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年的深秋,一场连绵的冷雨把大明宫浇得透湿。含元殿的琉璃瓦在灰蒙蒙的天色下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像蒙上了一层洗不掉的尘埃。武曌提着食盒,踩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路向立政殿走去,鞋尖溅起的泥水沾在襦裙下摆,留下深色的印记——自长孙皇后驾崩后,她被调往立政殿伺候太宗起居,已经整整三个月了。
食盒里装着一碗刚熬好的人参茯苓汤,是太医院按太宗的脉案特制的。自从皇后去世,太宗的身体就一日不如一日,先是咳嗽不止,后来又添了心悸的毛病,连早朝都改成了隔三差五才举行。太医说,陛下是忧思过度,郁结于心,需要慢慢调理,可谁都知道,这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帝王,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精气神。
走到立政殿门口,两个侍卫躬身行礼,眼神里带着几分同情。武曌知道,在宫里人看来,伺候病重的皇帝是件苦差事,不仅要时刻提心吊胆,还要应付各种明枪暗箭——尤其是长孙无忌,自从皇后驾崩后,更是把她当成了眼中钉,总想着找机会把她赶出宫去。
“武才人来了?陛下刚醒,正念叨着要喝你熬的汤呢。”殿内传来总管太监李德全的声音,他是太宗身边最得力的太监,对武曌还算客气。
武曌点了点头,跟着李德全走进内殿。内殿里弥漫着浓郁的药味和淡淡的檀香,光线很暗,只有几盏烛灯在角落里亮着。太宗躺在床上,盖着厚厚的锦被,脸色苍白得像纸,颧骨却有些泛红,这是虚火上升的征兆。他闭着眼睛,眉头紧锁,呼吸有些急促。
“陛下,武才人给您送汤来了。”李德全轻声说。
太宗慢慢睁开眼睛,眼神浑浊,看了武曌半天,才认出她来:“是武曌啊……把汤端过来吧。”
武曌走上前,把食盒放在床头的小几上,小心翼翼地盛出一碗汤,用勺子舀了一勺,吹凉后递到太宗嘴边。太宗张开嘴,喝了一口,点了点头:“还是你熬的汤合胃口,太医院那些人,总是熬不出这个味道。”
“陛下喜欢就好。”武曌的声音很轻,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温柔,“太医说,这汤要温着喝,才能补身子。陛下要是觉得不够热,我再去热一下。”
“不用了。”太宗摆了摆手,示意她把汤放在一边,“扶我起来坐坐吧,躺了一天,浑身都僵了。”
武曌赶紧放下碗,伸手扶住太宗的后背,小心翼翼地把他扶起来,在他身后垫了一个厚厚的靠枕。太宗靠在枕头上,喘了口气,看着武曌:“你父亲武士彟,当年在霍邑之战中,也是这样扶过受伤的朕。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三十年都过去了。”
武曌的心里一酸,想起了父亲生前给她讲过的往事——当年太宗在霍邑被流矢所伤,是父亲背着他杀出重围,自己却被流矢削掉了一节手指。她低下头:“家父生前常说,能追随陛下,是他一生的荣幸。”
“荣幸?”太宗笑了笑,语气里带着几分自嘲,“可朕却没能保住他的家人。听说你大哥武元庆,在文水霸占了你的家产?”
武曌没想到太宗会突然提起这件事,愣了一下,才点了点头:“都是过去的事了,奴才不想再提了。”
“怎么能不提?”太宗的语气严肃起来,“朕知道,你在宫里受了很多委屈,长孙无忌处处针对你,太子也对你不敬。可你放心,朕不会让你白白受委屈的。”
武曌的心里一暖,眼圈有些发红:“陛下的心意,奴才明白。但奴才真的不在乎这些,只要能好好伺候陛下,奴才就很满足了。”
太宗看着她,眼神里带着几分复杂的情绪——有欣赏,有愧疚,还有一丝难以捉摸的忌惮。他沉默了片刻,说:“你和你父亲一样,都是忠臣。可朕也知道,你比你父亲更聪明,更有胆识。若是你是男子,朕一定会让你做个大将军,像你父亲一样为朝廷效力。”
武曌的心里一动,知道太宗这是在试探她。她赶紧低下头:“奴才只是个女子,能为陛下端茶倒水,就已经很知足了。从来没想过做什么大将军。”
太宗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只是闭上眼睛,轻轻叹了口气。内殿里很安静,只有烛火“噼啪”作响的声音,还有太宗急促的呼吸声。武曌站在床边,看着太宗苍老的脸,心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她知道,太宗对她既有欣赏,又有猜忌,这种矛盾的态度,让她的处境更加艰难。
过了一会儿,李德全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奏折:“陛下,这是户部递上来的奏折,关于江南水灾的,说是需要朝廷拨款赈灾。”
太宗睁开眼睛,接过奏折,却没有看,只是放在一边:“告诉户部,让他们先从江南的官仓里调拨粮食,不够的再从长安调。朕现在没力气管这些事了。”
“是。”李德全躬身应道,犹豫了一下,又说,“陛下,长孙太尉在外殿求见,说是有要事禀报。”
太宗的眉头皱了起来,语气里带着几分不耐烦:“让他进来吧。”
很快,长孙无忌走进内殿,穿着一身紫色的官服,神情严肃。他看到武曌站在床边,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悦,但还是躬身行礼:“臣参见陛下。”
“免礼。”太宗摆了摆手,“有什么事就说吧。”
“回陛下,臣是来禀报关于太子的事。”长孙无忌说,“最近太子在东宫不问政事,整天和一些伶人鬼混,还私自挪用东宫的经费,购置了很多奇珍异宝。臣觉得,应该好好教训一下太子,让他收敛收敛。”
武曌的心里一紧——太子李承乾自皇后驾崩后,确实变得越来越放纵,不仅沉溺于酒色,还对朝政越来越不上心。但长孙无忌这个时候提出来,显然是想借太子的事打压异己,甚至可能是想趁机废黜太子,立魏王李泰为储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