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 22 章

如果让沈氏细说自己这辈子有什么不如意的,其一便是自己择婿时犯的糊涂。

当年沈氏到了相看的年纪,因她是家中独女,家中曾放言随嫁足配八十八足银,故而受托而来的媒人络绎不绝。

沈家慎重挑选足足一年,才决定跟姜家结亲。

姜家儿郎一为官,二为商,沈家长辈本是看中了姜家老大,奈何沈氏一次鹊桥相会,青眼相中了相貌出众的姜家老二。

婚后几年,沈氏未曾觉得自己选择有错。

直到姜家老大姜似儒升迁,一跃成了本县八品典官,非吏,而是入流的官位。

这点微末的不甘心,在大嫂胡氏进门那年,逐渐发酵成逼人头疼的酸和嫉妒。

入得官流的大哥娶到的妻子胡氏,出身农门,是姜家旧时情谊门户的后代,日子一穷二白,泛泛而看,至多生得貌美些,会捻指读几句酸掉牙的诗。

沈氏最看不得胡氏这种不踏实的性情,实在不是贤妻良母的规范人。

也就在那年年底,姜沈两家靠着姜似儒在县里的门路,生意得逢机缘,蒸蒸日上。

同年年底,胡氏与沈氏先后诊出喜信。

翌年,大房独子姜澈与二房第二个孩子第一个男丁姜如松出世。

也就在儿子满月时,沈氏发现了丈夫在外头养的头一个女人。

她在家中哭的上气不接下气,面黄瘦弱,如秋风落叶,而一个屋檐下的胡氏却独享姜大爷忠诚的守候,更是在年末政绩考评上得了甲,逢外际会,沈氏看着被众人追捧吹嘘的胡氏,看对方脸上如花般的笑颜,择选姻缘时的悔恨又一次涌上心头。

但那时后悔,又能如何?

她很快收起自己的胡思乱想,全副武装地随丈夫四处奔走,她只要跟得紧,丈夫就不敢在外胡乱来。

当年只有五岁的大姐儿如意和不足一岁的儿子姜如松,沈氏连犹豫都没,直接选择儿子带在身边。

这一走,除了年下归家半月,整整十年,她都跟着丈夫周转在外忙碌生意。期间,她又得了一个儿子姜如霖。丈夫也在她严厉监管下,如愿为她守身如玉。

每年归家,她望着胡氏跟姜似儒甜蜜如初恍如新婚的相处,对比自己常年奔波为丈夫三心二意疲倦争执的日常,心底就止不住得泛苦。

之后,天逢剧变。

那一年,一场洪水改变了整个姜家。

大爷姜似儒赈灾途中突遇洪水崩堤,不幸身殒。

望着在灵堂胡氏麻木绝望的眼神,沈氏猛地发觉自己跟姜似武的婚姻也不算太糟。至少,她男人还能喘气。

沈氏前半生第一件让她如鲠在喉的事情在姜家大爷过世妯娌胡氏风光不再后,突然没了。

只是沈氏很快发现她生平还有别的意难平。

她的长女,姜如意跟她这个亲娘不亲,却跟胡氏亲如母女。

胡氏为丧父服丧整日卧病,姜如意日日不离胡氏床前,端药递水餐餐伺候直至深夜。

得掌后院中篑的沈氏回回看着女儿冷冰冰的面容都觉得心头一刺。

可她不能责怪孩子,一个五岁的孩子离了亲娘,养在胡氏膝下,孺慕几分可以理解。

她只是怪胡氏养孩子没分寸,孩子不懂事,胡氏一个隔房的婶母为何不在孩子跟前时常提点下她这个当娘的不容易!

这一日沈氏起身时眉峰始终蹙着。

身边伺候的下人晓得今日家里的大姐儿要回来了,每逢这种时刻,沈氏都会心情不好。

果然,日上三竿,二门子的人回话,姜如意回家,没去老妇人和亲娘二夫人这儿,直接去了西园见胡氏了。

沈氏绷着脸:“没规矩!”

下人不敢吱声。

半晌,沈氏吩咐让人盯着西园的动静,人要是过来,立刻来报。

这一等,晌午了。

沈氏坐不住让人去问:“怎么还不过来?”

过一会儿,下人回禀大姐儿要在跟西院一块吃晌午饭。

沈氏气得险些没上来气,”那头有什么好东西能款待她?”

气话叨咕完,她终究还是念着自己孩子的。

“让厨下把我吩咐做好的炖鱼给她送过去。”

“是。”

*

姜如意淡淡地看一眼冒着香气的炖鱼,没说什么。

樊彩香看她不语,客气地让下人转达对沈氏添菜的谢意。

下人走了,饭桌上几人重又起筷。

一顿饭下来,樊彩香留意到姜如意从头到尾都没碰那道炖鱼。

最后一大盆鱼,多半进了姜澈的肚子。

后半晌去给老夫人请安。

樊彩香一个添头,少有主动说话的时候。

她注意到婆母胡氏对于姜如意亲近理所当然的态度,也注意到二房沈氏每每被姜如意回避后的不自然笑容。

旁观整场,樊彩香心中有数,对于这位大姑姐的性情也大致了解。

夜上,她跟姜澈泡着脚脚,一边聊起二房母女间的气氛,

姜澈注意里只在盆里纤细粉白的小脚上,偶尔回眸,应对一番妻子的疑惑。

姜澈:“大姐自小跟在大房,对父亲和母亲感情深。”

姜澈:“大姐第一桩亲事就是二婶不顾她意愿促成”

樊彩香:“第一桩亲事?”

