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乞力马扎罗的雪》海明威

《乞力马扎罗的雪》海明威

海明威在《午后之死》中提到过文学写作的“冰山原则”:冰山之所以宏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创作者如果对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心中有数,则可以不将其写得详尽,读者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其隐含未露的部分,并因其“隐含未露”体验到快感。

这种情境美学在这本小说集的第一篇《白象似的群山》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小短篇通篇都在描述一对青年男女。青年男女远眺窗外,说外面连绵的雪山像奔逃的白象,随后二人展开一场争吵。从争吵的过程中,读者可以明显读出二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病”和不可调解的矛盾,但“病”和矛盾到底是什么,隐含未说。在《大双心河》开篇,作者描绘一个只剩下铁轨和焦土的镇子时,也会引发读者疑问——这片土地上发生了什么?然而这个疑惑没有被解决,依旧是隐含未说的。

《杀手》也是冰山理论的践行,刷到过一个博主评价,说这篇中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每个字都是信息的隐含和传递。我记得我高中时期有一个朋友,很喜欢写小说,每次写完之后都会回头读一遍,将所有的废话都删除,一篇三千字的东西最后能删到一千。

没错,他就是海明威的忠实读者,桌子上永远摆着那本《老人与海》。

好像跑题了。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是这本合集中讨论度比较高的一篇,这篇的故事性确实也要比前两篇高一点。“狮子”“水牛”作为一种隐喻,形象地描绘了麦康伯内心的恐惧与自我克服。在结尾处,麦康伯之死应属一种急转直下式的处理,也应了题目中的“短暂”二字。

剩下的几篇,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天的等待》,讲述一个孩子因为温度计刻度不同以为自己将要死去的故事,妙趣横生。《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则是酒馆的侍者讨论想要自杀的老人,《在异乡》描绘战后隐痛,别的就想不起来了。

其实我个人有点读不下海明威,高中看过《老人与海》后就将其搁置了,《乞力马扎罗的雪》大名在外,直到现在我才看完。《雪》和《幸福生活》中的女性,其实都让我有些许不适,前者描绘了一个温柔多金、任劳任怨却被辜负的形象,后者则跳跃在摇摆不定的背叛和犹豫间。

但抛开此事不谈,《雪》是我读起来感觉海明威最美的作品,看完之后闭上眼睛,感觉和主角一起经过了炮火连天的东欧、时而空旷时而拥挤的巴黎,广场上白鸽飞起,纸醉金迷的夜里,宿醉者穿梭在美艳的裙摆之间。结尾处尤其美丽,濒死之人在梦境中打败了死神,等到救援的飞机,飞机带着他升空,却没有回到设想中的医院,反而飞向皑皑的乞力马扎罗山……

描述死神的两段非常有实感: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即将死去。这个念头伴随着一股冲击而至,但这冲击既不像流水,也不像一阵风,那是一股带有恶臭的、突然的空虚感。”

“他再次感觉到死神的降临,这一次不是冲击,而是呼出的一口气,就像那使得烛光摇曳、火苗上的一缕微风。”

不过本篇的主题其实在开篇:

“靠近西主峰的地方有一具风干冻僵了的雪豹尸体。雪豹在那么高的地方寻找什么,没有人做出过解释。”

20230104于山东

随便写写,不算读后感的读后感

强迫症实在不忍心专栏留一个树杈子,遂开始做读书笔记,等凑满了21篇就放出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乞力马扎罗的雪》海明威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秋燥

捡垃圾(火葬场)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不生不熟

一纸婚契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一个读书笔记
连载中雾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