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他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他拿起自己的笔,起身走到白板前,在之前写下的核心目标旁边,利落地添加了几个关键词:
→跨界桥梁 (Cross-Domain Bridge)
→技术启发 (Tech Inspiration)
→潜在应用价值挖掘 (Potential Application Value Mining)
→科学核心 (Scientific Core)
字迹遒劲,力透板面。
“苏晚星同学的构想,抓住了大赛‘跨学科融合’和‘创新价值’的精髓。”江临舟转身,目光扫过两人,带着一种领导者特有的决断力,“将‘深空之眼’定位为‘基于深空数据科学核心、探索跨领域技术启发价值的智能交互平台’,这个方向,具有高度的独特性和可行性空间。”
他看向苏晚星,眼神专注而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你提出的边界设定和风险点非常关键。科学性是基石,应用启发是锦上添花,绝不能动摇根本。这需要项目全程保持清醒的认知和严谨的态度。”他顿了顿,补充道,“你在数据科学和天文学领域的深度洞察,是这个方向最核心的保障。”
苏晚星对上他坦然而充满信任的目光,心中那点因思路被完全理解和采纳而产生的微热感,悄然扩散开来。她微微颔首,算是接受了他的认可和托付。
“那么,”江临舟的视线转向已经兴奋地打开笔记本电脑的周子扬,“周副主席,技术实现路径的初步构想?”
周子扬立刻坐直:“明白!核心就是苏学妹说的‘降维’和‘关联’!”
他手指在键盘上飞舞,调出一个简易的思维导图:
1. 数据接入与预处理层:对接公开的深空数据库(FAST部分公开数据、Gaia星表、斯隆巡天数据等),清洗、标准化、特征提取。(天文 计算机)
2. 核心引擎层:
降维可视化模块:开发/集成先进算法(如t-SNE, UMAP等),将高维数据降维至2D/3D可交互空间,支持动态星图、光谱流、参数空间映射等。(天文 计算机)
智能关联挖掘模块:应用机器学习(聚类、异常检测、关联规则挖掘)寻找数据中的隐藏模式和异常点。(计算机 天文)
3. 应用启发层 (重点创新):
“技术映射”子模块:设计特定分析流程,将深空数据处理中的关键技术(如弱信号提取、抗干扰编码、高精度计时定位)抽象、简化,并可视化其核心逻辑和挑战。(天文主导,金融/计算机提炼)
“灵感沙盒”子模块:提供简化版的算法接口和模拟环境,允许用户(如通信/导航/金融专业学生或研究者)输入自己的问题或数据,观察深空技术逻辑能否提供启发思路。(计算机 金融 天文)
4. 交互展示层:开发直观、美观的Web前端或轻量级桌面应用,支持用户探索数据、触发分析、查看技术映射案例、使用灵感沙盒。(计算机主导)
“难点在于,”周子扬推了推眼镜,难得一脸正经,“‘应用启发层’的设计,如何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做到足够‘通俗’且有‘启发性’,这需要非常精准的提炼和抽象!还有,不同领域的数据和问题格式差异巨大,‘灵感沙盒’的接口设计是个大挑战。”
“这正是跨学科协作的意义所在。”江临舟接口,他的思维已经进入高速运转的推演模式,“苏晚星负责确保技术映射的科学性和核心逻辑提炼的准确性,并负责提供典型的天文数据案例和分析目标。周子扬,你负责算法引擎的实现、接口设计和前端交互。而我,”他目光锐利,“负责构建应用启发层与潜在商业/社会价值的逻辑桥梁,定义哪些深空技术最有启发潜力,如何将其价值点清晰呈现给非专业受众,并设计评估其启发效果的初步指标(如用户反馈、模拟测试结果对比等)。”
分工明确,责任清晰,每个人的优势都被放在了最需要的位置。
“项目名称,就定为‘深空之眼:跨界之桥’,如何?”江临舟在白板上写下最终确认的项目名称和核心定位。
“‘深空之眼’看透数据迷雾,‘跨界之桥’连接星辰与大地!酷!”周子扬打了个响指,表示赞同。
苏晚星看着白板上那行遒劲有力的字迹,又看了看身边两位思维同样敏捷、行动力十足的搭档。一种久违的、纯粹因思想碰撞和挑战性目标而产生的兴奋感,如同星火,在她清冷的眼底点燃。她轻轻点头,唇角勾起一抹极淡、却真实的笑意:“我同意。这个名字和定位,抓住了项目的灵魂。”
江临舟的目光掠过她唇边那抹清浅的笑意,如同捕捉到夜空中一颗稍纵即逝的流星,心头那点因思路被完美印证而产生的愉悦感,似乎也微微荡漾了一下。他迅速收敛心神,沉声道:“好。方向、分工、目标明确。接下来是具体执行计划。”
他拿起平板电脑,调出一个空白甘特图模板:“我们需要细化时间节点。苏晚星,请列出完成核心天文数据案例库构建和技术逻辑提炼文档所需的关键步骤和时间预估。周子扬,你负责技术架构的细化拆解和初期模块开发计划。我负责价值逻辑框架和评估体系的设计。下周三前,汇总初稿。”
他的指令清晰、高效,不容置疑,瞬间将刚刚碰撞出的思想火花,拉回到务实落地的轨道。
“收到!”
“明白!”
苏晚星和周子扬同时应道。苏晚星翻开自己那本画着螺旋星云的笔记本,开始快速罗列任务清单。周子扬则埋头在电脑上噼里啪啦地敲击起来。
研讨室内再次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键盘敲击的轻响。灯光下,三个年轻的头颅低垂,专注于各自的任务。窗外的夜色浓重,而室内,一个名为“深空之眼:跨界之桥”的项目,在思想的激烈碰撞与务实的规划中,正式扬帆起航。
江临舟的指尖在平板屏幕上快速滑动,设置着时间节点。眼角的余光却再次捕捉到斜前方那个沉静的侧影——她微微蹙眉思考时,会无意识地用笔尾轻点下唇;找到思路时,笔尖便会在纸上流畅地划过,留下清晰的推导或那个熟悉的螺旋星云小标记。
一种难以言喻的笃定感,在江临舟心间悄然弥漫。这个天文系的新生代表,苏晚星,她的思维锋芒,远比他最初预想的更加锐利和…迷人。这场跨院系的合作,似乎正在开启一段远超项目本身的、充满未知吸引力的航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