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笑声博物馆

齐岳走近一个玻璃柜,里面整齐地排列着几十本手稿,纸张已经泛黄,但字迹依然清晰可辨。

"这些都是民间笑话手稿,"林小满解释道,"来自全国各地,有些甚至是民国时期的。'笑逗先森'花了几十年时间收集它们。"

齐岳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本,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王婆卖瓜新编——王婆的儿子考上了状元,王婆逢人便夸:'我家瓜种得好,儿子更种得好!'"简单的文字,却让齐岳不由自主地嘴角上扬。

"太有意思了。"他由衷地说,"这些应该很有价值。"

"何止是有价值。"林小满的声音突然变得严肃,"'笑逗先森'认为,幽默是人类最珍贵的免疫力——它能治愈伤痛,化解仇恨,连接人心。他建这个博物馆,就是为了收藏和传播这种免疫力。"

齐岳怔住了。这句话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他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所以他留下的不仅仅是这些藏品,"林小满继续说,"还有一个使命——让人们在笑声中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

齐岳放下手中的手稿,环顾四周。阳光透过高处的窗户斜射进来,在尘埃飞舞的空气中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照亮了那些形态各异的藏品。不知为何,他感到一种莫名的温暖和感动。

"我能帮忙吗?"他突然问道。

林小满惊讶地看着他:"你?一个作家?"

"也是一个讲故事的人。"齐岳微笑道,"也许我能帮你们整理这些笑话,或者写一些介绍文字。"

林小满犹豫了一下,然后点点头:"好吧。我们需要所有能帮忙的人。开馆日期定在两个月后,但进度严重落后。"她指了指墙上的日历,上面密密麻麻地标记着各种任务和截止日期。

就这样,齐岳意外地成为了"笑逗先森幽默体验馆"筹建团队的一员。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每天下班后都会骑着摩托车来到弋阳老街,和林小满一起整理那些珍贵的藏品。

他很快发现,这个博物馆的藏品远比最初看到的丰富得多。除了那些民间笑话手稿外,还有各种奇特的"幽默工具":一个能播放不同方言童谣的录音竹筒,一个模拟青岛话绕口令发音的铜制齿音模型,甚至还有一个记录了世界各地笑声频率的声波图谱。

最让齐岳震撼的是一面巨大的照片墙,上面拼贴着数千张笑脸照片,从婴儿纯真的笑容到老人慈祥的微笑,构成了一道绚丽的"快乐光谱"。

"这是'粉丝笑脸照片墙',"林小满介绍道,"'笑逗先森'生前最大的愿望之一就是收集全世界各种文化背景人们的笑脸。他说,笑声无国界,快乐是最通用的语言。"

齐岳站在照片墙前,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暖。这些陌生的笑脸仿佛在向他传递某种力量,一种能穿透时间和空间的积极能量。

"你知道吗,"他若有所思地说,"'笑逗先森'这个名字起得真好。既神秘又亲切。"

林小满笑了:"他本人比名字更神秘。没人知道他的真面目,甚至没人见过他戴眼镜以外的样子。"她指了指墙上几张模糊的照片,"这些是他偶尔被拍到的照片,但都看不清五官。"

齐岳凑近观察那些照片——一张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老街集市,一个穿着喇叭裤、戴着夸张墨镜的年轻人正在给一群孩子讲笑话;另一张是千禧年左右的公园,一个戴着滑稽帽子的男人在表演哑剧,周围的人群爆发出阵阵笑声。照片中的主角面部都模糊不清,但那种欢乐的氛围却穿越时光,感染着现在的每一个人。

"他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齐岳由衷地说。

"是的,"林小满轻声回答,眼中闪烁着敬意,"他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我爷爷说,自从认识他后,自己笑得都多了。"

随着开馆日期的临近,工作量急剧增加。齐岳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入到了博物馆的筹建中,甚至说服了几位作家朋友帮忙撰写展品介绍。林小满则动员了整个家族和老街坊邻居,大家齐心协力,将这栋老旧的宅院逐渐改造成一个充满欢笑气息的文化空间。

然而,就在开馆前一周,一个噩耗传来——开发商坚持要拆除这栋老宅,理由是"原定规划不可更改"。施工队已经准备好了设备,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资金和法律问题,博物馆将在开放前夜化为废墟。

"我们该怎么办?"林小满急得眼圈发红,"所有藏品都已经布置好了,宣传也已经发出去了..."

齐岳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冷静:"别慌。我认识一些文化保护方面的律师和记者,也许能争取到更多时间。"他掏出手机,开始拨号。

接下来的三天,齐岳和林小满像两个不知疲倦的陀螺,一边应对开发商的压力,一边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他们联系媒体曝光此事,拜访文化保护部门,甚至发起了网络众筹。

最令人沮丧的是,他们发现"笑逗先森"留下的资金远不足以支撑整个项目,大部分预算都依靠后期的门票收入和赞助。而现在,开馆在即,赞助商却一个都没有落实。

"也许...我们应该推迟开馆。"林小满疲惫地说,坐在一堆未拆封的包装箱旁。

齐岳摇摇头:"不行。一旦推迟,可能就永远开不了了。"他看着墙上那张"笑逗先森"的模糊照片,突然有了一个想法,"等等,你说过'笑逗先森'有个信箱?专门接收粉丝来信的?"

林小满点点头:"嗯,在网上有一个邮箱,但很多年没人用了。"

"试试看。"齐岳说,"也许他的粉丝们会响应。毕竟,这不仅仅是一个博物馆,更是一个关于快乐的承诺。"

林小满半信半疑地打开了那个尘封已久的电子邮箱。令他们惊讶的是,邮箱里竟然有几封未读邮件,最新的一封日期是上周——

"亲爱的笑逗先森:我听说您要建一个新的幽默博物馆,我愿意捐出我收藏的500张老式漫画书,它们记录了我父亲的幽默人生。——来自湖南的'笑忘书'"

另一封更早的邮件写道:"笑逗先森,我父亲是您的忠实听众,他去世前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去您的现场表演。我愿意捐出他的全部幽默藏书,希望您的博物馆能实现他的梦想。——北京,李默"

齐岳和林小满面面相觑,然后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看来,'笑逗先森'的影响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齐岳说。

接下来的48小时里,奇迹发生了。邮件如雪片般飞来,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表示愿意提供展品、资金支持或志愿服务。一位退休的喜剧演员捐出了他珍藏的50年代喜剧唱片;一位语言学家贡献了他收集的各地方言幽默资料;甚至有一位日本漫画家寄来了他创作的以中国笑话为主题的漫画集。

更令人感动的是,许多普通市民——包括齐岳的读者和林小满的老街坊——纷纷捐款,金额不大,但汇聚起来竟也凑够了关键的资金缺口。

开馆当天,弋阳老街前所未有的热闹。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不仅仅是为了参观博物馆,更是为了见证这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如何成为现实。

齐岳站在人群中,看着林小满剪彩时激动的泪水,看着第一批参观者脸上绽放的笑容,突然明白了"笑逗先森"的真正用意——幽默不仅仅是让人发笑的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面对困难时的韧性,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桥梁。

入口处的展板上,那行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里收藏的,是人类最珍贵的免疫力——快乐。"

齐岳望着这行字,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在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了"笑逗先森"——那个神秘的、戴着滑稽帽子的男人——正站在某个看不见的角落,对所有人眨着眼睛,传递着无声的欢笑。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天幕:皇帝聊天群

折竹碎玉

狩心游戏

貂珰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弋阳笑哥:笑逗江湖
连载中千面笑郎笑脸郎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