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跨院系合作的契机

江临舟已经坐回位置,重新看向屏幕,镜片后的目光锐利而坦然:“你的算法基础和快速学习能力足够应对项目需求。‘深空之眼’目前只是个代号,具体方向需要团队碰撞。作为学生会副主席,带头参与并确保高质量项目产出,是你的职责。”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你的数据分析选修课拿了A。”

周子扬张了张嘴,看着江临舟那张一本正经、完全是为了“大赛质量”和“履行职责”的俊脸,最终只能翻了个巨大的白眼,认命地哀嚎:“行!你是主席你说了算!我算是上了贼船了!为了兄弟你的‘终身大事’…哦不,是为了大赛质量,我拼了!”

江临舟没理会他的耍宝,只是淡淡提醒:“通知邮件下午三点前发到各组邮箱。第一次项目碰头会,定在明晚七点,图书馆三层东侧研讨室。”

下午的专业课结束,苏晚星抱着厚厚的《星系天文学》走出教室。手机震动,提示收到新邮件。她点开,发件人是“启明杯大赛组委会”。

标题:【正式通知】启明杯创新大赛分组及首次会议安排

内容:…您所在的分组为:A组。成员:金融系-江临舟(组长),天文系-苏晚星,计算机系-周子扬。首次项目碰头会定于明晚19:00,图书馆三层东侧研讨室(307)。请携带初步想法准时与会。项目选题方向建议(供参考):深空探测数据可视化与价值挖掘…

苏晚星的目光在“江临舟”和“深空探测数据”几个字上停留了数秒。清冷的眼底掠过一丝意外,随即是了然。金融系主席、计算机系副主席…这个阵容配置,显然不是随机分配的结果。她想起夏晴提到的陈老担任评审的消息,又想起开学典礼后台那双深邃探究的眼睛,以及天文台下那个沉静的剪影。

“深空探测数据…”她低声重复了一遍,指尖无意识地在精装书的硬壳封面上轻轻敲击,如同在推演一个公式。这个方向,确实精准地戳中了她的核心领域。一丝微不可察的、带着挑战意味的兴趣,悄然浮上心头。她收起手机,抱着书,步履从容地汇入人流,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那个图书馆里静谧的变量,如今被正式纳入了同一个方程式。

翌日晚,六点五十分。

图书馆三层东侧环境清幽,一排独立的玻璃门研讨室沿着走廊排开。307室的门虚掩着,透出明亮的灯光。

苏晚星提前十分钟到达。她推开玻璃门,室内简洁明亮,一张长方形会议桌,几把椅子,一面白板。空气里还残留着消毒水的淡淡气味。她选了靠窗的位置坐下,从帆布书包里拿出笔记本、平板电脑和一叠打印好的资料——全是关于国内外主流深空探测项目(如FAST射电望远镜、哈勃后继者JWST、欧空局Gaia星图计划等)的数据特点、处理难点和现有应用瓶颈的分析摘要。她习惯性地将笔放在资料旁,笔尖恰好压在一张打印纸的角落,那里被她无意识地画上了一个小小的、旋转的螺旋星系草稿。

六点五十八分,沉稳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玻璃门被推开,江临舟走了进来。

他依旧穿着挺括的衬衫,外面是一件深灰色的薄羊绒V领衫,肩宽腿长的身形自带气场。他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和一个皮质活页夹,另一只手则拎着一个印有校园咖啡厅Logo的纸袋,里面是几杯冒着热气的咖啡。

“抱歉,久等。”他的声音低沉平稳,目光扫过室内,落在苏晚星身上,微微颔首。他的视线在她摊开的资料上停顿了零点几秒,随即自然地移开,将纸袋放在会议桌中央,“不知道你们的口味,买了美式和拿铁。”

“没等,我也刚到。”苏晚星站起身,礼貌回应。她注意到他手里除了电子设备,还有传统的纸质笔记本,和自己一样。

几乎同时,周子扬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背上还挎着一个塞得鼓鼓囊囊的电脑包:“没迟到吧没迟到吧?路上被导师抓去训话了!”他看到咖啡,眼睛一亮,“谢天谢地!主席大人万岁!”毫不客气地拿了一杯拿铁。

三人落座。江临舟坐在主位,苏晚星在他左手边,周子扬在右手边。气氛一时有些微妙的安静。

“第一次小组会议,主要是互相熟悉,明确项目方向。”江临舟开门见山,将平板电脑屏幕转向两人,上面显示着大赛的详细要求和评审标准,“组委会建议的方向是‘深空探测数据可视化与价值挖掘’,这只是一个宽泛的引导。我们需要确定一个具体、有深度、能体现跨学科融合优势的切入点。”

他看向苏晚星,眼神专注而直接:“苏晚星同学,作为天文系成员,深空数据是你的核心领域。能否先分享一下,你个人认为目前这个领域最亟待解决、或者最具探索价值的痛点是什么?任何想法都可以。”

