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公主出嫁

而现在的她已过而立之年,又被自己的女儿暖到,真是被感动地不知道该说什么。

“若那个尉迟越待你并非表面上那么好,你也没必要为之伤心,娘是过来人,咱们女子可不只会将目光拘泥于这宫殿中。”

“你可以凭你所学,凭你所想,然后凭你所行动去创造一个天下大同的哈刺,那是娘毕生的心愿。”

“若他当真对你和如琴瑟,那么你就更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男有分,女有归,……”

“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

顾唤说完,乌黑透亮的眼神更加坚定,这篇文是她少时无意间看到的,只觉当时蔚为大观,连呼吸都不自觉的放低。

“娘,我不会让自己受委屈,也会去拼尽全力,沁儿心之所向与您不谋而合,您就放心吧!”

她们又聊了许久许久,顾唤把自己半辈子悟到的道理尽数说与安沁颐,哪怕现在的她尚未听懂,但实践即可出真知,只盼她能行得轻松点。

——

在寿宴进行到第三天的晚上时,淳仁帝果真公布了同意让公主和亲之事。尉迟越早有所料,但还是显得十分感动与欣喜,敲定之后,便开始准备和亲的事议了。

翌日清晨,宣政殿上。

众大臣在下面不断讨论。徐或雍率先出列,他的眼尾浮现出了鱼尾纹,眼睛微眯着,老态的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臣恳请陛下,这次和亲能否让臣的学生祝识归也跟着,这孩子既懂事又肯努力,臣想让他出去开开眼界,毕竟他出身微寒,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个机会,请陛下恩准。”

他全程都弯着腰,语气不疾不徐。

“可这翰林院修撰一走,这位置没人暂代啊。”淳仁帝对他说。

“陛下大可以放心,不过就一月左右,臣与其他编修一起撑一撑,还是可以的。”

面对徐丞这般坦荡的“开后门”,众人都纷纷起哄,连带着皇帝都乐呵呵的,没想那么多,大手一挥,“行,朕允了。”

“谢陛下!”说完,他便退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然后吏部尚书文倚贤出列,他清点了一番和亲的队伍人选,最后,他又问皇帝可还需再添什么人。

“把霍家那小子换下,让顾将军来吧。”皇帝状似随意的说,可朝臣们明显的看到他的神色不比方才那么开心。

殿下又开始有许多人在那窃窃私语,交头接耳,最后还是丞相站了出来。

“陛下明鉴,眼下霍将军正在为大宁子民驻守边境,十多年来,保我们大宁无外患之忧。此行若让霍小侯爷跟着一起去,那么陛下您必定会为民所称明君仁厚,因为这路途中会经过燕州啊。”

徐或雍稍微停了一会儿,给皇上了一些思考的时间,然后又继续说道。

“何况霍小侯爷的资历不及顾将军,还是个少年,正是爱玩的年纪,这次让他一起随行,就当放他出去玩一会儿罢了,而且这样还可以让他对陛下心生感激,更加忠君。”

