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爆红后的质疑与模仿
青岛之行结束后的第三周,吴森的出租屋迎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访客。
那天傍晚,吴森刚结束一天的拍摄回到出租屋,正准备烧水煮面,门铃突然响了。透过猫眼,他看到一个穿着笔挺西装的中年男人站在门外,手里捧着一束鲜花和一盒包装精美的点心。
“谁啊?”吴森隔着门问道。
“吴老师,您好!我是弋阳县文化馆的李馆长。”男人温和的声音传来,“冒昧来访,希望没打扰您休息。”
吴森愣了一下,赶紧打开门。李馆长微笑着走进屋内,将鲜花和点心放在桌上,说道:“吴老师,这次来一是代表县里感谢您为弋阳文化做的宣传,二是想和您聊聊未来的合作。”
吴森受宠若惊地接过花,连连摆手:“李馆长,您太客气了,我就是随便拍着玩,哪敢当‘老师’这个称呼。”
“哎,这是大家的心意。”李馆长笑道,“您现在可是咱们弋阳的‘文化名片’,连市里的领导都在会议上提到您,说您用幽默的方式把弋阳文化推广出去了,让更多人了解了咱们这个小县城。”
吴森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影响力已经超出了想象。青岛之行后,他的粉丝数从五十万迅速攀升至八十万,那条“弋阳女婿见青岛丈母娘”的视频播放量更是突破了三千万,甚至被多家官方媒体转载报道。
然而,爆红带来的不仅是荣誉和机遇,还有质疑和挑战。
“吴老师,您最近在网上看到那些评论了吗?”李馆长突然问道。
吴森摇了摇头:“最近忙着拍新视频,没太注意。”
“有些网友质疑您‘只会搞笑’,说您的视频缺乏深度,就是靠夸张的表演博眼球。”李馆长叹了口气,“甚至还有一些人开始模仿您的风格,用方言拍类似的搞笑段子,但内容空洞,甚至有些低俗。”
吴森愣住了。他打开手机,点开社交平台,果然在评论区看到了一些刺眼的留言:
“笑逗先森,你能不能拍点有营养的内容?整天就知道搞笑!”
“这些方言段子越来越无聊了,就是博眼球!”
“模仿他的风格拍几个段子,流量居然也不错,真是无语...”
更让吴森意外的是,当他搜索“弋阳方言搞笑”时,跳出来一堆模仿他的视频——有人模仿他夸张的表情,有人模仿他“弋阳女婿”的角色,甚至有人直接照搬他的剧本,只是换了个人名和地点。
“这些模仿者,连剧本都没改,就直接抄...”吴森皱起眉头,心里五味杂陈。
李馆长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说道:“吴老师,我知道您一直用心创作,但现在的短视频平台,流量为王,很多人只看表面,不看内涵。您得想想办法,怎么在保持幽默的同时,让您的视频更有意义。”
吴森沉默了。他坐在床边,看着窗外的夕阳,思绪万千。
“搞笑不是终点。” 他轻声对自己说,“我要让笑声有意义。”
第二节幽默 正能量:讽刺官僚主义
三天后,吴森发布了一个新视频,标题是:《办事大厅奇遇记》。
这个视频的灵感来源于他父亲的一次真实经历。去年,吴森的父亲去县里办事大厅办理社保手续,排了整整一天的队,结果因为少带了一份材料,工作人员直接让他“下次再来”,态度冷淡得让他父亲一整天都闷闷不乐。
视频里,吴森一人分饰两角——一个是满脸堆笑但办事效率极低的“办事员”,一个是焦急等待的普通市民。
市民(焦急地): “同志,我这个社保手续能不能快点办?我早上五点就来排队了!”
办事员(慢悠悠地): “急啥?按照流程来,材料不全,下次再来。”
市民(着急): “同志,我就少带了一张复印件,能不能通融一下?”
办事员(推了推眼镜): “规定就是规定,我不能坏了规矩!要不你去找领导?”
市民(无奈): “领导在哪?”
办事员(指了指楼上): “领导在开会,你明天再来吧。”
市民一脸绝望地坐在椅子上,办事员却翘着二郎腿玩手机,完全不顾排队的人群。
视频的最后,吴森切换了视角——他扮演的市民突然站起来,对着镜头说道:“其实,我不是来办事的,我是来反映问题的。咱们老百姓办事,真的就这么难吗?”
视频一发布,立刻引发了热议。
“太真实了!我上次去办事大厅也是这样,排了半天队,最后因为少盖一个章,让我重新跑!”
“笑死我了,但笑完又有点心酸...办事员的态度也太敷衍了!”
“吴老师,这个视频有深度!表面搞笑,实际上是在讽刺官僚主义!”
短短一天内,视频的点赞数突破了十万,评论区里,许多网友分享了自己类似的经历,甚至有人@当地政府官号,呼吁改进服务态度。
更让吴森意外的是,弋阳县政府官号竟然转发了他的视频,并配文:“优化政务服务,我们在行动!感谢网友监督,我们将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
第二天,吴森接到了县文化馆李馆长的电话。
“吴老师,太感谢您了!”李馆长在电话里激动地说,“您这个视频不仅让我们县火了,还推动了政府改进服务!昨天县里专门开了会,要求所有办事大厅优化流程,提升效率!”
