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姐姐,四妹妹。”窈娘笑着迎上去。
倩娘一贯文静,并不多话,莹娘的嘴却是一刻也闲不住:“三姐姐,我听说大哥哥就要定亲了?未来嫂嫂你可见过?”
窈娘摇头:“我才回来不过一个月,这桩亲事是我祖父上京述职时,正好和关学士有一面之缘,我们又是同乡,所以才定下的。”
莹娘笑道:“我总想着大哥哥那样的人才,总得配个天仙才行。”
窈娘笑而不语,她和大哥实际上并不太亲近,这位大哥自小养在祖母三老太太房里。莫说是她,就是和娘也不甚亲近。
甚至祖母也很偏心,在西北时,她想请手帕交到家中玩耍,祖母说大哥要读书,家中最是要清静不过了。可哥哥请同伴来家里玩,祖母她们就请西北最好的厨子来,还专门请戏班子唱戏,完全区别对待。
那时窈娘才六岁,就隐约不舒服了,随着她年纪越大,越能体察到其中不同之处。
“三姐姐,看我这幅镯子好看吧?”莹娘晃着自己的手腕。
窈娘放眼望去,只见莹娘白皙圆润的手腕上戴着的是一对迦南香木嵌金珠寿字手镯,里衬是金智,外边镶嵌的小金珠制成各式样的“寿”字,看起来很华贵,她不由得点头:“倒是一对好镯子,寓意也好。”
莹娘拢了拢袖口:“那是当然,这可是祖母赏赐的,不仅是我,二姐姐也有。二姐姐,你也不给三姐姐看看。”
倩娘得的是一对嵌宝石的金镯,金镯子上用的花丝工艺,再用红蓝宝石还有绿松石镶嵌,她给窈娘看了一眼,才道:“这是祖母给我们见客的时候戴的。”
至于窈娘当然是没有镯子的,她们虽然是姐妹,可是彼此房头不同,因此窈娘要叫大房老太爷和于老夫人为伯祖父和伯祖母。这种区别对待年纪很小的她还会叫嚷着说为何她们有,就自己没有,现下已经能把这些不平放在心中了。
在西北时就见祖母买了不少青金、黄玉、珊瑚,还托榷场的蒙古人买了水晶,都是准备给未来嫂嫂的,没有她的份儿。
倩娘嗔怪的看了莹娘一眼,这才知道她是故意作怪,难怪昨日非说让她戴上镯子,原来是因为今天想来显摆。她想莹娘的确可以不在意,毕竟她是大夫人嫡亲的女儿,有什么事情撒娇弄痴也就过去了,可她这样就难免会得罪人。
尤其是大房和三房的老太太并不和气,原本祖母是兵部尚书夫人,爹爹是她嫡亲的儿子,她想爹兼祧三房,得三房的家产,因此对三老太太很是客气。但如今祖父致仕,三老太爷却现任河南左布政使,三老太太一贯护短又爱比较,若是窈娘回去说了什么,闹起来可就不好了。
她还想打岔说些什么转移话题,却听窈娘道:“我舅舅知晓我回来,特意从东山送了好些鲍鱼和巴浪鱼来,那些海鲜倒也罢了,偏那白玉枇杷和乌紫杨梅吃着不错,等会儿中饭时,送些给姐妹们尝尝便是,若好吃,你们差人来拿。”
倩娘心想,得,这窈娘也不是个饶人的,这么快就报复回去了。
三姐妹中,她是妾室殷姨娘所出,殷姨娘和于老夫人是远亲,当年父母双亡,和妹子投奔在舅舅家中,更别提什么娘家了。而四妹妹的母亲虽说出自于中山无极甄氏,显赫名门,可甄氏之父早亡,兄弟姊妹都是在外祖家长大,甄氏外祖原本为首揆,权倾朝野,现下早已不复当年。甄氏两位兄长,一位在三年前才中孝廉,后来在彭泽做县令,另一位则在国子监读书,都和金陵离的很远。
不比解家,世居太湖,倩娘曾听殷姨娘提起说解氏之父当年刚释谒,在河南任上做县令,有一个女儿生的国色天香,虽然是庶出,但被解大人视若珍宝。三老太太早已看上出落得如花骨朵似的解氏,故而让三老太爷捏住了解大人仕途上犯的错,帮他解决之后,解氏就顺理成章的嫁了过来。
因此,窈娘的外祖解家对解氏深怀愧疚,对解氏一直都很好。
窈娘当然知道莹娘是故意显摆,她自然也不会让她得意。
阿绿新文《北宋小丫鬟》即将开文,感兴趣的书粉们可以点个收藏哟。
文案:俗话说人多的地方是非多,女人多的地方是非更是多。
汴京枢密院承旨周大人家便是如此,且不论他家妻妾如何,端说嫡庶一共就有四个女儿,偏还喜欢较劲争强。
大姑娘心机美人,二姑娘人小脾气暴,三姑娘争强好胜,还有一位四姑娘疑似扮猪吃老虎的穿越女老乡。
锦娘本以为在针线房清清静静做她的小丫鬟就好,横竖那些姑娘们的争斗和自己无关。不料一朝金榜题名,年轻英俊的进士们如竹笋般涌出,周大人准备摩拳擦掌榜下捉婿时,姑娘们也开始打扮起来,顿时,针线房的小丫鬟们也成了香饽饽。
尤其是锦娘因为针线活好,竟成了被众方拉拢的焦点了……
看着大姑娘暗示的前途,二姑娘明晃晃的威胁,三姑娘暗中的拉拢,以及四姑娘的平等关怀,锦娘忍不住抱拳:各位姑娘们,求放过。
看文须知:1、本文是种田经商慢热,带微宅斗细水长流的文文
2、男主是年下黑莲花小狼狗
3、和穿越女不会成为敌对,只是理念不同
以上,喜欢的点个收藏,介意的可以看看作者别的小说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 1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