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感业重逢,帝后引回宫

“我知道。”武曌点了点头,“师妹,我走以后,你要照顾好自己,要是有机会,我会想办法把你也接出去的。”

慧能的眼睛红了:“师姐,我等着你。”

第二天一早,王伏胜就派人来接武曌入宫。离开感业寺时,武曌回头看了一眼这座待了一年多的寺庙,心里百感交集——这里有她的苦难,也有她的坚持,如今,她终于可以离开了。

马车驶入长安,穿过繁华的街道,最终停在了皇宫的后门。武曌跟着王伏胜走进皇宫,看到朱红的宫墙、金色的琉璃瓦,心里既激动又忐忑。她知道,这座金碧辉煌的宫殿里,藏着无数的阴谋与争斗,而她,即将卷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王伏胜把她带到皇后的立政殿,躬身道:“娘娘,感业寺的尼姑明空带来了。”

武曌跪在地上,看到坐在宝座上的王皇后。她穿着一身华丽的皇后朝服,容貌端庄,眼神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郁。“抬起头来。”王皇后的声音很平淡。

武曌抬起头,迎上王皇后的目光,既不卑不亢,又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

王皇后打量着她,点了点头:“听说你熟悉经文,会写字?”

“回娘娘,弟子略懂一些。”武曌回答。

“好,那你就留在立政殿,抄写《金刚经》,为哀家祈福。”王皇后的语气没有起伏,“记住,在宫里要守规矩,不该问的别问,不该看的别看,否则,休怪哀家无情。”

“是,弟子记住了。”武曌躬身应道。

就这样,武曌留在了立政殿,开始了抄写经文的日子。她知道,王皇后之所以留下她,不仅仅是因为她会抄写经文,更因为她是李治在意的人——王皇后想利用她来对抗萧淑妃,这是她的机会,也是她的危机。

在立政殿的日子,武曌过得小心翼翼。她每天按时抄写经文,从不轻易说话,也不与其他宫女太监交往,尽量让自己显得不起眼。可她知道,王皇后的目光一直落在她身上,观察着她的一举一动。

这天,武曌正在抄写经文,王伏胜走进来,躬身道:“明空师傅,陛下来看皇后娘娘了,娘娘让你去偏殿伺候茶水。”

武曌的心里一紧,握着笔的手顿了顿。她知道,这是王皇后的试探,也是她见到李治的机会。她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僧袍,跟着王伏胜向偏殿走去。

偏殿里,李治正和王皇后说话,脸色有些冷淡。看到武曌走进来,他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惊喜,却很快掩饰过去。武曌跪在地上,奉上茶水:“陛下,娘娘,请用茶。”

王皇后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看着武曌:“明空,你在感业寺待了多久?”

“回娘娘,一年多了。”武曌回答。

“那你在感业寺,有没有见过陛下?”王皇后的语气带着一丝试探。

武曌的心里一沉,知道王皇后是在试探她和李治的关系。她定了定神,回答:“先帝忌日那天,陛下曾来感业寺上香,弟子远远见过一面。”

王皇后点了点头,没有再问,眼神里却带着一丝满意——她要的就是这个答案,只要武曌承认和李治只是“远远见过”,她就可以放心地利用她。

李治看着武曌,心里既心疼又无奈。他知道王皇后的心思,却只能配合她演戏,以免给武曌带来麻烦。

从偏殿出来,武曌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她知道,这场试探只是开始,以后还会有更多的考验等着她。

接下来的几天,王皇后经常让武曌在李治来的时候伺候茶水,有意无意地让他们见面。武曌和李治都很有默契,从不私下说话,甚至连眼神交流都很少,可王皇后却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她能感觉到,李治对武曌的在意,这正是她想要的。

这天,萧淑妃突然来到立政殿,她穿着一身艳红色的宫装,怀里抱着刚出生不久的皇子李素节,神色傲慢。“皇后姐姐,妹妹来看你了。”她的语气带着挑衅。

王皇后的脸色沉了下来:“妹妹有心了。”

萧淑妃的目光扫过正在抄写经文的武曌,皱了皱眉:“姐姐这里怎么来了个尼姑?难道姐姐觉得宫里的香火还不够旺吗?”

