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驹。”阿扶小声重复了一遍,弯着眼睛笑起来,“真好听。”
女儿心思单纯,只是为着和阿兄一般,多了个新名字而欢喜。但明白赐字深意的陈元康,内心早已掀起狂澜。
爱而字之也。
上者、长辈赐予小字,绝非简单赐字,而是一种庇护意味的联结。
更何况自魏晋以来,名士之间以示亲近,常以小名、小字相称。以后‘稚驹’这个小字,将比‘陈扶’这个大名更频繁地被使用。
高澄不仅会牢牢记住这个名字,更会在潜意识里,将他冠名的稚驹,视作需要自己格外照顾的小辈。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判断,高澄心情颇佳地将案上的那盏荔枝膏,放在了陈扶的面前。
“吃吧,小稚驹。”
看着高澄将珍奇之食让给女儿,再瞧两人并肩而坐的景象,高澄身着朱红官服,阿扶套着红裲裆,那一大一小、一深一浅的两抹红色,和谐得宛若亲人。
一个念头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在他心底漾开圈圈涟漪——阿扶若真得了大将军青眼,是不是能嫁入大将军府......
越想越深,细盘算起来:高澄长子高孝瑜,只比阿扶小一岁半;次子高孝珩,其母可是太原王氏,可惜小了阿扶三岁;世子妃冯翊公主肚子里的——这个就罢了,莫说男女未知,便是男孩,原也高攀不上,何况年岁也不合适。最有望的还是高孝瑜......
忽而失笑,他真是喝多了,阿扶才六岁,谈婚论嫁猴年马月的事,想这些虚无缥缈的未免也太早了。
思绪回转眼下,善藏做官的正事已定,不如趁着高澄心情尚佳,再抬朋友一手,也好还了那两人之前送的一百匹连珠孔雀罗和那箱子藏书。
他整顿神色,捧起酒杯,恭谨道:“前日听任胄说起,他出资修了座寺院,为公主殿下不日将诞下的嫡嗣祈福祝祷,可谓诚心至极。”
谁知高澄眼皮都未抬一下,“任胄?”略停顿,故作恍然道,“哦——就是那个贪污遭人弹劾,阿耶念旧情特赦的任胄?”
“额......是。”
“他不过百匹之俸,营造寺观大则费耗百十万,小则尚用三五万余,他何来此财?”
“任胄家财本丰,乃累世之积。此番为给世孙献寺祈福,倾尽家资,可见其心之诚。”
高澄冷笑一声,“他物用陈设皆按王侯,日日在家宴客豪饮,那般动极奢豪,光靠家资恐怕不够吧?”凤目一凛,锐光直射陈元康,“你不就是他的常客,会不知晓?”
陈元康心下一沉,世子这句句带刀,连献寺这般大手笔的‘心意’都如此冷淡,莫不是真动了整贪的心思?
只得转移焦点道,“不仅任胄,祖珽此番也用了心。寺中所有楹联匾额,乃至为祈福所作骈文石碑,皆是他亲笔题写、巧手雕刻。”
他对好友祖珽之才还是很有信心的,上回祖珽在并州定国寺写得碑文,大丞相很是赞许,还因此免了其罪过,想必足以引高澄前去一观,说不好能被再次启用。
谁知高澄闻言,哼一声道,“弄璋弄瓦尚还不知,倒写了祷文,想来也不过是王孙王女皆宜的浮华之词,并未用心。”话锋一转,面上掠过讥诮,“不过你说他巧手,倒是确实。”
一旁正捧着碗的陈扶,忽从碗里抬起小脸,笑道,“是呢是呢,阿祖公手可巧啦!”
陈元康心头掠过不好的预感,还未及阻止,就见他那‘乖巧’女儿已转向高澄,兴致勃勃分享起来,“上回阿耶设宴,阿祖公去厨房拿酒,然后我的那个小金碗就不见啦!”
“阿扶,休要胡言!”