吴森有些惊讶:“真的吗?我只是想拍个有趣的视频...”
“您的视频有意义!”李馆长认真地说,“您用幽默的方式揭示了问题,既让人笑了,又让人反思,这才是真正的网络正能量!”
第三节乐观生活:父亲的“三轮车哲学”
如果说《办事大厅奇遇记》是吴森对“讽刺”的一次尝试,那么接下来的视频,则是他对于“乐观”的一次诠释。
这个视频的灵感,来自于他的父亲。
吴森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每天凌晨四点起床,骑着一辆老旧的三轮车,在弋阳的街道上清扫垃圾。尽管工作辛苦,但父亲从未抱怨过,反而总是乐呵呵的。
有一次,吴森回家看望父母,看到父亲的三轮车坏了,他正蹲在路边修理,工具箱里摆满了各种零件,修得满头大汗。
“爸,您干嘛不换个新车?”吴森问。
“换啥新车?这车挺好的,修修还能用!”父亲笑着回答,“再说了,我这把老骨头,骑新车还不习惯呢!”
那一刻,吴森忽然明白了父亲的生活哲学——乐观面对,知足常乐。
于是,他创作了一个新视频:《父亲的“豪车”》。
视频里,吴森扮演一名普通的打工者,每天骑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上下班,尽管车子吱呀作响,但他却对它爱护有加,甚至给它起了个名字——“宝马X1”。
同事(调侃): “老吴,你这三轮车都快散架了,咋还骑呢?”
主角(自豪): “这可是我的‘宝马X1’!骑了五年,比新车还顺手!”
同事(笑): “你这车也太破了,不如换辆电动车?”
主角(摇头): “换啥换?我这‘宝马’可是限量版,全世界就这一辆!”
视频的最后,主角骑着三轮车穿过夕阳下的街道,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画外音响起:“生活或许不富裕,但心态可以富有。乐观,才是最好的‘豪车’。”
这个视频发布后,立刻引发了共鸣。
“太感人了!我爸也有一辆破三轮,他总说那是他的‘奔驰’!”
“吴老师,这个视频让我想起了我爷爷,他也总是乐观面对生活!”
“笑中带泪,这才是真正的正能量!”
短短一周内,视频的播放量突破了五百万,点赞数超过百万,甚至被多家官方媒体转载,成为“正能量短视频”的代表作品。
第四节幽默的力量:让笑声有意义
随着“幽默 正能量”系列视频的推出,吴森的粉丝数突破了百万大关,“笑逗先森”这个名字,也从单纯的“搞笑博主”,逐渐转变为“有态度的网络创作者”。
然而,吴森并没有因此而满足。
“幽默不是终点,我要让笑声有意义。” 他始终记得这句话。
在一次采访中,记者问他:“吴老师,您觉得幽默视频的意义是什么?”
吴森思考了一下,回答道:“幽默是一种语言,它能让人放松,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幽默不应该只是博眼球,它可以更有深度——它可以讽刺不良现象,可以传递乐观态度,可以让人在笑声中思考,在笑声中成长。”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希望我的视频,不仅能让人笑,还能让人有所收获。哪怕只有一个观众,因为我的视频而改变了一点想法,那我的创作就有意义。”
第五节新的挑战:方言文化的传承
除了创作“幽默 正能量”的视频,吴森还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如何用幽默的方式,传承和推广方言文化?
弋阳方言,作为他创作的根基,正在逐渐被年轻一代遗忘。许多弋阳的孩子们,从小在学校说普通话,在外面说普通话,甚至在家里也渐渐不说方言了。
“如果连方言都消失了,那我们的文化根基还有什么?” 吴森忧心忡忡。
于是,他创作了一个新系列:《方言小课堂》。
这个系列的视频,每期用几分钟的时间,教观众一句实用的弋阳方言,并用幽默的方式解释它的含义和用法。
比如,第一期视频,吴森教了一句:“恰饭咯!”(意思是“吃饭了!”)
吴森(对着镜头): “朋友们,今天教大家一句弋阳话——‘恰饭咯!’记住,发音要短促有力,尾音上扬!比如,你妈妈叫你吃饭,她会说:‘恰饭咯!’(模仿母亲的语气)”
画外音(幽默解说): “如果你在弋阳,听到有人喊‘恰饭咯!’,别愣着,赶紧去吃饭!不然,饭就被抢光啦!”
这个系列一经推出,立刻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
“太有用了!我家孩子现在会说几句弋阳话了!”
“吴老师,这个系列太棒了!让我们的方言文化传承下去!”
“笑逗先森,您不仅是搞笑博主,还是文化传承者!”
吴森看着这些评论,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幽默的力量,远比我想象的更大。” 他轻声对自己说,“它不仅能让人笑,还能让文化延续,让思想传递。”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