第六章檀香的牵引:苏瑾的主动关心
晨光熹微,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苏瑾办公室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带。空气里弥漫着清新的檀香,是她每日清晨都会更换的香薰精油,旨在为一天的工作奠定宁静的基调。
苏瑾坐在办公桌后,指尖轻触平板屏幕,浏览着今天的预约日程。她的目光落在“凌薇”这个名字上,停顿了片刻。
昨日那位年轻律师的身影清晰地浮现在脑海——挺直的脊背,锐利却隐含疲惫的眼神,严谨克制的措辞,以及那试图用逻辑和效率包裹一切、却依然泄露出些许不安的沉香信息素。
还有电梯里那次短暂的相遇。那双微微讶异的眼睛,以及比咨询室里更清晰些的、沉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波动的木质气息。
苏瑾端起手边的花草茶,轻轻吹了口气。作为心理疗愈师,她的直觉常常比理性分析更早捕捉到来访者的真实状态。凌薇给她的感觉,像是一根绷得太紧的弦,看似坚韧,实则已临近断裂的边缘。那份详细的“压力管理”诉求,更像是一个精心构建的防御工事,守护着连本人都未必清晰认知的核心困扰。
她回想起凌薇描述压力源时的神态:公事公办,如同在陈述一份案件事实摘要。但当问及感受和身体信号时,那份微妙的迟疑和下意识的肢体语言,却透露了更多信息。
还有…那份隐藏在“功能主义”之下的,对“恢复”和“稳定”的渴望。
苏瑾轻轻放下茶杯,眉心微蹙。通常,她会严格遵循预约节奏,不会在两次咨询之间主动联系来访者,除非对方提出紧急需求。这是职业边界的一部分。
但凌薇的情况有些特殊。她表现出来的自我控制力极强,甚至可能过度,这往往意味着她主动求助的可能性反而更低。那份深夜可能存在的崩溃(苏瑾几乎可以想象得到),很可能被她自行消化或强行压抑,然后第二天继续以无懈可击的姿态出现。
这样下去,那根弦迟早会断。
一种超越纯粹专业责任的、细微的担忧,在她心底悄然萌生。她想起凌薇离开时,周身气息似乎比来时柔和了一丝,但那抹深藏的疲惫底色并未真正散去。
或许…需要一点轻微的、不越界的牵引。
这不是因为她对这位Alpha律师有什么特别的私人兴趣,苏瑾告诉自己。这只是基于专业判断——对于某些高度防御的来访者,适时的、温和的关注,或许能更快地建立信任,打破僵局。
她拿起手机,点开工作邮箱。指尖在屏幕上方悬停片刻,斟酌着措辞。这封邮件需要足够专业,不能带有任何私人情感色彩,但又需要传递出真诚的关切,让对方感受到支持,而非被审视。
她开始缓慢地键入:
发件人:苏瑾 sujin@xinyu-healing
收件人:凌薇 lingwei@hencheng-law
主题:关于下次咨询的跟进
凌律师,您好:
感谢您昨天的到访。
希望对初步的探讨,您感觉有所收获。
(停顿一下,删掉了“有所收获”,感觉太笼统)
希望对初步的探讨,您感觉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向。
(这样更好,更开放,不给对方压力)
在初次会谈后,有些来访者可能会对谈及的内容有进一步的思考,或者产生一些新的感受。这些都是非常自然的过程。
如果您在下次咨询前有任何想补充的,或者任何疑问,都可以随时通过邮件告知我。
请注意休息,照顾好自己的身心状态是应对压力的重要基础。
期待与您在下一次会面中继续探讨。
祝好,
苏瑾
心语疗愈中心
她反复检查了几遍邮件内容,确保语气专业、温和、支持性强,且没有任何可能被误解为过度关心或越界的地方。然后,轻轻点击了“发送”。
邮件化作电子信号,悄无声息地跨越城市,投向那个沉浸在繁忙工作中的律师的邮箱。
苏瑾不知道这封邮件是否会得到回复,甚至不确定凌薇是否会认真看待。但对于凌薇那样习惯了一切靠自己的人来说,或许这样一条细微的、来自外部的支持性线索,能让她在感到难以支撑时,意识到还有另一条路可选。
做完这件事,苏瑾感觉心里那丝细微的担忧稍稍缓解。她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今天的日程上,开始为第一位来访者做准备。
窗外的阳光更盛了一些,空气中的檀香似乎也变得更加温暖柔和。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凌薇可能正步履匆匆地走进律所,可能正埋首于成堆的文件之中,可能正用咖啡因强行驱散昨夜残留的疲惫。
那封来自疗愈师的邮件,正安静地躺在她的收件箱里,像一颗被轻轻投下的、带着檀香气息的石子,等待着能否在那片看似平静无波、实则暗流汹涌的心湖中,激起一丝涟漪。
牵引已然发生。
无声,却带着力量。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