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大相国寺

“阿弥陀佛。李施主,王施主。”

“方丈认识我二人?”王琰有些诧异,莫非觉明早便算到他们会来。

这位法号觉明的僧人,不惑之年便成了大越第一禅师,从不涉党争,无论正邪,碰上他皆让三分。现下已值古稀,却十分健朗。

觉明为他们斟茶,似是十分和善,“李施主名震江湖,王施主的笄礼亦可谓名噪京城。”

李长凌未搭话,却问:“大师与师父是故交罢?”

王琰又道:“师父他老人家还想着何时与您再见一面呢。”

“人生不相见,动若参与商。”觉明笑了笑,作出请姿。

王琰这才端起茶抿了一口,“大师与师父皆身体康健,定会有重逢之日。”

李长凌顾不上喝茶叙旧,直言:“觉明大师,长凌便不绕弯子了。我们此番来,是想问问静心禅师。”

觉明拨着檀木佛珠,又念了个“阿弥陀佛”,“静心常常四处奔走,念经祈福,老衲亦不知他今在何处。”

李长凌紧接着道:“听闻四个月前静心禅师还在大相国寺。”

觉明依旧捻着佛珠,“凡人,各有其未尽之事,去往何处,归向何方,又岂是由老衲定夺的。”

“看来方丈是不愿告知了。”王琰知他们惯会顾左右而言他,要从觉明口中得知静心的去向,想来不易。

“非是不愿,而是不知。”

根本不是对手啊……王琰只好偃旗息鼓,无言看向师兄。李长凌思虑片刻,还是决定和盘托出。

“大师想必也知我们是为《止水心经》而来。不瞒您说,此秘籍我二人曾见过,非是传言中的至高心法,而是炼丹邪术。只因‘至高’二字,今觊觎者众多,若是落入心思不正之人手中,后果不堪设想。佛曰以慈悲为怀,若大师不愿告知静心禅师的去向,怕是要枉死很多人。”

最后一句话虽然重了些,有道德绑缚之嫌,但事实便是如此。觉明亦沉默了。

李长凌见他有松口的迹象,赶忙又道:“大师既言长凌名震江湖,想必也知我从不拿这些事扯谎。我用李长凌之名相保,以上所言,均为属实。”

觉明叹了口气,一切因果皆是注定,他又能拦下什么呢?也罢。也罢。

“四个月前,扬州一户人家请他去做法事,此后老衲便再无他的消息。”

“四个月前?”王琰忽觉蹊跷,“还是扬州?我们四个月前正从扬州离开,往上京来。”

“既是做法事,应不会悄无声息才是……”李长凌想起王桢的话,莫非逝者死因非常。

觉明已将所知悉数相告,那户人家未在信中言明过多,只是请静心走这一趟。

王琰一杯茶饮尽,看来大相国寺线索尽于此。她随李长凌起身合掌,“多谢大师指点。”

“阿弥陀佛。”

走出禅房,凉风直面袭来,王琰打了个寒颤。

李长凌撑开伞递与她,担心道:“快些回府,小心着凉了。这雨来得真突然。”

“阴了好些天,这雨早该下了。”王琰与他快步朝寺外走去,雨天来寺庙的人亦不少呢。

收伞后甩落一地的雨水,瓢泼之势总算有所收敛。

“觉明大师外出讲佛去了,不知何时才归。”

沈明淮早便料到此行会吃闭门羹,但眼下他只能去大相国寺试试。方才他与父亲的争执再次浮现在脑海中。

快步迈入书房看到父亲,只是在平静翻阅着自己旧作。问安后屋子便陷入了沉默。

“你在怨我。”沈鼎臣连头也未抬。

他视线微垂,“儿子不敢。”

沈鼎臣冷哼一声,“你有何不敢的?别以为我不知你上舍试的那点心思。”

他恭敬回道:“君令难违。”

“君令难违?煦儿与我说了,是你,自请离京。”

他时常不知,钱煦与他,谁才是父亲的儿子。彼时无人知,那次上舍试竟会是最后一次。今岁始,为仕只科考一条路。今秋,科场再开。

“此事你无须插手,好好准备秋闱。”

他依旧立着不动,只道:“儿子会去寻到静心,将他带回京,为您正名。”

父亲怒言:“天威!岂容你我置喙?”顷刻又恢复平静,“一个定国公倒了,还有下一个。”

他不自觉地握紧双拳。

“父亲,我从未想要成为定国公。那是您的功名,不是我的,亦不是我想要的。我会找到那个和尚,您仍会是定国公。”

父亲喝道:“逆子!这名,你以为你想正便能正吗?此事是我疏忽……你找不到那个和尚。”

“我会找到那个和尚。”

