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 23 章

胥国设有观星占卜的部门,名曰问星台,依照本朝的习俗,腊月二十过后,将由问星台占卜吉日封印,在封印日后,百官歇朝,年节就算是开始了。

今年问星取到的吉日,正是腊月二十三。

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兴业办也随所有朝廷部门一样,将部门的印鉴交至一州的主管部门,然后就撒扫府衙,关门闭市。

袁晏将兴业办的印鉴送至知州府衙李寻处,与青城州的各级官员一道举行了封印典礼,焚香祷告来年百业俱兴,百姓们安居乐业,就回到兴业办来。

温菁虽然在兴业办有顾问之衔,实际影响力仅次于袁晏之下,但她出身漕帮,又身为女子,因此她的官衔府衙迟迟未批,不能与袁晏及钱代同去封印典礼,便留在兴业办里主持歇市。

想到此事,袁晏便十分过意不去,当初他请温菁出山,就是了解到胥国并不反对女子为官,青城州里三名通判,就有一名是女子,通判一职,在州中仅居知州之下,算得上是要职,自己不过是在兴业办设一名七品顾问,没想到却是如此的艰难。

袁晏也是后来才知道在本朝,若是女子要为官,需要突破的阻力是不可想象的,青城州那名女通判能担当此任,乃是通过了胥国每六年一次的女考,并在其中拔得头筹,而每次女考,仅能通过六名女官。

历史的惯性是难以阻拦的,在漫长封建父权社会的历史进程之中,哪怕是商业再发达,生产力再高的时代,女性还是需要在这套男性设计的规则之下,艰难地为自己谋取进身之阶。

在这件事上,温菁倒是比袁晏要豁达的多,能以顾问之职统管兴业办诸事,比之此前闺中待嫁的日子来说,已经够好了,退一步说,三年之后就是女考,如果三年之后他们还在意这个官衔,那再考就是。

袁晏和钱代才踏进兴业办的大门,手里就接过了温菁递来的家伙事儿,匆匆忙忙地加入了撒扫的大军,等到兴业办里里外外打扫得差不多了,温菁又让大家伙把她带来的窗花、桃符,张贴在门窗各处,祛邪祟,祈年福。

兴业办里供奉了一尊财神像,那还是兴业办创立之初,钱代拉着袁晏去庙里求来的,铜铸的神像贴了金箔,足要了袁晏五十两银子,温菁将这座神像请了出来,清水细细擦拭过后,摆在了兴业办正对大门的位置。

这样一来,来年他们重新开市的时候,就能开门见财了。

袁晏看着温菁忙里忙外的样子,想起上一世春节不过就七天假,就这还得调休,某些单位不做人的时候,甚至大年三十都不放假,临到春节那几天,还是全国人民的大迁徙运动,于是掐头去尾还得浪费至少两天赶路。

像他这样年轻的乙方打工人,总是得熬到公司正式放假的那天。到了那一天,每个人都提着行李匆匆忙忙地去赶好不容易才能抢到的高铁或者飞机票,连回头多看一眼工位,都嫌浪费了不可多得的假期时光。

而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这里的春节假期一放就是大半个月,也难怪还有温菁这样,在假期的头一日生龙活虎地收拾工作单位的人了。

过去的一年里,兴业办从创立到发展,在青城州乃至在全国都打响了它的名头,它的创立,给胥国的税收带来的增长,那可不是一点半点,作为青城州知州的李寻也因此政绩斐然。

所以李寻大手一挥,兴业办每个人都在年底领到了大额的年终奖,也是在封印歇市的这天,袁晏把这个大红包交到了大家的手里,对于兴业办的每个人来说,今年都是个好年,大家伙喜气洋洋地彼此道了别,这才各自散了。

袁府的撒扫工作虽然用不上袁晏,可是袁府一门两五品,还都是实权岗位,除夕还没到,往来的宾客就陆续上门了,叙旧的送礼的,办事的攀亲的,折腾得袁晏比上班的日子还累。

除此之外,给相交的各府邸准备的年礼,袁府祭祀所用的牲畜果品,通府老老少少裁制新衣新帽,大大小小的事务忙都忙不过来,袁晴晴已经到了年岁,林夫人有心教导着她学些管家理事的本领,可她偏偏不上道,又把这些杂事一推六二五,交给了袁晏。

等到袁晏好容易从节前的杂事里抽身出来,年就到了,除夕这天从清晨开始,袁府上下就预备着开祠堂祭祖,袁晏一家是这一支的长房,袁通判又是官身,因此作为主祭,拜过天地,谢过皇恩,祭过先祖,袁晏穿着里三层外三层的正装,在挤满了人的祠堂里跪了又跪,直忙过正午,才算走完了全部流程。

袁通判的双亲过世得早,因此晚饭前就回到了袁府,这顿除夕晚宴,林夫人早早就安排妥当,她花了重金从宝云楼请来了师傅,又请了一个新晋火起来的戏曲班子,袁府各处挂满了灯笼,预备红红火火地亮足整夜。

