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难民

“现在局势到底如何了……”

“会不会已经快打到我们这儿了……”

“不要啊,我逃不动了,如果敌人来了,我就等死算了……”

“朝廷到底在干什么……”

“听天由命吧,要是大楚打到这里来,我就不逃了,要么为亡魂,要么为奴,运气好,敌人不杀百姓,咱们就换个国民当好了……”

“哼!没骨气,你这种人就是贱骨头……”

“哎,你能你别跑,上战场退敌去……

“听天由命吧……”

夜空下,一座山脚下,燃烧着众多篝火,密密麻麻的人群占尽了这里能落脚的地,空气中散发着一种沉闷、麻木,再进化成绝望的气息。

这种气氛,叫人恐惧。

人群中的一角,陶真晓坐在母亲身边,安静望着或站或立或蹲着的人们,听着大伙的各种讨论,清澈的眼神如黑夜中的星星般闪烁,清秀的小脸蛋没什么情绪。

她内心并不如表面平静,早已被这近乎绝望的气氛感染着,心生恐惧。

前世生活在太平盛世的她,何时有过这般遭遇?

不久之前,陶真晓还在游乐场玩耍,突然从高空被甩了出去,乐其生悲,落地之前她吓得眼前一黑,再睁开眼,成了另一个世界的古代西朝国的难民。

她穿到了与自己同名同姓的十四岁姑娘身上。

两个月前,大楚入侵西朝,逼近原身的家乡,红棉县。

一个月前,官府发出紧急通知,让百姓撤离红棉县,逃得越远越好。

这意味着西朝放弃自家领土,出现战败的预兆。

陶家带上能带上的物品,放弃家产,一家五口跟随乡亲们出逃。

逃亡路上吃不饱,睡不好,加之担惊受怕,其中艰苦自不必多说,每个人都跟蔫了的菜花似的,毫无生气。

通过一条河时,原身不慎落水,受寒生了病,好几天迷迷糊糊的,没怎么清醒过,今夜,原身终是熬不住,再次清醒后,人已换了个灵魂。

陶真晓暗暗叹气,这国家不行啊,应该是皇帝不行,贤能者该上位快点上位啊,乱世就是机会,谁上都行,只求快快平息一切。

陶真晓抓抓头,好多天没洗头了,痒。这一抓,她身上也痒了。

看看身边熟睡的人,她不好展开四肢痛快地挠,真是难受,弄得她很是烦躁。

已经一个多月没洗澡了,唉,现在逃命要紧,个人卫生都不算个事,比这还重要的是粮食问题。

“真儿,来,快点吃吧。”父亲陶佳文走过来,坐在女儿另一边悄悄给女儿手里塞入半巴掌大的饼。

他边说边望望周围,目光警惕。

这饼又冷又硬,陶真晓心里却是热乎。

她赶紧抓好放入怀里:“爹,你吃了吗?”

说着她望望身旁,爷爷和弟弟还有母亲都静静躺着休息,火光下,能清晰看出他们脸色并不好,这一路上就算睡着了,也是担惊受怕的。

“吃了,等你爷爷他们醒来,他们也有的吃,你放心吧。”陶佳文安慰女儿,目光扫过睡在一旁的家人,神情却没那么乐观。

陶真晓没纠结这点,用手在怀里掰断饼,一分为二,拿出一半,一下子就塞入口中,然后慢慢嚼起来。

现在,难民队伍食物见底,已经是每天一顿,一顿吃的比一顿少的程度,大家吃东西都不张扬,尽量低调。

饥饿,很容易将人变成魔鬼。

待咽下食物,喝下父亲喂的水,陶真晓问父亲:“爹,打听到什么消息了吗?”

“唉……”陶佳文叹了口气,“有说朝廷决定割地谈和,有说朝廷终于派出呐什么被皇上困在京城多年的靖王,只要这王一出手,就能夺回失地……”

“流言四起,谁知真假。”

陶真晓沉默着,对自身处境毫无办法。

她只是十四岁的小姑娘。

“晓姐姐……”这时,一个小姑娘来到陶真晓跟前。

小姑娘面容精致,肌肤白嫩,即使一身布衣,面容疲惫,也叫人看出她出身不错。

陶真晓对小姑娘露出笑容:“小红,你还没睡啊。”

沈红照比陶真晓小两岁,队伍中年龄相仿的女孩少,沈红晓主动亲近真晓,之前真晓生病,沈家还过来关切了几句。

沈红照摇摇头,一脸柔弱:“饿得睡不着,我好难受,晓姐姐,你有吃的吗?我就吃一口,续命就好。”

陶真晓抬抬头,不着痕迹地扫了不远处的沈家一眼,依然面带笑容,温和道:“姐姐还没吃饱呢,也饿得难受,我还想问你家送我两口呢,我看你们之前还吃小鱼干来着,那可是好东西。”

沈红照微微一顿,漂亮的羽睫抖了抖,似乎惊讶陶真晓的拒绝。

顿了一下,她带着软软的童音暗含指责般说道:“姐姐一直在看着我们啊,我只想吃姐姐一口,姐姐却想要我两口,胃口真大。”

我可不像原身那般易心软,你褥不了我了……陶真晓暗暗吐糟,笑眯眯地说道:“对啊,我比你大,吃的当然要多点了。”

那时食物尚充足,以前原身带着“同病相怜”的同理心,每次都心软地跟沈红照分享一口吃食,虽然不多,这也使沈红照越来越亲近原身。

“照儿,怎么跑这儿来了?”