方才还执拗地重复一遍又一遍,如今第一步就难行。还未走近,便看见坐在堂内的钱煦。

“可有那和尚的消息?”钱煦不等他回答又道,“看你这个样子,想是碰了一鼻子灰。”

见沈明淮依旧未开口,钱煦宽慰道:“你也别什么事儿都憋在心里。舅舅就是这犟脾气,有事儿总不让你我参与,就这么一个人扛着。只是从前那些都是莫须有的罪名,如今他身后纵有不少文官,但……”

下朝后,钱煦立即前往大理寺求证,不想物证属实。不知从何处发现了静心与沈鼎臣的往来书信,字迹无误,上面记述了大藏经译本的获取时间到刊印售卖的过程。

“定是我那好三哥的手笔。严谟与他的关系,明眼人谁不知。只是这回物证确凿,静心怕是翻案的唯一机会。”

“我会找到他。”

沈明淮只这一句话。尽管他早已深陷这大片泥潭之中,却不会放任此事的真相石沉大海。

钱煦一向信任沈明淮的能力,“有任何需要帮忙的,尽管说。舅舅的清誉绝不能让御史台那帮人毁了,不过我不好正面帮你,还须多靠明淮你自己。”

卫王走后,尹士成才走过来。

“公子,方才王——娘子派人送来一份吃食,属下不敢擅作主张,就先放在庖厨了。”

沈明淮揉揉眉心,眼眸中的一丝暖意迅速被暗色占领,随即让他们将点心分了。未过多久,尹士成又拿来一封信。食盒里是一份香糖果子,信便放在底下。

「吃些甜食,心情会变好。有些想念槐淘了,不比麻软细粉差。不过你也尝不到」

“你可吃过槐淘?”

尹士成回道:“吃过。在属下家乡蜀中,夏季经常吃这个,可以消暑。”

原来她连蜀中也去过。她不在京城的日子,该是比他想的还多,竟做得这般天衣无缝。好似一条裂缝在冰面悄然爬过,沈明淮的脸上多了一缕不可自控的情绪。

尹士成欲言又止,沈明淮将视线从食盒上收回,“说。”

“属下按公子吩咐,这几日一直盯着王家。前几日一切如常,只是今日上午,李长凌和王娘子也去了大相国寺。”

寺中那两个身影,当真是他二人。沈明淮捏紧手中的信,看来这本秘籍当真与他们有关。

“可见着方丈了?”

尹士成回道:“未曾。监院接待之后,二人便匆匆离开。”

应冥走进来,“莫非是得知那静心的下落了?”

尹士成这才道:“据说王娘子被香灰烫伤了脸,回府便请了大半个城的大夫。”

沈明淮望向尹士成,“烫伤了脸?”

“是……”尹士成被这眼神瞧得吓得发怵。

再次展开那封信,墨迹还未完全干透,应是从大相国寺回来后写的……沈明淮随即让应冥将府里那瓶丹软膏送去王府。

又过半个时辰,华信外出打探消息回府,房中已只余沈明淮一人。

“公子,这静心行事诡谲,专为死因不明的逝者念经超度,且极为崇尚天竺佛教。”

沈明缓缓转动茶杯,“就这些?”

华信回道:“此人行踪不定,觉明大师极其庇护,现下可知的,便只有这么多。”

天竺佛教近来正在大越讲经,沈明淮速让华信去查最近一次讲经所在之地。

雨随白日而去,卷桃拿着一个盒子走进王琰房中时,已过黄昏。

“娘子,定国公府派人送来了丹软膏。”

“丹软膏?何人送来的?”

王琰正收拾着出远门的衣裳。就在不久前,她已与李长凌决定,即日动身前往扬州,且让王桢将她脸伤一事传播出去。

沈明淮的侍卫中,卷桃只见过应冥两次,尚不确定,“好似是应冥。”

“御史严谟上奏弹劾,折上参定国公私下刊印佛经,与大相国寺静心结党谋取巨额私利。物证齐备,唯不见静心。官家大怒,下令勒停查办。”

她与李长凌从大相国寺回来,便从兄长处听闻此事,只是不想竟也与那静心有关。近来局势不明,王桢还特地嘱咐她好好待在府中。上京怎会有扬州安全。

王琰止住手中的动作,走到桌前坐下,取出玉瓶,打开嗅了嗅,确是去岁新贡的上好膏药。唇边随即生出一抹笑,她将盒子合上,随手扔进包袱中,又让卷桃将桑荇唤来。

“明日去打听打听商念遥在何处,我要出门一趟。”

卷桃记起家主的交代,担忧道:“娘子正烫伤了脸,现下出去,怕会落人舌根。”

王琰将包袱裹好,“就是要让他们说去,不若我如何离开上京?”

———人生不相见,动若参与商。

出自杜甫的《赠卫八处士》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大相国寺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宁得岁岁吵

狩心游戏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襄阳歌
连载中一揽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