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续亲缘

他们一行人在进城之前的确遇到过一位女子,那女子一身青衣,背着斗笠,骑着一匹黑色大马跑得很快。

在近城外的燕子坡时那女子眼看着就要与他们擦肩而过,却在经过祝佩莹所乘坐的马车边时突然勒了缰绳掉转了马头,靠在了祝佩莹的马车边上。

梁家兄妹的马车跟在祝家马车之后,那时眼看着天色渐暗,见有位陌生女子靠近祝佩莹的马车,二人还担心了一阵,也派了一个策马随行的小厮前去问过情况,但得到的回话是,勿慌,熟人。兄妹俩这才放下了心。

那女子是一路随行到盛京城的城门口,见着三辆马车进了城门之后才掉头离开的。梁家兄妹在下马车之后没听祝佩莹特意提起此人,便没有细问。

他们并未想过,那女子会同周家有些关系。

毕竟,从打扮与气质上看,那女子应该是个江湖人。

“正是。”

祝佩莹的回答令梁陌珂脸一皱:“这可怎么办,我先前不认识章姐姐,没有与她打招呼,也不晓得她肯不肯带着我一起做好吃的。”

梁陌珂的苦恼相将祝佩莹给逗笑了:“方才我是在哄你呢,章姐姐性子好得很。”

“真的?”

“不信你问珝表哥。”

“真的?”

见梁陌珂一脸期待地望着自己,周荃珝想了想,说:“勉强尚可。”

“哦。”梁陌珂放心了。

几人继续往前院去时,寇姜忍不住问了祝佩莹一句:“表姑娘是在何处见到章姑娘的?”

“盛京城外,燕子坡。怎么,有什么不对吗?”

“没什么。”

寇姜摇头。

先前忙着带人打点客舍、安置行装的莳萝此时也领着千屈和水苋迎了出来。

几厢再次见礼后,莳萝一手搂着一位小女子,一口一个“莹姐儿”又一口一个“珂姐儿”地唤着,整个人笑开了怀。

因祝家表亲到的时辰已不算早,一路又舟车劳顿的,饭后莳萝便早早安排着三人歇下了。

翌日一早,莳萝和香附见天色还不错,便让吕棘套了马车,两人领着祝佩莹以及梁家兄妹出府闲逛玩耍。

到了晚间众人再次齐坐在花厅用饭时,开怀了一整个白日的莳萝叹了一句:“若是珉哥儿和珲哥儿也一道来,府里就更热闹了。”

祝迟珉与祝迟珲是祝佩莹的两位兄长,二人都已及冠,一人如今二十有三,一人已是二十有五。

前些年二人也曾同祝佩莹一道在二月下旬入京,兄妹三人在此耍上小半月再回江州去,今年这两人却没有一同前来。

祝佩莹听到莳萝的叹息声,先是看了一眼对面正捧着粥碗在慢慢喝粥的周荃珝,再对莳萝招了招手,小声道:“姑姑附耳过来,我悄悄同你说……”

也不知她同莳萝嘀咕了些什么,莳萝听完之后竟笑得眼中都泛了泪。

梁陌珂左右看了看,本想放下筷凑过去听,被自家兄长的眼神一拦,无奈只能放弃了。但夜里歇息时,她终是忍不住搂着自己的枕头敲开了祝佩莹的屋门。

待与祝佩莹盖着一床厚厚的软被躺下来没多久,梁陌珂就开了口:“莹表姐,早间你同莳萝姑姑说什么好笑的事情了?珂儿也想听。”

“我呀,是将二哥在议亲时闹出的笑话讲给莳萝姑姑听了。”祝佩莹说。

这的确是件顶好笑的事情。

祝佩莹的二哥祝迟珲在去岁秋末被母亲李氏安排着与一罗姓女子隔屏吃过茶,那时候祝迟珲去是去了,却并没有对屏风那头的人上心,只对着屏风赔礼致歉一番,连茶也没喝就离开了。

结果就在今春,祝迟珲在一诗园偶遇了那位女子,被其通身的才气所吸引,对人一见倾心,是以想要求娶。

李氏因为去年的事情还对那家人心怀愧疚,如今自觉没有脸面再去同人家议亲,便驳斥了祝迟珲的请求。

祝迟珲不肯轻易放弃,就找了大哥祝迟珉给他想办法,谁知祝迟珉是个憨直性子,竟然拉着他去诗园找了那位女子说明心意。

心意是祝迟珉转述的,说的话也是十分地实在,并不算委婉,听得在场的几个人都脸皮通红。

最后那罗家女不知是羞的还是气的,跺了脚就扭头走了。祝迟珲追着人跑远时,原先伴在罗家女身边的女子却意外地被傻愣在原地很是有些不知所措的祝迟珉给逗笑了。

费心了好几年的事情一下就有了不得了的进展,李氏是一时欣喜,一时慌张。她又怕原先拒绝过一次的罗家不允,又恨两子太过呆板不懂风月,这不,开春之后成日就在为两子想办法。

近段时日来,李氏一时是筹办什么咏春诗会,一时又是在筹办什么早春茶点品鉴会,拉着府中内外的人忙得不可开交。

在祝佩莹提出想要进京为周家表哥庆贺生辰的时候,李氏将正好在祝家过冬的梁家兄妹往祝佩莹面前一拉,说了句:“两位兄长大事待定,眼下抽不出空陪你进京去,你三人一道去吧。”

就因为这样,最后一道进盛京城的人成了祝佩莹和梁家兄妹。

这件事梁陌珂听过,眼下再想起也觉得好笑,嗤嗤笑了几声之后,梁陌珂忽然“诶”了一下。

“算上这回,我才是第二回进京,对周府中的事了解得不多,我小时候虽知道盛京城里有两位表哥,也想来城中耍,但我娘总不许我来,也不许我问。莹表姐,先前那些年里,咱们为何不能进京探望珝表哥呢?”