他的提问精准、高效,没有任何寒暄,直奔主题,带着一种领导者特有的、引导团队聚焦核心的掌控力。周子扬也收起嬉笑,认真看向苏晚星。

苏晚星迎上两人的目光。她没有丝毫怯场,清泠的声音在安静的研讨室里响起,如同玉石相击:

“痛点很多。但结合‘可视化与价值挖掘’这个方向,我认为最大的矛盾在于:海量数据本身的复杂晦涩与潜在应用价值巨大但挖掘路径模糊之间的矛盾。”

她翻开自己的笔记本,上面是清晰的思维导图:

“一方面,现代大型巡天项目和深空望远镜产生的数据,是PB(拍字节)级别的庞然大物。它们蕴含了宇宙演化、暗物质分布、系外行星搜寻等关键科学问题的答案,甚至可能隐藏着全新的物理规律。但另一方面,这些数据维度极高(时间、空间、频率、偏振等),结构复杂(图像、光谱、时序数据混杂),噪音干扰多。如何将这些‘天书’转化为人类可以直观理解、并能有效提取价值的‘信息’,是核心瓶颈。”

她顿了顿,指尖无意识地转了一下桌上的笔,那个小小的螺旋星云草稿在灯光下若隐若现:

“目前的可视化工具,大多停留在将数据映射成静态或简单动态的星图、光谱图层面,交互性弱,对数据深层次关联的揭示有限。而价值挖掘,则更多依赖科学家手动设定模型和参数,效率低,且容易遗漏数据中隐藏的非线性模式和意外关联。这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我们只点亮了入口处几盏昏暗的灯。”

苏晚星的声音不高,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直指问题核心。她不仅点出了现状,更隐含地指出了创新方向——需要更智能、更交互、更能揭示深层关联的工具。

周子扬听得眼睛发亮,忍不住插嘴:“对对对!就跟我们处理大规模网络日志一样!靠人眼和简单规则筛选,大海捞针!得靠机器学习、模式识别!”

江临舟没有立刻说话。他深邃的目光落在苏晚星脸上,仿佛在重新评估眼前这个看似清冷的女孩。她的思维不仅专业,更带着一种跳出框架的洞察力。他注意到她转笔时指尖划过纸页上那个小小的星云草稿,眼神微动。

他拿起笔,在白板上快速写下几个关键词:【海量复杂数据】、【价值挖掘模糊】、【可视化瓶颈】、【智能交互】、【深度关联】。字迹遒劲有力。

“总结得很清晰。”江临舟放下笔,看向苏晚星和周子扬,“那么,我们项目的核心目标是否可以初步界定为:**开发一个智能交互平台(或工具),旨在降低深空探测数据的理解门槛,并高效挖掘其潜在的多维度价值(包括科学发现、科普教育乃至潜在的商业应用启发)?”

他精准地提炼并升华了苏晚星的观点,赋予其更明确的框架和方向感。

苏晚星看着白板上那行字,又看向江临舟沉稳笃定的眼神,心中那点因强组队而产生的疏离感,第一次被一种名为“专业认可”和“目标趋同”的感觉悄然替代。她点了点头:“这个界定,抓住了核心。”

周子扬也兴奋地摩拳擦掌:“智能交互平台?这个好!前端可视化引擎、后端数据分析模型、交互逻辑…有得搞了!”

江临舟的目光扫过两位组员,最后落在苏晚星身上,深邃的眼眸里似乎有极淡的光芒掠过,如同星子滑过夜空。他拿起咖啡杯,声音平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属于挑战者的锐气:

“方向有了。那么接下来,我们需要解决的第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他刻意停顿了一下,营造出思考的张力。

苏晚星几乎是下意识地接了下去,清冷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专注的锐利,仿佛在解一道复杂的物理题:

“如何定义‘价值’?是纯粹的科研导向(如发现新天体、验证理论模型)?还是科普教育导向(如制作震撼的沉浸式宇宙体验)?亦或是探索潜在的应用价值(如启发空间导航、深空通信算法)?目标不同,技术路径和评估标准将截然不同。题目看似开放,实则隐藏着一个需要优先解决的根本性逻辑矛盾。”

话音落下,研讨室里一片安静。

周子扬端着咖啡杯,嘴巴微张,看着苏晚星,一脸“还能这样解读?”的震撼。

江临舟握着咖啡杯的手指微微收紧了一下,随即松开。他看着苏晚星那双清澈而充满思辨光芒的眼睛,唇角,在无人察觉的弧度里,极其轻微地向上弯了一下。

果然,和他预想的一样。这个天文系的新生代表,她的思维从不囿于表面。她精准地切中了项目启动最核心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命门。

一场围绕“深空之眼”真正内涵的思维碰撞,才刚刚拉开序幕。研讨室明亮的灯光下,三个优秀的头脑,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和一个尖锐的问题,紧密地联结在了一起。窗外的夜色,似乎也被这室内的思想星火点亮了几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春水摇摇晃

婚后第二年

狩心游戏

骄阳似我(下)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星临清辉
连载中Re觅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