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是乐理测试,张洪拿出一张基础乐谱,推了推眼镜:“星河,你看看这个谱子,试着哼唱一下简单的旋律。”
孟星河凑过去看了两眼,纸上的音符跟小蝌蚪似的,他咳嗽了一声,特实诚地说:“老师,我不认识乐谱。”
张洪愣了一下,倒也没生气,又问:“那最近有没有听什么歌?随便哼两句也行,不用太复杂。”
孟星河想了想:“我平时不怎么听歌,不过小时候我妈妈经常唱歌哄我睡觉,我唱首我妈的摇篮曲可以吗?”
张洪点头:“当然可以,随便唱。”
孟星河清了清嗓子,开口就是:“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漂亮~”
一嗓子出来,屋里瞬间安静了。本来是首怀旧小情歌,被他压低嗓子一唱,愣是唱出了重金属摇滚的味儿,节奏还没找对,跟喊口号似的。
张洪手里的笔差点没拿稳,要不是歌词熟悉,他都没听出来这是自己年轻时流行过的歌。
张洪尴尬地咳了两声,打断他:“星河啊,你这歌……确实挺有年代感的,哈哈。”
孟星河也知道自己唱得一般,耳尖有点红——他平时连KTV都很少去,在这方面还真有点包袱。
柳荣赶紧打圆场:“没事没事,很多演员也不是专业歌手,咱们先测下一项。”
心里却暗自记下:音乐这条路,暂时可以pass了。
接下来是“声台形表”里的台词测试。
李之桃老师拿出一段情绪激烈的台词,是一段恋人诀别时的告白,要求带点撕心裂肺的痛感。她递给孟星河:“你先看看,试着念一下,注意情绪的起伏。”
孟星河接过台词本,认真地看了几遍,然后抬起头,一开口——字正腔圆,语调平稳,跟在课堂上念课文似的,别说撕心裂肺了,连一点波澜都没有,比他刚才聊天时的语气还平淡。
柳荣闭了闭眼,在心里安慰自己:没事,台词可以练,多找老师指导指导,总能好起来的。
到了形体测试,柳荣的心理防线又被击垮了。
李老师让孟星河做个简单的下腰抱膝测试柔软度,结果他腰杆挺得笔直,膝盖先软了,整个人往前一倾,差点以“平板支撑失败”的姿势摔在地上。
李老师眼疾手快,赶紧扶住了他。
柳荣站在旁边,看着孟星河略显僵硬的动作,心里已经有点绝望了,却还得硬着头皮安慰自己。
没事,形体也能练,找个好点的形体老师,慢慢纠正总能行的。
就在柳荣快要放弃希望的时候,表演测试终于带来了点惊喜。
李之桃老师给出的即兴题目是“在实验室发现重大研究成果”,没给任何台词,只让他自由发挥。
孟星河听到题目的瞬间,眼神突然变了——刚才还带着点拘谨的模样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专注到极致的神态。
他先是俯身,像是在观察显微镜下的样品,眉头微蹙,像是在思考数据;过了几秒,他眼神一亮,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笑意,不是夸张的激动,而是那种“终于突破瓶颈”的克制喜悦;
接着他拿出笔和纸,快速记录着什么,动作流畅自然,连握笔的姿势都透着股科研人员的严谨。
整个过程没有一句台词,却把“科研人员发现成果”的场景演活了,尤其是眼神里的专业感,让在场的人都眼前一亮。
李之桃悄悄拉过柳荣,小声说:“这孩子有表演天赋,尤其是塑造专业人士的时候,代入感特别强!就是有点放不开,包袱太重,情绪表达不够外放,不过这些都能通过训练改善。”
柳荣心里总算松了口气,看着孟星河的眼神都柔和了些——还好,不是全无可取之处。
测试结束时已经快下午四点,柳荣拿着老师们的评价表,坐在办公室里沉思。
表格上“乐理:不合格”“台词:待提升”“形体:待提升”几个字格外醒目,只有“表演:有潜力”算是个亮点。
想起白文给的目标——三年内把孟星河捧成国际巨星,柳荣忍不住揉了揉太阳穴。
这起点,说是地狱难度都不为过。
可她柳荣从来不是轻易认输的人,越有挑战的事,她越有干劲。
“从优势入手或许是条捷径。”她摩挲着评价表上“专业感强”的批注,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她立刻打开电脑,调出白文给的资源清单,目光在众多项目里扫过,最终停留在一个特殊的项目上——央视正在筹备的建党百年纪录片《延安星火》。
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根据地的历史,目前还有部分角色没定下来。
“如果能拿下这个纪录片的角色,既能避开流量竞争,又能利用他的医学背景,简直是量身定做!”柳荣眼前一亮,抓起手机就拨通了央视纪录片导演王导的电话。
电话接通,寒暄了几句,柳荣直接切入正题:“王导,我听说《延安星火》还有角色没定,想问问具体情况。”
王导叹了口气,语气里满是愁绪:“大部分角色都定了,就剩一个叫苏际中的爱国青年角色,难住我了。
这个角色是留德医学博士,得展现出医学专业性,试了好几个演员,要么没那个学历背景演不出那股劲儿,要么连听诊器都拿不对,实在不满意。”
“医学专业性……”柳荣心里一动,赶紧追问:“王导,您给说说这个角色具体情况呗?”
王导详细介绍起来:“苏际中是抗战时期的留德医学博士,放弃了国外的优渥生活,毅然回到延安。
他不仅给根据地编写了第一部医疗救助手册,还手把手教当地妇女抢救伤员的技术,大大降低了伤员的死亡率,可惜最后在敌军轰炸中牺牲了,是个既有专业素养又有家国情怀的角色。”
挂了电话,柳荣激动地拿起孟星河的资料,越看越觉得契合——同样的医学背景,同样的高学历,连那份沉静的气质都莫名相似。
这简直是为孟星河量身打造的角色!
她立刻给孟星河打电话,告知他试镜的消息。电话那头的孟星河明显愣了一下,惊讶地问:“这么快?需要做什么准备吗?比如背医学名词或者练仪态?”
柳荣忍不住笑了:“不用这么紧张,我让助理把苏际中的人物小传和剧本片段发给你,你先熟悉一下角色背景。
试镜在两周后,这段时间你先到公司来培训,重点练台词和形体。
对了,这个角色专业性要求高,你的医学知识肯定能帮上大忙。”
“好,我知道了,明天我会准时去公司。”孟星河的声音依旧温和,却能听出一丝期待。
挂了电话,柳荣看着窗外渐渐落下的夕阳,原本沉重的心情轻松了许多。
她知道,这只是孟星河星途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无数挑战在等着他们——比如怎么把他的台词练得有情绪,怎么让他的形体更舒展,怎么让他在镜头前更放得开。
但此刻,这个充满希望的开头,让她有了信心。
或许,白文说的“进军国际的机会”,真的藏在这个看似格格不入的医学博士身上。
柳荣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孟星河发展规划”几个字,开始认真构思起来——她已经很久没有这么有干劲了。
或许带这个“特殊新人”,会是她职业生涯里最有趣的一次挑战。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