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后排已经坐满了人,明和挑了一个窗边的位置坐下,早晨的秋风虽然冷冽,但是足够清新,她终于感觉清醒了一些。
JW:【你帮我看看我写得对不对?】
MH:【周五晚上就是答疑课,你可以直接问助教老师。】
JW:【带了荔枝酒酿小圆子,要喝吗?】
MH:【不要。】
看手机时间长了似乎让本就有些浑浑噩噩的明和感到神经元更加衰弱。
在地铁上看了一路名盛的文件,明和现在看手机屏幕只觉得视野模糊,头晕难耐。回复完季往的消息,她就放下手机。
好在高等代数课不需要用电脑跑代码,明和用起了高中时最原始复古的方法,直接拿笔在课本上记笔记,但四肢愈发酸软无力,笔下的字体逐渐变形。
终于熬过两节课,下课铃声惊醒了意识昏沉的明和,她定神看清了课本上的字迹,横七竖八的笔画交织,认不出是什么字,额头钝痛难忍,她收拾了一下课本,决定直接去校医院。
校医院门口病患排成长队,但大家似乎都很沉默,只有秋风卷着落叶沙沙作响。
明和挂了内科的号,穿上厚外套,看着门诊室外屏幕上跳动的病患名称。
等到屏幕上终于跳出她的名字和挂号号码,明和走进诊室。
“医生您好,从昨天晚上大约9点多开始,我感觉头晕,今天早上刚起床的时候好了一些,但上午开始流鼻涕,还是头晕,走路也感觉四肢无力。”
“量体温了吗?”
“没有。”
医生从消毒盒里拿出温度计擦拭了一下,递给明和。
“在门外量一下体温,五分钟,量好了直接进来。”
“好。”
病人很多,医生言简意赅,明和刚走出诊室,下一位病人就走进去了。
五分钟后,明和把温度计从腋下拿出来,看了一眼温度计里的水银条,38.6℃。
明和敲门重新回到诊室,把温度计递给医生。
“38.6℃,给你开点退烧药,然后你拿着这个单子到二楼排队抽血,查一下血常规。最近流感多发,看一下是不是病毒感染了。”
“好的。”
明和走到二楼化验室,人还是很多,但抽血流程很快,马上就排到她了。
“用哪个手写字?”医生问明和。
“右手。”
“那把左手伸出来。”
明和照做,医生消毒、绑压脉带、扎针、抽血、给试管贴标签送检,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干净利落。
“十五分钟后在自助报告机上自取报告,下一位。”
二十分钟后,明和再次回到内科诊室。
医生似乎也有些疲累,上了年纪的她拿出老花镜带上,感慨道:“你这小姑娘,倒不是病毒感染,但贫血挺严重的。”
“校医院没有这个设备,做不了铁蛋白检测,我给你开个转诊单,你转诊到大医院检查一下什么原因导致的贫血。贫血一般不需要治疗,但你确实比较严重,还是尽早查一下,免得时间长了影响心脏供血。”
“好,请问医生,我应该转诊到哪个医院啊?”
“新生?转诊到学校的两个定点医院。京助医院或者A大附属第三医院。京助人多,最近你估计挂不上号,着急看可以转诊到三附院。”
“好。”
“去吧,小小年纪就贫血这么严重,要好好吃饭啊。”医生把转诊单和处方单递给明和。
问题早解决比晚解决好,明和拿完药,走出校医院就马上挂了下午三附院血液内科的号,周三是一周内课最少的一天,今天不看就要拖到下周了。
夏秋相接之际,明和看着灰蒙蒙天色下橙黄树叶与绿叶交相辉映叹了一口气。
-
明和中午补了半小时觉就乘公交车前往三附院。
来北京许多天了,除了三周军训,每天都在地铁站穿梭,不见天日,明和还是第一次乘公交。
公交车开得并不快,明和仔细看着窗外各类商铺和大厦掠过,街巷与H市不同,有许多仿古建筑,“护国寺街”四个蓝色的大繁体字在十字路口处的楼体上格外显眼。
“随之哥,你又要去北京上学了吗?”
“当然啦,学医就是这样,要一直上学。小和不是喜欢吃甜点?以后哥哥带你去护国寺街的一家糕点店,你肯定喜欢。”
车窗外的建筑早已变得现代化,是钢筋水泥常有的灰色,宽大的车窗隐约映照出明和泛红的脸颊,退烧药药效似乎还没有生效,她侧头望向已经远去的护国寺街。
-
A大有许多附属医院,三附院是一所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三甲医院。明和戴着口罩走进医院,在自助报道机上完成了报道。
三楼内科诊室外,人来人往,大多数病人依旧沉默,走廊像是甬道一样交错纵横,明和看了半天终于搞明白了看病流程。
诊室外,明和坐在椅子上等待,面前有人走过也有人坐下,人流永远密集。
有人在分诊台问了护士什么问题,护士让他再等一等,于是他又坐下等待。
明和头晕得厉害,时间也仿佛被拉长,她觉得自己像是《等待戈多》里的主角,不知道自己在等什么,只是等而已。
“20号患者,明和,请到内科一诊室就诊。”
广播重复了两遍,明和强撑着走进诊室把血常规报告递给了医生,又补充说了症状和校医院医生建议她做铁蛋白检测的诊断。
医生点头,在电脑上记录了病情。
“伸手,把脉。”
医生把完脉说道:“心率挺快。”
“张嘴看一下舌头。”
明和取下口罩,张大嘴。
“你肯定经常熬夜,还喜欢吃甜食,贪凉,肠胃也不好。平时是不是总是觉得累?”
明和点头,全都说中了,略微有些窘迫。
“以后少吃甜食,咖啡奶茶都不要喝,水果也少吃,多吃蔬菜、肉。”
“给你开个单子,一楼抽血,三楼拿化验报告,做铁蛋白检测和甲功五项。报告要两三个小时之后才出,拿到报告直接回这里就行。”
在一楼抽了两管血,明和用棉签按着伤口,一时有些不知去向。回学校来回的路程就要一个多小时,但不回学校又能去哪,在医院干等两个小时?
明和坐在医院大厅椅子上打算处理名盛的工作,但头脑并不清醒,刚看了两分钟手机,胃里就开始泛恶心,总是觉得有东西浮在喉头。
她只好放下手机,闭眼靠在椅背上休息。但惜时如金似乎是明和或主动或被动贯彻的理念,过多的谦卑教育也让她总是觉得还可以更好,有时候她对自己非常苛责,休息时甚至有负罪感。
“小和?你怎么在这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水调歌头》。
男二终于出场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21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