袁通判、林夫人,袁晴晴的生母冯姨娘,还有袁晴晴和袁晏,五人饮过三杯祝酒,家宴就算是正式开席了,宝云楼的菜品每式在精不在多,分量不大,所以为了应年年有余的的景,今晚预备的菜色就格外的多,一张八仙桌上,摆满了荤素甜咸十八道菜品。

除夕的晚上,青城州的百姓都会饮屠苏酒,以求祛灾避疫,青城州中各家酒坊,都会在腊月前准备一批屠苏酒,以供年节所需,今年袁府里的屠苏酒,方盈早早就送了过来,那都是梅林酒肆里酿出来的。

与屠苏酒一并送过来的,还有梅林酒肆的账册,方盈没有食言,只用了一年的时间,袁晏一百两的本钱,就以分红的形式回本了,而那个从前在梅林里劳作的姑娘,如今也正经是酒肆的老板,办事干练老道了不少。

劝酒这事,还得是袁晴晴这个活宝,有她时不时劝一劝闹一闹的,一顿晚饭下来,袁晏已经醉了五六分了,林夫人带着他们一行来到袁府的庭院,天虽然冷,可月色正好,他们聚在院中的亭子里,三面围上帷幔,正对着戏台,每人的座前都放了一个取暖的炭盆。

大年节的,戏班子自然是准备了一些吉祥戏,《龙凤呈祥》、《天官赐福》、《满床笏》一类的曲目,院中满是锣鼓之声,每逢换场,袁晴晴就指挥丫头们一筐一筐地往台上撒赏钱。

袁晏的父亲去的早,母亲又是颇有名望的建筑学教授,因此在成年之前,袁晏的母亲尚且还陪他过一过春节,等到他成年之后,每逢春节他母亲要么趁着寒假,早就和朋友们约好不知道去了哪个国家游山玩水,要么就是参加什么论坛讲座研讨会去了。

所以每到过年,袁晏总是陪在他外婆身边,这些戏曲,他也都曾陪着外婆听过,如今听来,被那些仪典杂事冲淡了不少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在此刻却是更浓了。

袁晏正边看戏边出神,却发现肩上一沉,多了件毛茸茸的披风,原来是林夫人知道他一向怕冷,今夜在院子里听戏,怕他冻着了,特地准备着的。

远方的亲人袁晏常怀思念,可近在眼前的这些,又何尝不是袁晏的亲人呢?

那边小厮来报,林府差人,送来了公子和小姐的压岁钱。

“林府年年都是如此,明明初二夫人就要带着我们回门,可是每年除夕夜,他们总是要先把压岁钱送来,只要有林府孙辈一份,他们就担心把你落下了,哥哥,林府当真是疼你。”袁晴晴接过压岁钱,凑到袁晏耳边小声嘀咕。

“有我一份,自然也有你一份不是。”袁晏揉了揉袁晴晴的头,袁晴晴的生母出生寻常人家,财力不比林府,她自己又是庶出的身份,对比袁晏,心里总会有点不平,袁晏从袖中掏出一个荷包,荷包里沉甸甸的银子,递到了袁晴晴手里。

夜色更深了,室外的温度降了下来,袁晏等人挪到了屋里,今晚按照习俗,他们须得守岁,因此几个女眷投壶取乐,袁晏父子也取出棋盘对弈,好打发这一夜的时光。

袁晏自小学的围棋,虽然没练到职业水平,可是业余对弈还是少有败绩的,在第一局便赢了袁通判十余子,意识到对方的水平之后,袁晏第二局就开始放水,硬是下成了一胜一负的局面,袁通判或许也看出了袁晏是在让棋,赢了一局后便笑着将棋盘撤了。

到了后半夜,大家难免开始昏昏欲睡,袁晏也迷糊了起来,却被人轻轻摇醒,这个时辰,袁府上还有心情玩乐的,除了袁晴晴,只怕也再没别人了。

“哥,从前你不是最爱瞒着爸妈偷偷上外面串戏去,今晚那班子唱的都是些热闹戏,一点意思都没有,只是闹得慌,趁他们几个长辈都眯着,你给我唱一段听听。”

没想到这个袁公子兴趣爱好这么广泛,袁晏哪儿会串戏啊,听的时候能不睡着就已经很不错了:“我刚席上喝了酒,这会子嗓子没开,唱不了。”

那袁晴晴哪是个轻易就能敷衍过去的主:“我才不信,从前你唱杨贵妃醉酒,旁人都用水替,你非用真酒,说是酒真情才切,这会子倒敷衍我,哥你变了,你是不是不疼我了。”

看来推是推不过去了,为了不让袁晴晴这个小机灵鬼看出端倪,袁晏就是硬唱也得唱:“我之前同林夫人去岛上祈福,倒是听了一些新鲜唱段,觉得从前那些戏都没什么意思,你要听的话,我就唱这新曲给你听听如何?”

夜色越深,袁晴晴一双大眼睛就越亮:“你快唱。”

“咳咳”袁晏清了清嗓子。

“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状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我的公公叫康熙

快穿:炮灰打脸攻略

双穿门:我能跟李云龙做交易

三国:求丞相赐朕一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一个非诉律师之死
连载中林格lin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