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年龄小?”陈也不确定了。虽然她觉得自己自理能力还是挺好的。
“年龄只是一方面,你考高分,证明你学习能力很强。但是,你一直和你哥哥生活在一起,处理生活中的矛盾问题你没有经验。”杨老师是想严肃的和陈也说一说这个问题。
纪老师打岔,“你杨老师找了心理学老师咨询过这个问题,基于你的成长,心理学老师建议晚两年再住宿。或者你研究生时再住也可以。”
纪老师温声细语的解释,“你老师也是第一次遇到这么小的学生学法学,他小心翼翼的,怕孩子青春期叛逆。半途不跟他学了。”
杨老师严肃脸也摆不下去了,略矜持点点头,老婆说的都对,“所以,好好学习,别跟你师哥师姐作妖。”
纪老师没说的是,心理老师建议女孩子这个岁数,身边最好有个年长的女性,帮助孩子处理一些问题。这才把孩子安排在一栋楼上。老杨是真喜欢这个灵性的孩子,脑瓜好使,听话好学,也是怕孩子中途作妖,亲自带着,让孩子慢慢学会真正独立。
陈也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想看很多书,想知道想了解想学习她不知道的领域。这是不是大人说的孩子小不定性?但很多时候她冷静看待问题的态度不像十三岁,有时又想调皮一下幼稚一下,可能是因为有很多爱她的人在身边吧。会包容她,会爱护她。
“我会好好长大的。老师,放心。”陈也向老师保证,就像孩子向家长保证,想想又补充了一下,“我会好好学习,再学个专业。”
“大一就老老实实学习,可以参加活动,到大二再说你双修的事。”杨老师不想再教训熊孩子,“走,去书房,我给你说说你笔记的问题。”
纪老师笑着把切好的一盘西瓜塞给陈也,“去吧,你俩把这盘都要吃了。不爱吃水果可不行。”
“保证完成任务,纪老师放心。”陈也赶紧接过手。
“嘿,你瞎立什么军令状。”杨老师在书房门口催促。
纪老师笑瞪了丈夫一眼,美人怎样都是美的,杨老师就没再吱声。默认学生把水果端进书房。
傍晚,杨锦和陈泗回来了,陈泗现在在给杨锦做驻京时的助理。跟着杨锦出入各种酒会、谈判、片场,见识了光鲜亮丽的娱乐圈背后的资本博弈。
第一周,陈泗就遭遇了人生第一次"下马威"。在一个高档餐厅的饭局上,某位投资人听说他只是个刚入学的大学生,轻蔑地笑了笑:"杨总现在带新人的标准这么低了?"
杨锦刚要说话,陈泗已经平静地回应:"王总说得对,我确实经验不足。不过正因为是新人,才能看到一些老手容易忽略的细节。"他翻开笔记本,"比如您刚才提到的那个IP,其实原著小说最初的抄袭风波只是被作者糊弄过去,而这个作者呢一直有仿文和融梗的习惯..."
那位投资人的表情从轻蔑变成了惊讶。饭局结束后,他特意要了陈泗的联系方式。
然而,并非所有场合都能这样轻松化解。一次私人酒会上,有人故意把红酒洒在陈泗的西装上,手段拙劣,但烦人;另一次项目洽谈,对方全程用英文交流,明知陈泗英语不够流利,那种漫不经心的蔑视...
最让陈泗难受的不是这些明枪暗箭,而是那种无处不在的"阶层差异"——有人谈论的"小投资",谈论的行业信息,他们的眼界,他们的思考方式是他没见识到的。而这种,并不是短期可以弥补,也不是努力学习可以弥补,那种处处不如人的感觉,那种落差,很难受。
陈泗也能清楚的感受到杨锦姐在教会他很多东西,人生的大部分事情比考试要复杂很多,他觉得自己要好好思考一下,未来要怎么。
......
昨天杨锦回申市了,陈泗早早回到宿舍。陈也正在客厅看书,见他回来了,吓了一跳:"哥,你们班这么早就下课了?"
陈泗点点头,沉默地换了拖鞋。他走到窗前,看着窗外落日的余晖,突然开口:"小也,你最近开心吗?"
陈也合上书,敏锐地察觉到哥哥情绪不对:"挺好的呀。杨老师虽然严格,但教得特别好。师母经常叫我去吃饭,还教我插花呢!"她顿了顿,"哥,你怎么了?"
陈泗深吸一口气,把暑假这段时间的经历和感受一一道来。说到最后,他的声音带着些迷茫:"...我突然发现,我在迷茫,在焦虑,我的焦虑并不是我们家庭的低起点,而是...而是对更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求。"
陈也安静地听完,轻轻握住哥哥的手:"哥,你还记得我们离开村子那天吗?"
陈泗点点头。那个清晨的记忆永远鲜活。
"当时我们说,要去看更大的世界。"陈也的眼睛在台灯下闪闪发亮,"现在我们看到了,不是吗?有的地方光彩夺目,有的地方阴暗潮湿——但这就是真实的世界啊。"
她拿起桌上的《法学概论》:"杨老师说,法律的意义不是创造完美世界,而是在不完美的现实中寻找公平。我觉得人生也是这样。"
陈泗怔住了。
"而且,"陈也狡黠地眨眨眼,"谁说我们一定要过别人定义的成功人生?杨锦姐说,她最讨厌那些靠家里资源的'二代'了。哥,我们靠自己走到今天,已经很了不起了!"
“而且,我的需求就是有屋住,有饭吃,有衣穿,有书看,有一份养活自己和哥哥的工作,齐活!我也想养活哥哥呢。”陈也确实很不看重物质,用放松的语气开导哥哥,“哥,你就是对自己要求太高。我觉得你已经是最好的哥哥了,嗯,我也是个好妹妹。”
陈泗看妹妹这么哄自己开心,不自觉的露出笑脸,“我很讨厌居无定所,我想挣钱买房子。”
“好呀,那我们就买。”陈也积极响应。
然后两人就这样盘算家底,算来算去,还差一大截。
“京市房价好高啊。”陈也感叹,怪不得哥哥焦虑,她也觉得不容易。
不过陈也立马振作起来,巴拉指头数挣钱途径,数了一个就卡壳,转头看陈泗,“哥,你想什么时候买房?”
陈泗故作认真,“大三之前吧。”
“我们还有50万缺口。”陈也深吸一口气,真想多参加几次高考啊。
“你容我考察几天,咱再商量。哥,你好好上课,有我呢。”陈也给哥哥打气,“我一定想出一个完美的方法,既不耽误学习,也挣钱。”
陈泗看着妹妹还有些稚嫩却坚定的脸庞,突然觉得胸口那股郁结之气消散无踪。他是陈泗,能带妹妹走出山村,就能带妹妹过上更好的日子。
"好,我等你消息。"他揉了揉妹妹的发顶,"不过英语我还是得加强,明天开始你陪我练口语。"
陈也做了个鬼脸:"没问题!作为交换,你要帮我分析杨老师留的案例!"
兄妹俩相视一笑。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在这所顶尖的学府,他们依然是彼此最坚实的依靠。前方的路或许充满挑战,但只要并肩同行,就没有什么好害怕的。
夜深了,501室的灯光依然亮着。陈也在书桌前奋笔疾书,陈泗则对着电脑研究投资案例。
课程满满的日子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陈泗:贵圈真乱
陈也:搞钱!搞钱!搞钱!
寒越:这么快开学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陈泗的焦虑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