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苍灵渡(三)

阿雩是后辈,他出场十分靠前。

演奏非常成功,曲毕欢声雷动。谈不上“石破天惊”,却也担得起“艳惊四座”,连不少名家都拊掌赞叹。相必日后他定能身价倍增,乐坊也会更加红火。我固然为他高兴,可一看到赤桥下远不及昔年的阵仗,悲哀又袭上心头。

听了数曲弦乐,琴、瑟、琵琶、筑、筝、箜篌,大师们的演奏固然卓绝,却也让我有些困倦。不由想象此刻杨花台下,笛声高亢,箫声呜咽,笙簧缠绵,定是十分吵闹。

我摇头,觉得又荒谬又好笑。同小妹说了一声,便先行离去。

绕至宝璐左阁后方,走到停满“不系舟”的埠头,准备下水时,却见到一书生席地而坐,借着微弱的火光奋笔疾书。

我凑近一看,他竟记录了所有演奏的曲目,以及名家的点评、听者的反应。

再仔细看了下他书写的格式,不由问道:“您是史官?”

他怔了下,抬头看我:“不敢当。在下不过兰台一书吏。不知……阁下有何见教?”

我连忙道:“不敢不敢。只是好奇,您怎么不去东都杨花台记录,哪儿才是官家认定的主场。”

他道:“已有十余名同僚去了,不差我一个。”

“可赤桥这边,只有您一个人。”

看面容他应当与我年纪相仿,可已然有了许多白发。

他笑得腼腆:“是啊,若我不来,今年的赤桥集可就没有完整的记录了。”

听到这句,我瞬间湿了眼眶。

月上中天,照彻大江大泽。

琴声还在继续,可人声渐渐低下去。悬在阁上的火光扑簌着,蜡烛将要燃尽,也没有人去换。

一盏灯笼悄悄熄了。

史官大人佝偻着埋头书写,任由微风和月光翻看他厚厚的簿册。

月如白璧,皎洁无瑕。

但赤桥之约,为什么一定也要无瑕呢?

它本就斑驳陆离,它本就五光十色。

宫商角徵羽,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五调八音,六律六吕。

为何偏要考验人心,为何偏要强求一心?

为何要偏伸出傲慢的手,打破本就易碎的琉璃?

我取出在袖中眠了多日的笛。

用衣角擦拭吹孔,再轻微调整笛膜。

笛者,涤也。合该忼慨,合该激越,合该为世间不平而鸣。

赤桥上最后一支箜篌曲奏罢。轻舟短筏如涟漪般一层一层散开,将无瑕的明月切碎,让疲惫的乐师和困倦的听众共同沉默在斑斓星海里。

笛声便是在此刻响起。

注:

1.拗口令,古代绕口令的一种称法。

2.“飘忽淜滂,激飏熛怒”,“蹶石伐木,梢杀林莽”,出自宋玉《风赋》。

3.“飘风不终朝”,出自《道德经》:"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4.“不系舟”,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一种公共单人短筏,可以简单理解为古代水乡版共享单车。在这里不多解释了,以后有缘的话会在我的长篇大坑里看到的。

解释一下萧笛和陆杉“对面不相识”的问答内容,感觉写得确实比较隐晦,恐怕过段时间我自己都看不懂了,先在这里整理下阅读理解的标准答案。

第一句,中年文士说“如新烛初燃,火光幽微。大风摇撼,焉能长久”,说的是新都,可以衔接上文“千年古城宛如伸出一条火色的脐带,遥遥连着笼罩在东方夜雾中的稚子”“于是一座城开始有了生命”。“新烛”指代东都,“大风”指代各种阻挠的势力。

第二句,陆杉答“烛在风中,亦在灯中”,“灯”就是灯笼、灯罩,指代支持迁都的人。意思是他们会做出各种努力,用灯罩保护烛火,与大风抗衡到底。

第三句,中年文士说“那就看是灯先气死了风,还是风先撕坏了灯”,很好懂不用解释了。

小妹没听懂他们在打什么哑谜,所以说是绕口令。

第四句,中年文士“大风生于天地,飘忽淜滂……犹映秋窗”,就是说“大风”势力很强很强。纯粹急眼了想炫耀他的文采,没有更多含义。

第五句,陆杉回怼“飘风不终朝”,狂暴的黑暗势力是不能持久的。

第六句,萧笛问 “风灯相衡、明灭难持,照步不周、跬履多踬,又当何解”,表意是风与灯相互抗衡,让烛火摇晃明明灭灭,照不清脚下的路,会摔很多跟头,又该怎么办呢?实际问的是你们大人物相互斗法,导致社会动荡,牵连了老百姓,让我们的赤桥音乐节办得稀碎,总该有个说法。

第七句,陆杉反问“兄台可知西川营城之初……岂非滑天下之大稽”,这里他认真了,所以抛去了“烛”“灯”“风”一系列表面意象,很真诚地直接回答本质问题。西川城刚建的时候,同样是没有一个人看好。

第八句,“然也。幸有国师定百年之计,理大江,通九渠。起砥柱,镇波心。”补充说明一下西川的建城史。

第九句,陆杉:“故西川烛起之时,幽微更甚东都。然彼时何人能逆——雄城贯古今,大泽耀千秋?”西川刚建的时候,条件比东都差得多了,那时又有谁能预料,它竟然能够纵贯古今,繁华了一千年,所以要将眼光放长远些。

第十句,萧笛:“可千载之事有谁知?蝼蚁护其穴,燕子惜其巢。赤桥何辜?乐者何辜?”他不关心宏大叙事,只在乎当下。我们音乐人又做错了什么呢?我们的音乐节为什么要成为牺牲品?

后面几句很好理解了。

第十一句,陆杉“何处不能奏乐……乐之所在,便是赤桥”,反讽,是你们这些乐者自己没有开阔的心胸。

第十二句,萧笛“个人奏乐自然无处不可……岂容轻渝”,强撑最后的体面。

最后一句,陆杉:“巍若嵩岱?可若天下乐者一心共赴赤桥,又有孰能相阻?尔等之盟,其为白璧,则四处皆瑕,碎之亦何惜乎?”在他眼里,这些音乐人不过是乌合之众,既没有开阔的心胸,也根本不是齐心协力的团体,不需要风吹走两步就散了。若将赤桥集比作白璧,那它遍布瑕疵,没了就没了,何必维持一种繁荣的假象,有什么可惜的呢?

陆杉说的是事实,很扎心,所以当时萧笛直接破大防,无法反驳,只能落荒而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苍灵渡(三)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宁得岁岁吵

狩心游戏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寻隐
连载中藏风林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