祝佩莹见梁陌珂侧身躺着,肩膀处的被子没有掖实,便伸手给她掖了掖。收回手的时候,祝佩莹轻声说了句:“其中缘由,我也是这两年才晓得的。”

直至泰合元年的冬日,祝佩莹才晓得周家二表兄长什么样子。此前她一直待在江州祝家,从未进过盛京城。

她知道自己有两个姑母,但与祝家有来往的只有嫁到广陵的小姑母,至于那位据说是嫁去了远处的大姑母,她从未见过,所知的消息也寥寥。

因为,祝家从来不准人谈论那位大姑母。

她曾好奇地问过阿娘李氏,李氏告诉她,当初她的大姑母不顾她祖父母的劝阻执意要嫁到盛京城去,她的祖父母不同意,大姑母便负气离家出走了。一走,就是十几年。

当时具体发生了些什么事情,李氏没有同她细说,只说,她祖父祖母是让她大姑母的举动惹得伤了心,好多年里只当没有这个女儿。此后多年,两边都没有再联系。

直到泰合元年的到来。

泰合元年,腊月十九,一封在封皮上写着“外祖母亲启”的书信经一江湖女子的手被送到江州祝家。

那封书信带来了大姑母离世的消息,也阐述了周家当时所面临的困境,更写明了写信人眼下之所求。信末落的是,恭叩懿安,外孙周荃珝。

直至那个时候,祝佩莹才知道,原来大姑母是嫁进了盛京城中的光永侯府。

不过她晓得的时候,光永侯府已经变成了周府。

那份信,祝佩莹没有亲眼看过,只听她的爹爹感叹过,信中的一些内容,也是爹爹告知她与阿娘还有两位兄长的。

“十几年都不往家中寄一封信,原以为她是早将咱们这些家里人忘了,却不想,她一直都记着你祖母的话……”她爹爹十分感慨,说话时眼睛都红了。

她的祖母、祝府的老夫人杜氏曾同膝下三个子女戏言,若他们兄妹三人今后各自成了家有了子女,便记着皆要以玉石为子女拟名,取玉君子之美意。

杜氏还曾对三位儿女说过,她说,祝家的字,要的不是形,而是意。

寻常人习祝体,多是学个形,若只有形无意,难成气候,写出的便不能算是祝家的字。杜氏说,便是再难学,也得让祝家的子孙后人将形意兼具的祝体字传承下去,绝不能断了。

这一条并不是明文家规,只是口述,但祝家的历代子孙都会将这句口述之语记在心上,从不间断习练祝体。

正是因为这一点,嫁去广陵的祝玢珺会将子女送回祝家来习字,为的就是杜氏的那一句“不能让祝家的字断在祝家人手里”。

祝家的人从未想过,那位曾负气离家出走了十余年的祝家女舒珺,也仍记着这一点。

信封上写的是祝体。

周夫人祝氏教给周荃珝的,正是她自小练到大的祝体字,周荃珝甚至青出于蓝,写的字比周夫人的还要好。

好到,仅凭着一手形意相通的祝体字就能将祝老夫人杜氏的眼泪给逼出来,险些让这位一向冷静自持的老夫人情绪崩溃,让她捏着信哭着唤出了许多年未曾喊过的长女名讳。

舒珺啊……

呼唤声裹挟着这十余年来,杜氏心中因思念长女而衍生出来的种种怨怪。

后来啊,那些怨怪都被泪水泡软了,尽数又化成了悲痛,直击上杜氏的心,让杜氏在伤心难过之余,开始担忧起了正孤身陷于盛京城的小外孙。

泰合元年的腊月,祝家人第一次踏进盛京城。

随着这一踏,周、祝、梁三家间断了十余年的亲缘关系终于被续了起来。

那一回,也是祝佩莹与两位兄长跟着父亲祝琅一道进京的第一年。

次年二月,她也得了祖母的示意,与两位兄长再次来到盛京城的周家探望这位表兄,也顺道代祖母与母亲还有姑母给表兄送些生辰礼来。

前三年的二月,因周荃珝去了淮宁一带并不在盛京城,她兄妹三人才没有进京。今年知道周荃珝在盛京城中,她便又再次入京来。

随着祝佩莹的讲述,旧年往事,纷至杳来,令人喟叹。梁陌珂沉默了好一会儿,想起什么,忽然问道:“当时给外祖母送信的江湖女子莫非就是……”

“正是章姐姐。”

“天呢,章姐姐那时多大?怎么就敢孤身从盛京城前往江州送信?”

“与你现在差不多年岁吧,或许稍长一些,却也不过十四五岁而已。”祝佩莹轻轻叹了口气,“章姐姐与你我不同,她并非寻常女子。”

梁陌珂听得似懂非懂,正要再问,却被祝佩莹打断:“再不睡,明日你便会顶着黑脸出去走长街了。”

“我才不要黑脸走长街……”

“那便快睡。”

“哦……”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离航

冰牙齿

隔墙染月

雾色难抵

浓夜难渡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宵分行
连载中唠癫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