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晴空无云。金茫茫的初阳悬挂于宫阁之上,泄下一地金霜。
被这夺金的日光眩了目,沈书清皱着眉,昏沉沉地睁开眼睛,外头已是一片向好。
昨夜李玚走后,自己不知怎的就倚在桌案上昏睡了过去,方至这个时辰才醒。
肩膀酸疼,稍稍抬高一点手臂便会疼得抽搐。沈书清吃痛地揉着肩膀,环视这泰和殿。
昨日来得匆忙,又在李玚的眼皮底下,自己都未曾注意到泰和殿中的陈设。此处应是李玚的书房,器具摆放简单,未见金银赏玩,倒是有几幅名家字画,同李珩的勤华殿相比,当真是极简。
沈书清记事起,李玚便已住在泰和殿中。杨皇后走得早,李玚便一直是一人住着,身边有几个内侍照应着。环顾着熟悉的环境,她依稀能记起儿时泰和殿的模样,与此刻并无太大的差别。
沈书清偏过头,发现自己的官袍还一动不动地安然静卧,不闻世事。
她忆起昨夜情形,李玚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情、每一句话她都历历在目。她的防线总会因为李玚的迫近而崩溃,她早已接受这个事实。
沈书清确认了四周无人,将宫女服侍换下,重新穿好官袍。今日朝堂之上,必是一出大戏,而李珩,将一败涂地。
世间因果残忍,于她又何尝不是。心中所爱之人近在咫尺却无法相认,忍着一心悲痛同他背道而驰,自己活得更像个笑话。不过人人渡他人,却无法渡自己。
她轻叹了口气,撑着桌子起身。腿脚有些松麻,她缓步行至门前,轻轻推开了门。
迎着强烈的日光,她看清了房门前站着的二人。
是傅深和李玚。这两人似是在谈要紧事,原本一本正经的脸上瞬间满是错愕。
沈书清的步子猛地一顿,尴尬的目光在他们身上回旋,找不到容身之地。
傅深轻咳了一声,装作不在意道:“沈大人昨日未离宫啊。”他转头又对李玚抱怨:“阿浔,我说你也真是不够厚道,沈大人在你宫中,也不叫我来喝上几杯。”
李玚不愿搭理傅深这一副看戏的样子,反唇相讥:“你不是爱凑热闹吗?今早的热闹,你可准备好了?”
傅深佯装无奈状,跨一步至沈书清身旁,对着她说:“你瞧瞧这个人,我不过打岔一句,他就拿正事来压我。”
沈书清扭过头去,不愿看向李玚。她悻悻地回着傅深,敷衍了句:“殿下也是相信傅大人。”
傅深总觉得气氛有些不对劲,他戳戳沈书清的胳膊,打探道:“你们昨晚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快同我讲讲。”
沈书清眼神闪躲,面色染上一层浅浅的绯红。昨夜之事哪是可同旁人欲语的,自己都羞于启齿。她低下头,偷偷望了李玚一眼,这人倒是淡定得很,毫无波澜。
她支支吾吾地开口,含糊道:“哪有什么事,只不过出宫晚了,被殿下收留了一夜。”
傅深哪里会信,但也不想过多逾矩打趣。他见好就收,自己圆场:“阿浔你应早点和我说沈大人在书房中,要是我不小心先进了你的书房,那岂不是闹乌龙了。”
李玚倒是没有反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附和道:“确是应该告知你,此事是我考虑欠缺。日后想来沈大人也不会住在泰和殿了,你大可放心前来便是。”
话中含义,沈书清哪里会听不明白。她自己暗暗咽下这口气,如此甚好,彼此互不往来,也好少些烦忧。
傅深何等精明,这两三句话便可让他大概明白发生了什么。他不愿让局面难堪,和气说道:“时辰不早了,沈大人不如同我们一起上朝?”
沈书清浅笑着,跟着傅深出了泰和殿。
李珩依旧没有来上朝。
沈书清装作不经意地偷望李玚,只见他眼中泛起冷如料峭春寒的肃杀之意。
待盛宁帝缓步坐上正殿龙椅,众卿躬身行礼,恭请圣安。
要事议毕后,不出所料,李玚上前一步,有事启奏。
“父皇,儿臣近日寻到一人,还望父皇准许,肯见一面。”
盛宁帝应是累了,没有多问,微微颔首以示应允。
片刻后,傅深便带着阿来上了大殿。
沈书清列在众大臣后头,阿来进殿之时,她悄悄瞥过去望了一眼。
阿来似是注意到她的目光,给予了一个眼神回应,却仍沉着地向前走着,步履未停。
盛宁帝强撑起眼皮,陡然瞪大双瞳,他心思一沉,自己今日怕是护不住李珩了。
李玚见证人毕至,拱手而立,义愤填膺:“启禀父皇,此人乃是前户部尚书郭长规之子,郭明来。早年前,因家仆看管不力,于西街走失,偏巧遇到大皇子李珩,皇兄便将他带回宫用作贴身内侍,以此来要挟郭长规帮他行事。永济寺中的百两黄金,便全是李珩命郭长规所贪。郭长规为官多年,不曾犯下大错,家中更是清清白白,清贫一生。若无皇兄的胡作非为,郭长规也罪不至此。”
盛宁帝自然认得此人,日日跟在李珩身后,不识名也能认个脸熟,他应付地问了几句:“李玚所说可是真?你真是郭长规的亲生儿子?李珩当真以你要挟郭长规替他办事?”