“哀家只是想抄写经文祈福,与妹妹无关。”王皇后的语气很冷淡。

萧淑妃笑了笑,走到武曌面前,抬起她的下巴,语气轻蔑:“长得倒是有几分姿色,可惜是个尼姑。姐姐,你可别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

武曌的心里很生气,却只能忍气吞声,低下头:“弟子不敢。”

“不敢就好。”萧淑妃松开手,冷哼一声,抱着李素节转身离开了。

王皇后看着萧淑妃的背影,眼神里充满了嫉妒与愤怒。她走到武曌面前,语气坚定:“明空,哀家决定了,让你还俗入宫,做陛下的昭仪。”

武曌愣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娘娘,这……这不合规矩啊。”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王皇后的语气很坚决,“只要你能帮哀家对付萧淑妃,哀家就能让你留在宫里,甚至……成为更高位分的妃嫔。”

武曌的心里涌起一股狂喜,却很快冷静下来。她知道,王皇后是想利用她来争宠,可这也是她留在宫里的唯一机会。她跪在地上,语气诚恳:“若娘娘肯成全,弟子愿为娘娘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王皇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好,那哀家就为你安排。”

接下来的几天,王皇后开始在李治面前吹风,说武曌如何温顺、如何懂事,又说“先帝遗妃入宫虽不合旧例,但陛下仁厚,念及旧情,也未尝不可”。李治本就想接武曌回宫,自然顺水推舟,答应了王皇后的请求。

永徽元年五月,李治下旨,册封感业寺尼姑明空为昭仪,赐名武媚娘,接入宫中。旨意下达的那天,武曌正在抄写经文,听到王伏胜宣读旨意,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下来——她终于回来了,回到了这个她既渴望又恐惧的地方。

入宫前,王皇后召见了她,送给她一身华丽的昭仪朝服:“媚娘,从今天起,你就是陛下的昭仪了。记住你的承诺,帮哀家对付萧淑妃。”

“臣妾记住了,谢娘娘成全。”武曌躬身行礼,接过朝服。她知道,从她穿上这身朝服的那一刻起,她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

穿上朝服,对着铜镜,武曌看着镜中的自己——长发已经慢慢长出来,梳成了宫中流行的发髻,脸上略施粉黛,眼神里带着一丝锋芒。她不再是感业寺的尼姑明空,而是大唐的武昭仪。

就在这时,王伏胜走进来:“昭仪娘娘,陛下在甘露殿等您。”

武曌深吸一口气,走出了立政殿,向甘露殿走去。穿过长长的宫道,看到远处的甘露殿灯火通明,李治正站在殿门口等她。她的心跳越来越快,既期待与他重逢,又担忧未来的命运。

走到李治面前,武曌跪下:“臣妾武媚娘,参见陛下。”

李治扶起她,看着她穿着朝服的样子,眼神里充满了喜悦:“媚娘,欢迎你回宫。”

就在两人相视而笑时,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长孙无忌带着几个大臣匆匆走来,脸色阴沉。武曌的心里一紧,知道麻烦来了——长孙无忌绝不会允许她留在宫里,一场新的风暴,即将来临。

李治看到长孙无忌,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握住武曌的手,语气坚定:“媚娘,别怕,有朕在。”

武曌点了点头,迎上长孙无忌的目光,眼神里没有丝毫畏惧。她知道,这场战争,她必须赢,不仅为了自己,也为了李治,为了那些未竟的执念。而长孙无忌身后的阴影里,一个穿着黑色官服的人正盯着她,眼神里带着一丝诡异的笑容,让她莫名地感到一阵寒意。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一代女帝 武曌传奇
连载中沁紫云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