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荣汇”商会的首艘商船终于顺利启航,成功获得了通行证,“共荣汇”的名声也随着这艘船的航行传遍了长安城的各个角落。小商户们纷纷前来求助,他们的资金困境愈发严重,许多人急需资金周转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冬季市场。商会的名气虽已初步建立,但如何为这些商户提供支持,成了“共荣汇”面临的另一大难题。
至于木夫人如何提前一天给徐知薇递来了“李昱”的纸条,而平素古板的李昱又为何冒着开罪秦王的危险批准了“共荣汇”的通行证,仿佛成了一个秘密,木夫人没有再对徐知薇提过,似乎这件事情从未发生一样。
月余之后,徐知薇伺机安排谢若兰正式加入“共荣汇”管理层,承担起商会的掌柜之职。虽然他平时总以术士的身份示人,但此时的谢若兰,身着商贾服饰,风度翩翩,言谈举止之间不再是云淡风轻的算命先生,而是一个沉稳自信的商界人物。
当商会的初步运作逐渐成型时,谢若兰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建议:如何为那些急需资金的小商户提供资金支持,以帮助他们度过眼前的困境。
“我们商会的资金池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若要真正支持这些小商户,仅凭商会的资金显然不够。”谢若兰微微皱眉,沉声说道,“我思考过,若我们想要迅速为他们提供帮助,不妨仿效古人所称‘货物交换’之道——以‘赁物’的形式,帮助他们解决资金周转问题。”
徐知薇听后,眉头微挑:“‘赁物’?能否详细解释?”
谢若兰缓缓说道:“我们商会可以根据这些商户的销售预测,提前支付他们一部分货款,而商户需要将他们储存货物的仓库、商船等的文契押在商会,确保商会能够收回这笔资金。”
当时的大夏,普通人借款通常只是当铺与高利贷,然而将货物当至当铺中,又失去了货物的流动性。
而存放货物的仓库、商船本来就是一些暂时不能销售的商品,小商户乐得做融通之用——而另一方面,如今的徐知薇已经掌控了相当庞大的商业信息网络,完全有信心将这些商品盘活。
徐知薇沉思片刻,终于点头:“这样的方式既能避免商户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又能让商会确保货物的回收,双方互惠互利。我觉得可行。”
谢若兰语气温和:“至于资金的来源,我已经与一些大商户取得了联系,他们同意出资支持商会的预付款项。我们商会可以作为中介,帮助这些大商户将货款提前支付给小商户,同时商会还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交易手续费和押品销售的利润分成。”
“瑞丰布庄”的李大伯是第一位获得商会资助的小商户。他已经年过五十,面容和蔼,但经营的布料铺在市场中的竞争中逐渐落后。由于资金紧张,李大伯面临着货物滞销、资金断裂的困境。得知“共荣汇”商会能提供帮助后,他便急匆匆地前来申请。
至于押品,李大伯能够提供的只是尚未织就的大量生丝,李大伯甚至没有必要的流动资金来将其变成绸缎。
谢若兰端起茶杯,轻轻放下:“李掌柜,共荣汇能帮助你,正是希望你能借此机会振兴生意。即便你无法偿还借款,我们也会出资将你这些生丝纺织成当下畅销的绸缎,扣除共荣汇的本金和息费之后,还会将剩余的绸缎交还与你,留下你继续运营的本钱。”
李大伯的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感激:“多谢商会,若没有这笔资金,我的布庄恐怕真要关门了。这钱我一定会按时还给商会。”
商会与李大伯达成了协议,赁物的交易正式启动。
随着商会的第一笔资金发放,小商户们纷纷前来申请,共荣汇的名气也随着这一举措进一步扩展。每一笔资助,都是商会与小商户之间的信任与合作的开始。
在共荣汇资金池的支持下,更多的小商户加入了商会,他们纷纷签订合同,共荣汇的影响力开始逐步扩大。许多小商户索性将自己的商品交付给商会销售,或者纷纷主动向共荣汇提供商业信息,商会则根据销售情况与商户进行分成,确保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共荣汇的运作逐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商会为小商户提供资金支持,商户按期还款,商会获取分成;商会的资金池日益壮大,能够为更多的商户提供帮助,商道上的资源流动逐渐顺畅。
而首批加入的大商户,他们在共荣汇的资源共享和资金池的支持下,迅速取得了可观的收益。通过商会的流转机制,他们不仅得到了更多廉价的货物来源,还有效规避了自己放贷的风险,收获了丰厚的分红。
共荣汇的信誉和影响力在短短几个月内便突飞猛进,徐知薇心中满是成就感,她知道,自己的初步目标已经完成,但更大的挑战和机遇仍然在前方等待着她。
例如,今天的茶楼里,一位熟悉的身影让她心头微微一紧——那是她的四姐,徐知妤。
徐知妤从容步入茶楼,轻盈的步伐在空气中划出一道弯曲的轨迹,仿佛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一股与生俱来的优雅,而一年多以来所增加的,是一种难以名状的威仪。她的容貌依旧如画,举手投足间带着一股沉静与威严,令人不敢轻易靠近。她身着月白色的长裙,面容端庄,眼中带着一丝平静的深邃,仿佛历经沧桑,但又不失贵气。
徐知薇站起身,迎了上去,笑容依旧温婉:“姐姐,怎么来了?”