沈红照还想说什么,一个面容白皙、相貌柔美的女子快步走来,拉起她的手。

“真是抱歉,打扰到你们家了。”女子露出温婉的笑容,带着女儿走了。

走之前她看了陶真晓一眼,黑夜中也瞧不出个具体的情绪。

陶真晓望着沈家母女的背影,只觉得累,并没有口舌得逞的得意。

沈家是富裕人家,现在也为一口吃食放下脸皮。

陶佳文在旁一直没开口,这会儿笑着对女儿道:“以后真儿出嫁了,不怕被人欺负。”

这次落难,使女儿变坚强了许多,他很欣慰。

陶真晓把一旁的毯子拉过来,打开盖住父亲:“爹,你休息吧,有事我叫你,也许,睡一觉起来,一切就变好了。”

陶佳文拉拉毛毯:“等你爷爷醒了我再睡。”

这时,陶真晓看到爷爷翻了个身,然后睁开了双眼。

爷爷五十八岁,身体一直很健朗,逃亡路上可比孙子们能走,一路上也是他常跟儿子轮流守着。

一夜失眠,陶真晓好不容易熬到天亮,一家人跟着众人启程。

队伍的目的地,是安全的地方,哪儿安全?

那必定是天子脚下的地,可想而知,大家伙是去不到京城的。

其他地方又不愿收留难民,这一路上队伍经过两处城镇,但人家死都不开城门。

大伙都骂他们绝情,但是,队伍里很多人是不想进那两座城的,那两处离红棉县半个月的路程,要是敌人继续入侵,那两处也很危险。

现在,难民在流浪中等待战争结束,能走到哪儿就是哪儿,看谁能收留他们。

陶真晓望望人群,队伍的速度越来越慢,大家几乎都是步行,有一些是牛车马车拉着。

这次出逃的百姓,得有几十万,分成几支队伍,各往一方向去。

陶真晓这一队伍,一开始有不少牛车马车,陆续有人离开,有人加入,途中遭遇了几次劫匪,各家的财产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牛车马车也少了很多。

庆幸的是那些该挨千刀的家伙主要是求财,只要不反抗,就能避免见血。

沈红照一家就是被抢劫后开始穿布衣,靠双腿走路。

陶真晓家就被抢走一部分食物,几串铜板,主要是穷,没什么可抢的。

这天下午,黄昏时,队伍终于又来到一座城。

陶真晓听队伍里的人说,这里是白木县。

令众人惊喜的是,城门是开着的。

大伙议论纷纷,是不是有诈?

难民们小心又急切地往城门靠近,不久就见一队人骑马从城门从出来。

大家有默契地停下脚步,期待又担忧地望着来人。

队伍前头有人上前迎接从城里出来人,有十人,看来人的装束,是守城将士。

来人不管迎接的人,在距离难民队伍五丈左右的地方停下。

将士们没下马,领头人高声说道:“朝廷已和大楚谈和,战争结束,西南栅道府全境,已归属大楚……”

众人安静听着,一脸疲惫,对此消息毫无反应。

“诸位先在城外安顿下来,朝廷对失去家乡的百姓已有安排,会给你们安排落户新地,分配田地……”

“若是你们有别的去处,也可以,登记来历过后,就可以离开,但是,如果之后你们反悔,朝廷不会再为你们安排去处,别人有的你们不会有……”

“等会儿会有人来记录你们的身份来历,记住,要如实告知,栅道府百姓的户籍名册,朝廷都有副本,不要动歪主意……”

“然后等待,会有人带领你们去往落户地……”

军爷说明完毕,退出十丈,然后下马,就地观察难民们,目光犀利,武器不离手,令人生畏。

队伍再次热闹起来,纷纷讨论着是听从朝廷安排,还是自己寻找出路。

战争结束了。

新生活要开始了。

“哎哟,我以为我这老命要折在路上了。”

陶真晓的爷爷陶请福一屁股坐在地上,重重地深呼一口气,脸上皱纹加深,憔悴明显,仿佛老了十岁。

陶佳文抱着睡着的八岁儿子笑骂父亲:“呸呸,别说这种不吉利的话。”

陶真晓也坐在地上,整个人也放松了下来,她可真害怕打仗。

“好了,好了,终于结束了……”母亲凌氏抱着女儿抹眼泪,明明想露出笑容,却不由得落泪。

陶真晓默默抱着母亲,不知如何安慰。

陶请福盘腿坐直,看了家人一圈,大家知道他有话说,都看着他。

“你们说说,咱们是去投靠亲戚朋友,还是听从朝廷安排。”

家人沉默,不急着发表意见。

陶请福望了观察难民的士兵一眼:“朝廷安排我们落户的地方,一定不是好地,这些年打仗,各地荒废,需要劳动力,分给我们的田地,不见得多好……。”

陶真晓点点头,爷爷不愧老农民,头脑清晰。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隔壁孟先生

离航

浓夜难渡

你不是我的理想伴侣

暗烧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倚楼望桑田
连载中雀小公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