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串清晰的报告声在大厅内响起。卿湫然的目光紧锁屏幕,火箭顺利升空只是第一步,他的战斗,在卫星入轨后才真正开始。
火箭越飞越高,最终消失在视野之外。但它传回的数据流,依旧在屏幕上欢快地跳跃着。
指挥大厅内,气氛稍缓,但无人放松。
苏州展厅内,沈伊颜的讲解已近尾声。她微微鞠躬,台下顿时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正在此时,展厅的主灯光缓缓暗下,只留下几束聚焦光打在《新·穹宇》之上。同时,一侧的巨大屏幕亮起,播放起与展览主题呼应的航天科普短片,其中也穿插了此次同步进行的发射任务实时画面(经保密处理)。
屏幕上,火箭腾空的壮丽景象引得众人纷纷仰头观看,发出阵阵惊叹。
沈伊颜也抬头望去,看着那刺破苍穹的光芒,心潮澎湃。她悄悄退到稍显安静的角落,从手包中拿出手机,屏幕干干净净,没有新消息。她并不感到失落,反而有一种奇妙的共感。她攥紧了手机,指尖微微用力。
时间在两地以不同的密度流逝。
发射指挥大厅,卫星已成功入轨,太阳帆板顺利展开,初步自检通过。但卿湫然的眉头却微微蹙起。他负责监控的在轨修复系统预备单元,传回的一组微秒级响应数据,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未曾在地面模拟中出现过的延迟波动。波动极其微小,甚至可能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但在他眼中,却如同白纸上的墨点一样刺目。
"报告,B7单元响应延迟0.3微秒,重复出现三次。"他的声音通过内部通讯频道传出,冷静得不带一丝情绪。
"复核冗余系统数据。" "检查数据链路径是否有干扰。"
"比对发射振动冲击模型预测值。"
指令迅速下达,大厅内刚刚略有缓和的气氛再次紧绷起来。
卿湫然指尖飞快操作,调出海量数据流,眼神锐利如刀。周围的一切仿佛都消失了,他的世界里只剩下那0.3微秒的偏差。
压力如同实质般压来。有人提议保守起见,推迟修复操作。
卿湫然沉默地盯着屏幕,指尖无意识地快速敲击着桌面,大脑飞速运转。突然,他脑海中闪过一个画面——不是模糊的印象,而是沈伊颜曾一边绣着《星茧》,一边对他说:“针尖刺破缎面时,指尖能感受到经纬线最细微的回弹力。顺着这个力,而不是对抗它,线才能走得又稳又顺。”
那种基于无数经验积累的、对“材料”和“过程”的极致敏感和信任……
仿佛一道闪电劈开迷雾!
他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
"不对,"他声音低沉却清晰地打断讨论,"我们的排查方向可能错了。不是硬件或底层代码问题。是时序优先级设置上的一个极细微冲突,只有在太空特定环境下,多个高优先级任务并行触发时才会偶发显现。"
他快速调出相关的指令序列图:"看这里,和这里。这两个进程的握手信号间隔,在地面模拟时因为网络延迟仿真参数设置,恰好避开了这个冲突点。但真实太空环境下的信号传输特性略有不同,导致它们偶尔会撞车,产生这0.3微秒的等待延迟。"
经过他这么一提醒,几位资深工程师立刻反应过来,纷纷聚焦到他指示的区域。经过紧急复核,果然证实了卿湫然的猜想!
"立刻发布指令补丁,调整这两个进程的优先级触发时序!"
小小的指令包通过深空网络上传至卫星。几分钟后,监控数据显示,那烦人的0.3微秒延迟波动消失了。
大厅里响起一片如释重负的低叹声。
卿湫然紧绷的下颌线稍稍松弛,但眼神依旧凝重。问题解决了,但窗口时间也因此被压缩了。接下来的在轨修复操作,必须万分精准。
他深吸一口气,活动了一下微僵的手指,将全部心神重新投入到控制界面。此刻,他需要将自己变成最精密的机械臂。他的指尖悬在操控板上,稳定得如同磐石。脑海中,浮现出沈伊颜绣花时那稳定而充满灵巧韧劲的手指动作,一种奇妙的、关于"手感"和"精准"合一的意念,透过神经传递到指尖。
"开始执行在轨精细修复作业流程。"他下达指令,声音冷静如初。
苏州展厅。
沈伊颜终于得以从人群中小憩片刻。她走到展厅相对安静的廊道,这里也能看到主屏幕上的实时转播。画面正显示卫星在轨运行的模拟动画,以及机械臂准备操作的示意。
她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虽然看不懂具体技术细节,但她知道,他此刻正在挑战极限。
她默默地从手包里拿出一个极小绣绷,上面绷着一小块素缎,旁边别着一枚穿好淡蓝色丝线的针。指尖拈起细针,无需眼看,便在那小方块缎面上绣起极细密的"蹦针",每一针都凝聚着她的专注、祈愿和无声的陪伴。她绣的是北极星——他的方向。
一针,一线,稳定而重复的动作,奇异地安抚了她的心绪。
时间在指尖和屏幕数据流中同步流逝。
两地,两人,以各自的方式,极致地专注着。
终于,指挥大厅主屏幕上,代表"修复作业完成"的绿色进度条圆满填充!
"确认目标部件更换完毕!" "功能自检通过!" "所有参数正常!"
"在轨精细修复作业,圆满成功!"
短暂的寂静后,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在指挥大厅内爆发出来!许多人激动地站起身,互相击掌、拥抱!这是中国航天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刻!
卿湫然重重地靠向椅背,一直紧绷的身体瞬间放松下来,这才感到后背已被汗水微微浸湿。他闭上眼睛,压下胸腔间翻涌的激动和巨大的成就感。片刻后,他睁开眼,目光再次落向控制台角那张小小的《星茧》照片,嘴角难以抑制地、极其轻微地向上扬起了一个弧度。
成功了。
几乎在同一时刻,苏州展厅主屏幕的画面也切换成了任务成功的官方宣布界面,并附上了科研人员们在指挥中心欢呼的远景镜头(经处理)。
展厅内顿时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赞叹声!观众们虽然不明技术细节,但都能感受到这份成功背后的重大意义与不易。
沈伊颜停下了手中的针线,抬头望着屏幕上欢呼的场景,眼眶瞬间湿润。她看不到他,但她知道,那掌声中,一定有属于他的最响亮的一部分。悬着的心终于安然落下。
她低头,看向指尖那小片绣绷,上面已密密地绣满了一片微型的、闪着光的星点。
展览仍在继续,入场的观众越来越多。
但在沈伊颜和卿湫然各自的世界里,却仿佛共享着一片云开月明后的宁静与圆满。
他们一个用丝线编织理解,一个用代码修复星辰,却在不同的云端轨道上,交汇于同一片璀璨的光辉之下。
而他们的梦,此刻照亮了彼此的现实。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