姜澈解释:“她是二嫁身。”

樊彩香忙叫他细说,姜澈伸手取下架上的擦脚布,自然而来地握上妻子柔软暖和的脚掌:“她头一亲事的丈夫 ”

谈及旁人,他微微顿下,像是拿捏几次评判:“为人品行欠缺。”

樊彩香:“如何欠缺?缺在何处?”

姜澈不愿意在背后议论旁人,只是望着妻子依偎在肩头软软的眼神,“那人素爱夸夸而谈。”

夸夸而谈,便要和离?

樊彩香想想今日姜如意流露出的绵软脾性,料是那男人还有更过分的举动才惹得人过不下去,更是连带着沈氏都受亲闺女的厌恶。

樊彩香:“今日饭桌上,我听大姐在打听什么人死了?”

姜澈露出一点笑意:“大姐和离后心里有怨气,只要镇上有和之前那男人体貌相像之人过世,大姐便要打听是不是那人死了。”

樊彩香不由失笑。

她这头议论,那边沈氏也是翻身难眠。

丈夫今夜宿在书房,她盯着床帐久久无法入睡,总是想起今日大闺女在老夫人跟前对自己明显的厌恶之情。

她知晓闺女对她有怨。

因着头一遭婚事,她不顾闺女的意愿,非得撮合娘家表外甥与闺女成亲,不过半年,那表外甥一次醉酒,竟在大庭广众下议论起闺女在床帏的行事,自此惹得镇上百家议论纷纷。

闺女知晓后,没摔没打,闷不啃声悬了梁。

幸而伺候的机灵及时救了人下来,人养了半月,能下床便闹着要和离。

外头风言风语,闺女和离之后,回家又要得多少指点。

她娘家表外甥又是下跪磕头又是举手发誓,沈氏斟酌一二,便劝闺女算了。有这一回,男人吃了教训,往后闺女手里有如此把柄,何愁拿捏不住人?

却未料,闺女冷眼喊她滚,翌日便寻了胡氏和老夫人。

老夫人一贯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那胡氏竟也不知轻重,一个寡妇不好好过日子,越了墙头,有什么资格给隔房的侄女出头?

这般不好相与,沈氏跟娘家也闹的不好看,闺女和离后,很快和胡氏那边的一房亲戚家又结了亲。

只是结亲了五六年,没能生育一儿半女的,沈氏出于好意,今日在老夫人处顺口提点了一句。

不说还好,一开口,闺女直接翻个白眼,直到走都没再正眼看过沈氏。

沈氏在一家人跟前被下了脸,岂能不怨恨胡氏?

说到底,若是胡氏替她养着孩子时多说几句她这个当娘的好,她和亲闺女之间能到如今水火不相容的程度?

一整夜睡不踏实,沈氏晨起时自然又是吊着两眼青袋。

饭桌上她看着吃得吸溜香的两个儿子,憋闷了大半夜的气突然又散了。

胡氏跟闺女再亲近,那也是隔着一层血脉的。

比起儿子来,大房的儿子终究是比不上她的两个孩子的。

更何况没几天便是年关了,对于胡氏的不懂事,沈氏自然有治对方的法子。

腊月二十八

呼啦一大家子人到了姜家外门上,应门的得了家里头的吩咐早有准备,一路在前把这门穷亲戚引到二门西院。

路上少不得互相聊上几句,来的这家人就听下人说了好些大房二郎君成亲时的热闹动静,尤其是这二郎媳妇来路不正却得了老夫人多少贴补时,领头的两个妇人很有默契地对个晦深的眼神。

人到的时候,樊彩香正跟胡氏坐在暖融融的窗台下,一人手里握着本话本,岁月静好互不打扰地各自享受书本上的趣事。

一大群乌泱泱的人到了门上,樊彩香还纳闷着,抬眼瞧见胡氏脸色唰的发白,动作狼狈地忙让伺候的婆子快快把这屋里落眼的东西收好上锁。

胡氏:“你也去西厢房,让人把正屋和书房锁好,厨房里的鸡鸭鱼肉尽快藏起来!”

樊彩香一头雾水,瞧她语气严肃,自然不敢耽搁。

绕廊两边一一吩咐好,她也从玉兰口中知晓了来的这一群亲戚是婆母娘家,仗着辈分稍长,每每来一回姜家,都得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打秋风。

玉兰:“我们二郎君抄过的书卷都被两位表亲婶子抢了,咱们说那东西没什么用处,人家却不肯松手,一着急,说反正写满字了,拿回去给家里的孩子擦腚沾沾读书人的书气。”

樊彩香:“。。。”

抄过字的纸卷质地柔,倒不失为一种好的再用渠道,除了心里膈应点。

她到东厢房正屋

打帘子的婆子脸色愁苦,趁机对着这位新进门看起来有些手腕的少夫人央求:“您可算来了!快进来帮帮咱们夫人吧!”

话音刚落,自屋内传来一道声如洪钟的鸭锣嗓:“三妹妹,当子女的,别总想着自己快活,也为家里的老太太多想想。大爷死了多少年,你干吊在这儿,难不成死人就能活?要我说,姜老夫人肚子大,不在乎多少一个寡妇儿媳。今儿且给我们句准话,那秦家的爷们你是嫁,还是不嫁?”

随榜更新,控了下字数,感谢新来的淑芬的喜欢,再次比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第 22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狩心游戏

别那么野

春日陷落

顶A校草的阴郁beta室友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要死的夫君又活了
连载中粉红小白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