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政社协同,创新模式

“而社区落地,是血肉系统。”她再次点出那些充满温度的照片,“这依赖于经过我们标准化培训的社区工作者、学校老师、网格员,甚至像王大妈这样的热心志愿者,他们就是分布在最基层的‘毛细血管’和‘感觉细胞’。他们最了解本地的文化习俗、人情世故,能提供最及时、最接地气的初步接触、识别和陪伴。他们让服务变得可亲、可近、可信。我们的目标是,让专业的心理健康支持,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样,成为居民身边触手可及的‘心灵港湾’。”

这时,那位之前提出质疑的年轻技术专家——张处长,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再次开口,语气虽然缓和,但问题依旧尖锐:“墨女士,你这个生命体的比喻很形象。但神经系统,也就是专业支撑层面,恰恰是最核心也最脆弱的环节。我研究过你们的资料,基金会核心专家团队不过数十人,即使算上外围志愿者,面对全国可能上千个区县的需求,无疑是杯水车薪。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以及服务质量的一致性,如何保障?这又回到了李司长最初的问题。”

这个问题,戳中了方案最关键的瓶颈。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

墨小鱼似乎早已预料到此问,她看向身旁的李晓雨,递去一个鼓励而信任的眼神。“晓雨,这个问题,请你来为各位领导解答。”

李晓雨在桌下紧握的拳头缓缓松开,她深吸一口气,迎着各位领导审视的目光,站了起来,走到投影前。她的开场略带一丝紧张,但很快便进入了状态。

“张处长的问题非常关键。这正是我们方案中‘种子计划’要解决的核心。”她操作电脑,调出了一张详细的、层层扩散的培训体系图。

“我们并不计划,也无力由基金会直接覆盖所有终端。我们扮演的角色,是‘母港’和‘灯塔’。”李晓雨的表述清晰而有条理,“具体来说,由基金会最核心的专家团队,负责培训首批‘国家级种子讲师’——这批讲师将来自各省市选拔出的优秀心理学背景人才或资深社工。然后,由这些国家级种子讲师,负责培训各省的‘省级种子讲师’,以此类推,层层向下,直到覆盖区县一级的社区工作者和学校老师。”

她切换幻灯片,展示出一个线上平台的模拟界面:“同时,我们将开发和运营一个‘心理健康公共服务协同平台’。这个平台将承载我们所有的标准化课程、实操视频、案例库和评估工具,面向所有层级的种子讲师和社区守门人开放。它还能实现远程视频督导——任何一个社区的守门人遇到棘手案例,都可以通过平台,向上级种子讲师甚至基金会专家发起在线求助,实现‘前端发现问题,后端专家支撑’的协同模式。这就好比,”她努力寻找着一个恰当的比喻,“就像电力系统,我们负责建设主干电网和发电标准,而各级种子讲师是变电站,最终将‘心理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我们通过标准化工具和持续督导,确保电流的稳定和电压的统一。”

李晓雨的陈述,虽然还带着些许学院派的细致,但其展现出的系统思维和可操作性,让在座几位原本面色严肃的领导,微微颔首,彼此交换着眼神。

李司长一直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看不出喜怒。

谈判由此进入了更深入、也更艰难的阶段。双方就权责的具体划分、初期试点地区的选择标准、财政资金的配套比例与使用监管、服务效果的第三方评估机制、数据**与安全边界、以及危机事件联动处置流程等数十个细节条款,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反复磋商。

墨小鱼展现出了她作为创始人和战略家的一面。在原则性问题上,她寸步不让,比如坚持基金会必须保有专业培训内容的主导权和督导体系的独立性;但在非核心的环节,如部分行政流程、联合发文的形式等,她又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和妥协精神。她深知,合作的艺术不在于一方压倒另一方,而在于寻求价值共识下的最大公约数,构建利益互补、责任共担的共同体。

