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希望天墉城整体的实力得到晋升,也希望天墉城经过这么一次又一次新鲜力量的注入能够对以往的雾霭有一定的清净作用。
天墉城是修仙的地方,是练剑的地方,修道者应该有修道者该有的心性和修行,剑术也应该有相应的剑意和剑心。
天墉城的弟子不该流于非常表面的东西,应该在这些事情上沉下心,深入下去。
否则,按照天墉城现在这样的情况再发展下去,怕是第八任掌教所积攒起来的家业,也快要被耗光了。
现在的天墉城中,有多少人愿意静下心来修行?
有多少人愿意花费时间去参悟剑道?
有多少人致力于提高自己的德行?
这些都是在第八任掌教的辉煌之后,接受辉煌的人被辉煌闪耀了眼睛,而无法再注意到闪耀的金子背后所积存的问题。
自第八任掌教开始,天墉城经历了扩建,经历了相当程度的扩张,对弟子的招收也有相应的降档,不再那么严格。
这也主要是在第八任掌教的时候,天墉城打响了天下修仙第一大宗的名头,如此才有了诸多方面的改变。
但在第八任掌教的任期内,对许多事情的掌控力还是相对较强的,再加上本身第八任掌教也是个严以律己的人[528],遂根本也没出过什么多大的毛病。
而自第九任掌教继任以来,算是在某种意义上的享受着第八任掌教所铸造的辉煌,遂对很多地方的管理都是相对松懈的。
到了第十任掌教这里,更是如此,甚至还随心所欲的增加了戒律这么一个长老的席位。
其实,戒律是属于执法长老这么一个门下的职务,但却被单独给提了出来,这也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窥见天墉城的膨胀。
到了这第十一任掌门么,结果不是就在眼跟前儿的吗?
除了这些而外,便是这天墉城的掌教之位的争取,其中也有过相应规则的更迭。[529]
这个更迭主要出现在第八任掌教任期内。
从那个时候开始,因为天墉城招收弟子的条件有了降档,所以这天墉城中也招收了不少有着那些乱七八糟江湖习气的人。慢慢的,这里也存在了江湖习气。
总之,许多不怎么属于道家这个范畴的东西,许多红尘味浓厚的东西,从这个时候开始便静悄悄地渗入天墉城了。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天墉城对招收弟子的年纪、程度等限制放得很宽,遂真的是什么人都在往这里面来,有点鱼龙混杂的味道。
但那第八任掌门的本意是天墉城成为了天下修仙第一大宗,就应该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就应该对这些想要学习剑术,想要学习道家文化,想要修行的人以相应的机会。
很显然的,有些事本意是好的,可若是掌控力变差了,便真的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在第八任掌教之前,这究竟是谁做掌教,跟这些弟子是基本无关的。说白了,就是掌门长老那几位在整个天墉城里的出挑者里挑选,少数服从多数,给个决议也就成了。
但到了第八任掌教时期,因为有了更多的人加入天墉城,天墉城也实现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且也拥有了江湖上的习气,带来了红尘之浊,所以这掌教之位的更迭便有了新的变化。
这就是现在天墉城里这些弟子几乎无心修炼,跟陵端似的无所事事,专搞些乱七八糟事情,拉帮结派这种东西的根源。
陵越这么做,算是期望天墉城就是个修仙练剑的地方,而不是把红尘从山下搬到了山上这么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行径。
除了这些针对新晋弟子本身的资质心性外,还有便是这些新晋弟子的摸底。
因着自第八任掌教那里延续而来的招收弟子的规则,事实上,天墉城中是什么人都有的。而陵越希望看好门,这才对这些新晋弟子的武功有个摸底的想法。
从修行上来说,若是以前学过吐纳什么的,或者对道家的修炼方式有点了解的人来到天墉城,这类人有可能了解得比较正统,也有可能了解得不正统。
了解得正统的,再学这些东西,有点类似于复习,遂看起来这类人学得很快,似乎资质很不错。但是,这种学得快,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他们非常容易将这种学习成果容易当做必然,如此对他们往高深的修行是不利的。
并且,因为他们进步得快,而剑法的学习又没有跟上,那么他们到底该如何晋升?
天墉城内针对弟子的考教,更多的是针对剑法的考教。
说白了,就是以剑法如何为标准的。
这般,对他们的积极性,对他们对天墉城的了解,对修行的参悟等,都是有一定影响的。
而那些了解得不正统的人,首先要花费心思的便是对他们的不正确的方式进行更正。这是个很费力气的过程。就像是一张白纸和一张写了字的纸的区别,重新写与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更正,你觉得谁会容易一些?
尤其这类人若是在此之前便有点武功底子,那么在剑法上的进步就会相对快一些。如此,因为剑术,他们在不断的晋升,而在修道上却总是在走一个弯路,这样的他们究竟能够走多远?
