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雪抱着“试试也没损失”的心态,一个人关起门来整天鼓捣着。
不知道是不是有主角光环保佑,还是因为多了得力助手帮忙的缘故,总之还真的让她将肥皂的制作工艺给试验成功了。
试验成功的下一步自然是量产。
秦雪拉上黛玉,又喊了满脑门子问号的紫鹃和春纤一起到潇湘馆北角的小灶间去。
姑娘们虽然搬进了大观园,可每日吃饭照旧是要出园子去到老太太那里一处吃,并不自己开火。
前世里潇湘馆这个小灶间主要是为方便黛玉日常吃药用,置了几只小炉子,由两个专门看火的小丫头守着。
眼下虽是不必吃药了,但黛玉去回了凤姐等,让潇湘馆里仍是照常设了这样几只小炉子。
虽不熬药,只是偶尔煨个粥、烧个水,也是极便利的,又省事、又不用求人。
如今这里更是变成了秦雪的实验室。
秦雪之前自己鼓捣时,紫鹃不放心,也来瞧过两回,知道这里的狼藉情形,所以还算镇定。
第一次来的春纤则是对着满桌上地上摆着的盆、盘、缸、钵、盂,还有大大小小的布头、切剪东西的刀剪、约东西的小秤等杂乱的物事睁大了眼睛。
真难为秦雪像蚂蚁搬家一样,不知花了多少工夫才从各处集齐这些东西,又不知道她要它们是作甚么用的。
春纤用小指上单留的为劈线用的长指甲从一只盘子里小心翼翼地挑起一些不知是什么的灰烬,对着光仔细瞧了瞧,咋舌道:“可不敢叫外头管事的们瞧见。”
她又“嗳”地一声,上前去将一只袖珍小剪子拿起来,气笑道:“好丫头,我找了它几日都不见,原来是叫你拿了去了。”
秦雪笑道:“啊哟,真对不住,那日我不过用了一下子,想着就要还的,谁知忘了,是我的错。”一面又央告春纤生炭盆。
春纤抗议道:“你不瞧瞧眼下是个什么时节,马上入夏了,这会子还烧什么炭盆呢?过冬的炭虽还剩了些,早已收起来了,脏兮兮的,谁又拿那个出来。”
秦雪却不管那些,一叠声儿地求她去将火生起来。
秦雪用炭的高温把从厨房要来的蛤蜊壳烧得脆脆的,然后用研钵细细地研磨成粉。
秦雪手里抓紧研磨着,一面又央告紫鹃,让她和黛玉两个把同样是从厨房要来的草木灰放到水里煮,煮完再用白棉布细细地滤两遍,倒腾出半盆碱水,将自己研磨好的蛤蜊壳粉末倒进去搅匀,再滤几遍,放在一边沉淀着。
看各人都照着自己说的一样一样做起来了,秦雪则去将仍然是从厨房要来的猪油慢慢加热熬化。
春纤正在一旁忙着,闻到热猪油的味道,忍不住有些反胃,她抹一把额上细细的汗珠,忙将正踮着脚好奇看着的黛玉从秦雪身边拉开,一面皱眉道:“祖宗,这到底是做什么,到底是为了吃,还是为了喝?你自己折腾折腾也罢了,可别熏坏了姑娘。”
黛玉笑道:“不妨事,我正瞧着新鲜,你若不爱那气味,我同你把东西搬到那边远着她些儿。”
春纤哪肯用黛玉动手,自己几下子就将东西挪开了。
黛玉揭开秦雪盛猪油的罐子瞧了瞧,笑道:“不管她做的是什么,我看都该记厨房是首功,喏,你们瞧瞧,这里有多少东西都是打人家那里要来的呢。”
秦雪挽着袖子道:“总归都是不值钱的东西,就像那些吃剩的壳子、烧剩下的灰,若是我不去要,左右也是个扔,我取了来,倒还省她们的事呢。况且,今时不同往日,咱们厨房有人!别说这些零碎东西,一时再想要个什么,也都不是问题。至于我要做什么——等做出来你们便知道了。”
这些日子以来秦雪的心情一直很好,比任何时候都要好。
黛玉也觉得有些纳罕。
她虽未明说,黛玉却也为她的高兴而高兴。
又等了一阵子,秦雪将冷却到常温的猪油倒进方才沉淀好的碱水里,一面倒,一面叫紫鹃不停地搅着,自己又不知从哪儿掏摸出一个纸包,里面是一把子研得细细的盐巴,也一股脑儿地倒进盆里。
接下来,黛玉、秦雪、紫鹃和春纤四人轮番上前搅动着,眼看着盆里的液状物伴随着搅拌逐渐变成了乳白色的膏状物,秦雪道:“就快成了,再加把劲儿!”
春纤抬起手来,认真看着木勺上沾着的半凝固物质,惊奇道:“这也奇了,才还是水来着,怎么搅一搅竟变了样子了?”