语毕,他就静静地站在大殿上,等着皇上的答复。

淳仁帝缓缓的转动着他那算计的眼珠,死死地盯着徐丞,像是要把他看穿般。殿内众人都一时秉住了呼吸。

“就按徐丞说的办吧。”皇帝掩下自己的神色,仿佛刚刚什么事也没有,没啥表情,搞的大臣们都惴惴不安。

最后礼部尚书杨世和出列,他递给皇帝一份嫁妆清单,说是皇后亲自写的,于是皇帝就草草看了几眼,做了个样子便同意了。

一连过了一个多月,哈刺一行人趁着这个时间连忙赶回去,筹备诸多事宜。

待双方都准备完善之后,安沁颐就要出嫁了。

公主出嫁那日,宁阳城内放眼过去,一片喜气洋洋。街道上都挂着大红绸缎,有人的家家门口上甚至都贴着喜字。

全城百姓都出门一起祝贺,他们提这个装满红纸条的篮子。等到送亲的马车经过时,他们便抓一大把在手上,然后用力往天上一扔——

只见天空漫漫是红色,那些红条如飞絮般纷纷扬扬,然后再落下,就宛如一场浪漫的落雨。

皇后拉着皇帝一起出宫,为了避免麻烦,他们都乔装了一番。

主要还是顾唤想多看女儿一眼,哪怕在宫里说了那么久的话,待到出嫁之时还是心有不舍。

她趁无人注意时,悄悄抹了把眼泪。在马车出城后,在那些百姓看不见的情况下,她才拉着安延站在马车窗前。

“袅袅,你受了委屈,一定要写信回来,娘还安排了许多厉害的婆婆宫女,有她们在,定然不会让你有太多麻烦,哦,对还有很多大宁的御厨,我也找了一些,随你一起去哈刺,我,我还要说什么来着……”

顾唤看着窗内穿着嫁衣的女儿,语无伦次的说着。安延见状,用手覆在她的肩头,默默的安慰着她。

“好啦娘,袅袅都知道啦,您就放心吧,我也会想您还有爹爹的。”安沁颐嘻嘻地笑着,她懂母亲话中的意思,语气让人听起来一点也不忧郁,反而还挺活泼的。

她并没有叫他们父皇和母后,就仿佛是世间最普通的家庭。淳仁帝也有所触动,跟着叮嘱了几句。

可是再怎么不舍,此时也该离开了。

红色的箱子一箱一箱的被抬出城外,连绵不绝,直到最后一箱抬出城外时,夫妻俩才收回目光。

另一边,徐丞相也正给自己的“爱徒”送行。

“识归啊,到了哈刺那边难免会有些水土不服,你得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记得好好照顾公主,我也不多说什么了,平安回来就好。”

徐或雍正色看着他,温暖燥热的手掌不轻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

“学生明白了,多谢您的叮嘱。”两人还未来得及再讲些什么,队伍就准备出发了。

祝识归稍稍后退一些,拱手向徐或雍作了一揖,然后就上了马车,消失在他的目光中。

……

宁国启圣十五年,五月既望,五公主安沁颐嫁与哈刺三皇子尉迟谙。

两人嘉礼初成,良缘遂缔;情敦鹣鲽,愿相敬之如宾;祥叶螽麟,定克昌于厥后;同心同德,宜室宜家;永结鸾俦,共盟鸳蝶。

淳仁帝赐号万宁公主,珍宝百箱,锦绸百段,书籍、金银等若干,红妆十里,人马万行。

哈刺在不久后将聘礼送至宁阳,战马上万,奇珍异宝众多,其他哈刺特色若干,放眼一看,壮观之至。

祝修撰在后来将此等重大事件记录在史册中。

不过至于是否有改动就有待商榷了。

古代状元能干什么:(本文采取第1个,可能会稍稍改动)(信息来自□□浏览器搜索)

翰林院修撰(核心机构任职)

状元普遍进入翰林院担任纂修或侍讲等职务,官阶为六品(明清时期),是皇帝亲近的学术机构。这一职位虽品级较低,但可积累政治经验,为后续晋升奠定基础。例如,明朝状元商辂后成为内阁首辅8。

地方行政主官(知州/通判等)

宋朝状元常被授予知州(正六品)或通判(副职但权力较大),负责地方治理。明清时期部分状元也可能外放为知府或学政,直接管理一方政务。

中央部委要职(司局级官员)

唐宋时期状元有机会进入中央部委担任司局级职务(如侍郎、尚书等),参与国家大政。明清虽以翰林院为主流,但少数状元通过特殊选拔进入内阁或省里高层。

特殊身份与特权(驸马、皇帝侍从等)

部分状元会被封为驸马,成为皇室成员;或担任皇帝侍讲、翰林院庶吉士等特殊职务,享受极高礼遇。

总结 :状元在古代的起点极高,通常通过翰林院积累经验,或直接担任地方/中央要职。其仕途发展路径多样,既有文化传承的重任,也有权力核心的机遇,最终成就取决于个人能力与机遇。

那段誓词是□□浏览器找到[哈哈大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公主出嫁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春水摇摇晃

骄阳似我(下)

狩心游戏

如何饲养恶毒炮灰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慵春
连载中春风花满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