郭明来挺直腰板,目光炯炯不畏圣上追问,坦然答道:“那日我在西街走失,是大皇子找到我,可并未让我还家,而是让我待在这深不见底的寒宫里,日日侍奉他,并且告知我阿爹,逼我阿爹帮他办事。李珩奢靡喜华,在宫中受禄行贿,不节制靡靡之欲,夜夜笙歌。李珩所行的恶事、所犯之罪皆以在此文书上表明,还请陛下明鉴。”
孙公公将文书递给了盛宁帝,盛宁帝撑着头,翻弄了几页,便丢在了一旁。
平白无故带来一人,朝中自是有跳梁小丑不信,横言相问:“三殿下口口声声说这是郭长规的儿子,可有证据?”
李玚嘴角扬起不易察觉的弧度,随便抛个饵,就有人上钩:“阿来身上有御赐金锁,乃是出生时父皇亲手赏赐。我可没有通天的本事,敢犯欺君之罪。”
沈书清背后凉意四起,这本事,她可有。
阿来从怀中掏出一枚纯金制的平安锁,孙公公从他手中接过,传给了盛宁帝。
盛宁帝怜惜地摩挲着这枚金锁,透过金锁折射出的碎光,他仿佛瞧见郭长规仍一身坚定地站在大殿之上,同他并肩解决家国纷扰。
总归是自己的错,总归是回不去了。
盛宁帝沉沉地合上双目,冷冰冰地质问:“李珩人呢?”
孙公公在一旁回道:“大皇子还是告假,称身体抱恙,不曾来上朝。”
盛宁帝懒得动气,轻叹着下令:“让人把他带过来。”
不出一会功夫,殿门大开,李珩穿着一袭彩绸锦缎,云纹蟒蛇栩栩如生,头戴御赐明珠,整装而来,没有丝毫阶下囚的模样。
他目中无人,不屑地瞟了阿来一眼,高傲地嘲讽:“郭长规出事的那一日,我便知道留不住你。这些年的照拂,也不过是一纸笑话。”此言一出,;李珩无异于认下自己的所有罪状,朝中大臣眼神攒动,心中满是唏嘘。
郭明来不可思议地抬头,话中皆是愤懑:“我姓郭,名明来。我从不觉得自己叫阿来,是你一直以阿来的名字唤我,我当真觉得恶心至极。勤华殿的囚奴,我是不愿再做了。这么多年,无休止地折辱我和我阿爹,事到如今你仍没有半分羞愧之意,不怪我今日无情。”
李珩仰望着这大殿的金碧辉煌,可他从未觉得这里属于自己。他从来都像一个外人,在这风起云涌的漩涡里无助地兜转着,找不到出路。他直视着盛宁帝苍老而深邃的目光,终是启唇:“父皇不是想听实话吗?儿臣告诉你,他们今日所言皆是实话,每一桩每一件都是儿臣做的,您可还满意了?”
看着李珩一副不成器的模样,盛宁帝极力忍着心中怒火,让各位大臣退朝,徒留李玚、傅深、郭明来和李珩。
“父皇将众人赶走,是怕我丢人吗?”李珩自知今日逃不过,懒得掩面周旋。
盛宁帝勃然大怒,文书直直扔向李珩:“朕究竟是造了什么孽,生出你这么一个不成器的东西。自己干了这么一堆蠢事,却还要在朝堂上丢朕的脸!这文书上的每一条,都足以治你的死罪,你到如今还没有悔改之心,反而在这与朕叫嚣,当真是庸败无能。来人,把他这一身锦衣脱下,这皇子,我看他也不用当了!”
殿外传来楚贵妃刺耳的求情之声,声声哀嚎。
李珩失望地抬眸,不顾盛宁帝的颜面:“若我母妃不曾诞下幼弟,父皇可会记得我这个长子?若是父皇早日立储,你我父子间的局面又会如此难堪?父皇,你不是一位好夫君,也不是一位好父亲,只因你穿上了一身龙袍,世人才恭敬你。”
盛宁帝长吐了口气,遏下怒火化作的泪,怅然地看着殿中之人,沉默良久。他又何尝不明白李珩所言是真,可君王的自尊并不允许他自认错误,推翻自己所行。
他沉沉地唤来孙公公,轻声道:“朕念及父子之情,饶你一死,可也不愿再见到你。你便去那儋州,好好思过吧。你的母妃和弟弟,朕会酌情罚过。傅深,去办吧。”
傅深领了命,让大理寺的人进殿,把李珩带走。
李珩仰天长啸着,大声质问李玚:“李玚,你如今为了皇位能兄弟相残,日后为了皇位难道就不会父子相争吗?”
李玚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不显喜怒。他了然李珩的狠心,李珩最后的一句话无非意图在他们的父亲里种下怀疑的种子,让李玚也不会好过。
久等了大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观音泪(十九)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