徐知妤微微一笑,眼中却似乎闪过一丝别样的光彩:“我听说共荣汇经营得不错,想来看看,顺便,也有一事与妹妹商量。”
她轻轻坐下,徐知薇亲自为她倒了茶,目光一瞬不瞬地停留在她的面容上。心中却在暗自思索,徐知妤的来意不简单。姐妹两人早已疏远,虽然表面上维持着亲情,但她越来越感到,这个曾经的姐姐,似乎不再是那个共处于同一屋檐下的亲人。
曾经的徐知妤,并没有这样卓然不群。
而曾经的自己,难道不也是一个任人宰割的瓶花?
徐知妤端起茶盏,品了一口,缓缓开口:“我这次来,是想与妹妹商议一件事。”
徐知薇放下茶盏,目光定定地看着她:“姐姐有什么事,我一定尽力帮忙。”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徐知妤轻轻撩起广袖,语气平静却带着几分意味,“我打算将‘清河香坊’加入商会,不知妹妹意下如何?”
徐知薇的心头微微一动,她原本就怀疑“清河香坊?”与徐知妤之间有几分关系,并且专门去周大娘那里求证。
而徐知妤显然已经知晓此事,索性主动报上家门。难道是秦王已经得知了共荣汇拿到了户部通行证,从而安排自身的力量打入共荣汇内部?
“清河香坊?”她微微皱眉,试探性地问道,“原来‘清河香坊’便是姐姐拿下冠名的商户,我怎么可能不欢迎,但问姐姐有何具体要求,小妹一定做到?”
“也无他意。”徐知妤嘴角扬起一抹淡淡的笑容,“商会运作得如此顺利,看来生意上对你们有很大的帮助。‘清河香坊’做香料生意,原本就跟商道紧密相连,与商会合作,正是时候。而且……在共荣汇的资源支持下,我相信,‘清河香坊’能在市场上获得更多机会。”
徐知薇抬起头,心头思绪纷杂,嘴角微扬:“姐姐的加入,定能为商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既然如此,我自然欢迎。”
她犹豫了片刻,突然问道:“姐姐,你既然来商会寻求合作,是否愿意与我分享一些关于‘清河香坊’的未来规划?”
徐知妤轻轻放下茶盏,目光深邃:“既然我们有共同的目标,共荣汇未来的繁荣,必将是我们共同的事业。”
徐知薇心中微动,正想继续追问,却被徐知妤巧妙地岔开了话题:“对了,妹妹,你似乎有些心事?莫不是还在想我即将嫁入秦王府的事?”
徐知薇的心中猛地一震,目光一凝,瞬间回想起前世的经历。她曾在秦王府生活多年,亲眼目睹了秦王的冷酷无情和秦王府的权力斗争。她从未忘记在那个深宫内的悲惨经历,心中不由得涌起一阵阵寒意。
“姐姐,我……”徐知薇语气顿了顿,突然有些犹豫,话语陷入了沉默。她是否应该告诉徐知妤,自己前世在秦王府的遭遇,警告她远离那个漩涡?
然而,徐知妤的微笑依旧温婉,她似乎察觉到徐知薇的迟疑,轻轻一笑。
似乎用这个笑容,打断了徐知薇所有的疑问。
但她的内心依然沉重,徐知妤的每一句话都让她感到隐隐的不安。她知道,这位异母的姐姐,背后似乎有着她尚未完全揭开的秘密,而这一切,终有一天会浮出水面。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