并且,他们这类人,往往会保留有一些以往不正统的习惯,这种习惯根深蒂固,难以更正,其实不仅仅是影响他们本身,也影响他们周围的人,还影响以此传承的一代又一代。
因着这种几乎叫做是无法一步一个脚印的修行奠基,剑术成长,这些人往上走就是无根之木,如浮萍一般。这对天墉城的长远发展是没有什么好处的。而且,因着这种情况,有的人在搭快车,有的人在赶驴车,他们对天墉城的忠诚程度也是值得商榷的。比较类似于官场上的人,走走又停停,人来人往,没个尽头。而军营里面的那些将士,许多都是代代如此,很多都是满门忠烈。这是不一样的。
从针对天墉城内部的安全和稳定来说,其他门派的人来了,很有可能会带来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这对天墉城弟子的道心和剑心是不利的[530]。并且,这类人来,究竟是抱着怎样的目的?分化天墉城内部的弟子?还是跑来偷师?
很多事情便说不清楚。
尤其有个事情也是挺麻烦的。
自古这剑术上就分个气宗和剑宗。
如果用个比较好理解的话来说,这气宗就是水,连绵不断,以柔克刚。[531]
而剑宗则是火,**激烈,无欲则刚。[532]
天墉城这边,以剑术见长,遂相对而言,应该是分属于剑宗的。但天墉城这边还掺杂有修道一事,修道又是学的以气驭剑,遂相当于来说,天墉城这里是剑气两宗的综合,只是偏剑宗一点。
这太华山那边,在最开始的时候,门下的弟子也是妙法和御剑双修的。但到了现在却有了分化,变为了妙法和御剑两宗。这两宗之间在方方面面都逐渐划出了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且两宗之间似乎还存在着相当的竞争,有点儿你看不惯我,我看不惯你的样子。[533]
原本来说,这剑气两宗,其实也存在这种问题。
剑宗认为,能够用剑说话,何必那么婆婆妈妈?
而气宗则认为,剑宗的纯属就是莽夫。
遂算是从根源上就存在分化且对立的天然缘由。
因为存在这种天然的缘由,就真的很容易挑起两宗的矛盾,从而造成分化和对立。
天墉城已经是这么一个状况,还经得起那些有心之人的分化吗?[534]
天墉城内的许多弟子道心不稳,又城内有许多江湖上的习气,确实是很容易出问题。
除此而外就是这江湖上,肯定也有些看不惯天墉城的人,加上这天墉城招收弟子的规则又是那般,所以这类人很有可能是来捣乱的。
陵越怎么可能希望有人来捣乱呢?
精灵这类东西,它们很纯净,又不会伤害人。
但当它们一下子在夜晚呼啦啦跑出来的时候,就还是有点儿那啥乌云密布的感觉。
因着这种惊吓,那些人究竟是个什么情况,可说是尽收眼底[535],如此也可为陵越提供筛选的依据。
但每一次去试炼的人都有不少,陵越也不可能了解那么多门派,那么多门派的武功,遂才有几位同僚也去帮忙。
那几位同僚,在进入天墉城之前,算得上闯荡江湖多年,在分辨什么门派什么武功上,还算是可用之人。并且,那几位同僚很多时候都是在负责采买的事宜,外出的机会比较多,对江湖中很多事情也有相应的了解,遂由他们来做这个事情,还算是相当顺手的。
而他之所以要跟去,其实也差不多算是一双眼睛。
陵越毕竟也只有一双眼睛。
而且,除了这个而外,他也有另外一个作用,那便是去看看那些精灵是不是有什么异常之处。
若是遇见那些精灵比较青睐的人,则要特别关注一下,有可能这样的人身上本身就带有清正之气,比较纯粹,有可能在修道上存在着相当的天赋等等。
528关于第八任掌教严以律己的这个事情,之前是在正文中讲过的。他在天墉城内部修造凌云居,就是为了能够更多的向师尊尊请教剑术。
529这里简要介绍了一下天墉城的发展史哈,这也是之后越越改革的伏笔。
530发觉端哥是真的废柴了不?
531其实师尊尊是比较偏向气纯的哈,尤其在他和苏苏大战那里,说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他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教苏苏的了。当然,这也算得上是某种意义上的望舒的剑意。跟望舒相关的事情,真的暂不剧透了。要不就剧透完了~总之,之后望舒还会出来各种蹦跶的。毕竟是师尊尊的本命之剑,怎么会没有戏份呢?
532而霄叔,确实也比较偏向剑纯哈~什么都不管,先打一架再说。但他也有偏向气纯那种对情感之事非常容易开窍的情况。否则,霁叔就真是既赔夫人又折兵。
533确实是这个样子的哈~也是因为这个,深受赤霞喜爱的清和,在太华山的地位就比较迷。这个具体,大家可以去看原作。
534这确实算得上老板布局的一个方面哈~
535发现口袋型地形的妙处没有?制高之位,可以一览无余。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3章 尽心竭力养仙根,闻说惨祸心境平【63】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