期间,也有过激烈的争论。比如在讨论到风险责任时,一位负责安全管理的领导提出,社区守门人识别出的高危个案,必须无条件即时通报给公安部门。墨小鱼则据理力争,强调心理工作的伦理基础是信任与保密,过度通报会导致需要帮助的人因恐惧而远离服务,最终损害的是预防危机的初衷。她提出建立分级评估和专家研判机制,只有在明确存在即刻自伤或伤人风险时,才启动强制通报程序。双方你来我往,最终达成了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更为审慎平衡的方案。

当会议室的挂钟指针划过下午五点时,所有的议题终于逐一梳理完毕。长时间的脑力激荡和言语交锋,让在座的人都面露疲态,但空气中那种最初的凝重与隔阂,却悄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基于深入沟通后的理解,甚至是一丝共同奋斗的萌芽。

李司长最后合上面前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当他再次抬起头时,那张一向严肃的脸上,竟露出了一丝难以察觉的、却是真切的微笑。

“墨女士,李女士,还有基金会的各位同仁,”他的目光扫过墨小鱼和李晓雨,语气中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后的沉稳,“我必须说,你们今天准备的充分程度,超出我的预期。尤其是你们对于可能遇到的问题,不仅有清醒的认识,更有系统化的解决思路。这个‘三级网络’的方案,既有国际视野的战略高度,又充分考虑了在中国本土落地的复杂性和实操性。”

他停顿了一下,仿佛在做最后的权衡,然后清晰地说道:“我们原则上同意,以东部某省和中西部某市作为首批试点区域,共同探索这条政社协同提供心理健康公共服务的新路径。试点期为两年。具体的工作方案和实施细节,由我们相关部门的下属司局,与你们基金会组建联合工作组,在半个月内对接完成。”

一股巨大的、混合着疲惫与狂喜的暖流,瞬间冲遍了墨小鱼的全身。她感到眼眶有些发热,但她努力克制住了。她站起身,郑重地向李司长和在座的各位领导微微鞠躬:“感谢李司长和各位领导的信任与支持。我们基金会一定全力以赴,配合好试点工作,不负所托。”

李晓雨也激动地站起来,脸颊泛着红晕,跟着深深鞠躬。

走出那栋庄严的部委大楼,已是华灯初上。秋夜的凉风拂面而来,却丝毫吹不散她们心头的澎湃暖意。长安街上,车流如织,汇成一条璀璨的光河,奔向城市的四面八方。

“小鱼姐!我们……我们真的做到了!”李晓雨再也抑制不住激动,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她望着眼前这片浩瀚的灯海,仿佛看到了无数个即将被点亮的“心灵港湾”。

墨小鱼没有立刻回答,她静静地站在那里,任由晚风吹动她的发丝。她的目光沉静而悠远,越过了眼前的流光溢彩,投向了那未知的、广阔的试点省市,投向了这条刚刚开启的、注定不会平坦的协同之路。

良久,她才轻轻开口,声音仿佛融入了这秋夜的深邃之中:“晓雨,还记得我们常说的那句话吗?独行快,众行远。”她转过头,看着李晓雨,眼神里充满了期许与力量,“个人的力量,一个机构的力量,哪怕燃烧得再炽烈,也终究是星星之火,照亮一隅已属不易。只有当我们所做的事业,与时代发展的脉搏同频,与国家治理的需求共振,与社会进步的洪流汇合,这星星之火,才能形成燎原之势,才能真正普惠于千千万万的普通人。”

她重新望向那奔流不息的车河,语气坚定而平和:“今天,我们只是合力推开了一扇门,看到了门后那条可能的康庄大道。但真正的万里长征,每一步的开拓、夯实与完善,才刚刚开始。”

远处,城市的灯火与天际的星光连成一片,昭示着一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明天。合作之路,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墨小鱼坚信,只要方向一致,目标清晰,步伐坚实,他们就能汇聚更多的力量,将这条路走得更稳,更远,直至抵达那片他们心之所向的、更温暖、更健康的心灵原野。

独行快,众行远,协同之力可筑千秋基业。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宁得岁岁吵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在全A男团中假装Alpha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以爱为名的圈养
连载中林墨鱼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