傻孩子果然听不懂他为何斥责,不解道:“没有胡说呀,孙大娘说阿祖公走后,碗就不见了。她只好把我的小银碗送到西厢小厨房收好,再不敢放在前边啦。”
陈元康被噎得脸色青白交错,尴尬至极。
看着这位素来机敏的谋臣被自家女儿当众拆台,窘迫得无以复加,再想到方才在园中,小人儿建议小偷重罚,偷‘一只金碗’,就要打二百军棍、关十年大牢,原来是因为受过其害。
高澄先是低笑,越想越得趣,随即抚膝大笑起来。
忽又想起祖珽偷书,也曾害他在人前丢尽颜面,心头火‘噌’地冒上来,笑意收敛,对陈元康冷道:“祖珽此人,才学或有,然性贪太过!能在阿耶身边做个散参,已是便宜了他。长猷,吏部铨选当察其性,岂能只观其才?”
陈元康忙应道:“是,是,世子明鉴。”
罢了,从女儿歪打正着令高澄开怀,已知今夜不是帮朋友之机。
高澄见他恭顺,怒气稍平,心思转回了正题,“说到献寺,前日吏部郎崔季伦还向阿耶痛切陈词:只因小皇帝与阿耶、阿母皆崇信佛法,以致达官豪绅竞相建寺,平民百姓悉供沙门。邺下寺舍栉比,宝塔骈罗,已近三千。”
他引述着崔暹的话,语气激赏,“他言:释教本以清净为基,慈悲为主,岂能因荣身之欲而损国家?如此掘山穿地,殚竭府库,实乃废人工、害农务。”
稍作停顿,目光锁向陈元康,“此言可谓切中时弊,修《麟趾格》时,我便觉此人恪尽职守,是个实干之才,可堪大用!”
陈元康心中已然雪亮。
世子今日前来,哪里是来喝他珍藏的汾清,分明是被西来的那封密信激得雄心勃发,要强力推行他那严法肃纪的主张了。
而他儿子这黄门侍郎,也不是白给的。
“世子真慧眼识珠。” 陈元康顺意献策道,“不过,依臣浅见,委以大用前,还需再抬一抬季伦兄的威势。臣有一计......或可世子设席,等诸公皆在座时,让季伦兄目视上方缓步而进,臣便亲自上前,为其提衣裾,导引入席。”
他稍顿,观察了一下高澄的神色,继续道:“宴席之间,待行酒两巡,他便先行告退。届时朝臣亲见其与世子分庭抗礼,何人还敢不敬?季伦兄清傲刚直、不畏权贵之姿,亦能深入人心。”
高澄眼中精光闪动,抚掌笑回:“善!”向他倾身,更显亲密道,“长猷既肯如此,日后在朝中内外,定会多为他美言,助他立威吧?”
陈元康躬身一礼,恳切道:“世子欲澄清吏治,臣自当竭诚辅弼,岂敢惜身?”
高澄举杯与他对饮。
美酒下肚,更觉快意,今日这趟,不仅定了整顿朝纲的第一步,还认识了个讨喜的小玩意儿。这么想着,目光下意识去寻那抹红色。
小人儿并未在吃喝,竟是低着头,小心翼翼一下下抹着他衣摆上的酒渍,仿佛在完成一件顶顶重要的大事。
红衣愈发衬得那小手纤白,指尖却是孩童的肉感,他的心霎时被一种柔软击中。
恰在此时,一苍头奴疾步跑来,扑跪在高澄席前。
“禀世子!公主殿下刚刚诞下麟儿!是位王孙!”
满座一静,陈元康父子立刻高声道:“恭喜世子!贺喜世子!此乃天佑大魏,社稷之福啊!”
小人儿也抬头贺道:“恭喜大将军!”
反应过来的高澄起身大步往外走,行至门口,忽又回头看眼陈扶,对陈元康道:
“来洗三礼时,把稚驹带上。”*
*洗三:古时婴儿出生后第三日,邀请亲友参加的隆重仪式
在任群官,廉洁者寡。文襄乃奏吏部郎崔暹(字季伦)为御史中尉,纠劾权豪,无所纵舍。
《北齐书》帝纪第三文襄
胄轻侠,颇敏惠。家本丰财,又多聚敛,动极豪华,宾客往来,将迎至厚。
珽性疏率,不能廉慎守道。与陈元康、穆子容、任胄、元士亮等为声色之游。
《北史》任胄、祖珽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3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