紫鹃笑道:“难道你让雪雁这丫头给闹傻了不成,猪油你总见过的?才炼出来的时候是油,放在罐子里,等一阵子就变成白花花的一块了,那才好保存的,这会子你又稀奇上了。”
春纤一拍脑门道:“嗳!可不正是。咱们刚才放了那许多东西进去,又要搅来搅去的,倒把我也搅糊涂了。”
秦雪从春纤手中接过木勺来最后搅了搅,又看了看,笑道:“这就可以了。”
秦雪将早准备好的竹筒取来,将这凝膏灌进去,一面笑道:“总算咱们这里得天独厚,外头有数不清的竹子可以用,要多少竹筒也不用求人。若不是我有现成的门路,还不知道要为刚才那些贝壳、猪油欠多少人情在那里呢。嗐,论理那几个东西又不值什么,求人总是不如求己。”
黛玉笑道:“虽是不值什么,总归给人添了许多麻烦。人家不嫌你罗唣,你倒嫌人家小气。”
几人一边说笑着,一边将竹筒一只一只地灌好,在屋外贴着墙整整齐齐地立了一排。
一时正在院里洒扫的小丫头们觉得稀奇,也都来瞧。
老天爷非常配合,接下来这三日皆是难得的大晴天。
到得第三日上,几人将竹筒打开,里面已皆凝固成圆筒状的雪白膏体。
秦雪伸指捻了捻,触感温润,她非常满意,便取了刀来,下面就该将这些圆柱切成一段一段的才好用。
本来黛玉想要亲自上手去切,无奈紫鹃和春纤生怕她切了手,两个人一左一右死活拉着她不肯依,黛玉也只好作罢。
最后便由春纤执刀,将一只一只膏柱按秦雪说的切成均匀的小厚圆饼,在木盘上整整齐齐地摆好,放到房里等它自己慢慢皂化。
众人仍旧各自去忙,黛玉却将秦雪带进房中,笑道:“我要审你。”
秦雪也笑道:“怎么,这一世宝钗不来审你了,你觉得缺点什么,所以换你审我了?”
黛玉只是看着她笑,也不说话。
秦雪在她清澈的目光注视下败下阵来,笑道:“好,好,我全招。”
---
荣国府大厨房的厨头儿姓何,是个厨艺精湛的老好人。
就像张倪家说的一样,何厨头儿两口子只得一个女儿。
这个孩子生下来的时候,在爹娘眼里就像厨房刚买来的、春天的菜苗苗一样鲜嫩,所以就起名叫做春苗。
虽有爹娘无限疼爱,小春苗却懂事又勤快。
既然是厨工的女儿,她自然通晓厨房里的事,从很小的时候便来帮着大人洗菜、烧火,等到大一些,又学着切菜、配菜,何厨头儿倒难得没有那些“女人不配掌勺”的偏见,见女儿喜欢,就让她各样事都学着做一点。
慢慢地春苗也学会做十几个菜,其中颇得一定火候的也有两三样。
她做的菜自然不能端去给贾母等人吃,但在厨房做事的人都是尝过的,都夸她做得好。
这时她才九岁。
何厨头儿两口子本来就对这个女儿爱若珍宝,见她懂事,更是欣慰。
他们只有一件心事——
春苗的身体向来都不好,三天两头要闹病,请了大夫来看,却治标不治本,总也去不了病根儿。
爹娘得大厨房之便,想尽办法给她做好吃的,也没能让小苗苗茁壮成长。
最后,终于有个癞头的和尚路过,替这丫头瞧了瞧,又在手里算了算。
和尚只说这个孩子有仙缘,如今在这凡人家里,浸多了俗世的气息,自然要生病。
和尚牵了春苗的手,要叫她跟了他去出家,笑呵呵地说,保管你病就好了。
何厨头儿夫妻以为他实则是拍花子的,急忙将孩子夺了过来,又要喊人来赶这和尚。
和尚唱了个喏,叹道:“各人命数是如此,你们如今舍不得她,将来到底也是要放手的。我且泄半分天机给你知道——这孩子并非凡人,她原是仙姑座下的童儿,因贪嘴多吃了一盏仙酿,误了事,这才被罚下界来做十年烧火丫头。说到底,她跟你们也只得十年的缘分,待得十年之数圆满,就算不肯跟了我去,她也要弃了这皮囊,回她的来处去了。为免你们将来伤心,不如这时就跟了我去,大家干净。”
这话说得疯疯癫癫的,比戏上唱的还玄。
厨头儿夫妻两个如何肯信,更不能依,他们胡乱将和尚打发走,心里却总是不免有些忐忑,从此照顾女儿只有更仔细了。
待得春苗十岁上果然生了一场大病时,两口子就更害怕了。
春苗娘骂,那可恶的和尚真是个该挨千刀的瘟神,都是他满嘴里咒得小苗苗这样。
春苗病得很重,她娘一步不离地照顾她,简直连眼睛也不敢阖一阖,生怕那和尚再来夺了她去。
忽然有一日夜里,春苗睁开眼睛来,定定地望着她娘道:“娘啊,我的时辰到了。我虽舍不得,却不能不去。”
她娘听了,知道心里最害怕的事还是应验了,搂着女儿哭得什么也似的。
春苗也哭,哭了一阵,含泪闭上眼睛,不再说话了。
死手,快写啊!写完下午去抓宝可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9章 七五回上 应天命春苗了凡尘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