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就谁都没劝,直接带着玉泱去找玄霄了。那个时候,玄霄和师祖在河湾遛弯儿。去到他们身边的时候,我能感觉到师祖不生气了,心下也是松了一口气。之后,玄霄就带着我们去了马厩,他教玉泱怎么去驯服烈马。他的办法,其实也挺粗暴的。说是一旦上马,无论这马怎么折腾,都死死抱住马的脖子,不给马把人甩下去的机会。马折腾一段时间,发现把人甩不下去的时候,就会疯跑,让这种狂轰乱炸般的颠簸直接将人劝退。这个时候,就要握紧缰绳,使用缴了金丝的马鞭,按照平时的方法去对马儿喊出指令,以马鞭去规范马儿。若是缴了金丝的马鞭并不能将马儿的行止规范过来,那就换成钝锏。这个时候抽的就不是马屁股,而是要用钝锏锤击马的头。仍旧按照平时的方法去下发指令,要是马不听从,就这么做。但击打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力道和方向。保证让马痛,但又不能伤了马的脑袋。否则,这马也就是匹废马了。若是以此还不足以让这匹马学乖,那就俯下身去,抱住马脖子,对马儿喊出指令之后,立刻持剑在手,用剑刃贴住马的咽喉,此刻必须要掌控力道,不能割断马的咽喉,但要让马咽喉的部位破皮。若是在遭受这般死亡威胁的时候,都无法得到这匹马,那就不需要犹豫了,一刀下去,干净利落。之前,玄霄也是这样教我的。但我所遇到的最烈的一匹马,也怕钝锏,驯起来,算是既有难度,不会那么轻易,也不是很困难。这是人与马的一场较量,看谁才是最狠的那一个。最狠的那一个,才是最终的胜利者和操控者。玉泱算是既有胆色,又有策略,很快也得到被他驯服的烈马。他欢喜极了,天天拉着我一起出去跑马。那个时候,我们一起在这里呆了两个月,和师祖他们跑马、竞技、游山玩水。玄霄是个极会玩儿的,还教我们打猎。无论什么样的弓,在他的手里,那都是举重若轻。就连长枪都可以开弓射出,别提多厉害了~他还带着我们区别不同的射法,教我们花式骑射。总之,他真的很像是个宝藏,总有惊喜在等着你。那段时间,我们几乎天天都能吃到野味。有些时候,他还带着我们去捡口蘑,给我们炖汤。那段时间算是既玩得高兴,又学了本事吧~只是去了天墉城之后,便再没有野味了。玉泱想念得紧,遇到假期的时候,就会去问师叔,可以不可以出去玩。师叔每次都一点也不通商量地回绝,还说我们年纪小,没到下山历练的时候。就算到了下山历练的时候,也不许假公济私。玉泱觉得委屈,就会磨师叔。师叔被磨得没办法了,就只好和陵云师叔一起带我们出来玩儿。但这个地方,我们算来已经有三年没来了。师父同意带我们来的那天晚上,玉泱兴奋了一个晚上,拽着我叨叨叨个不停。还跑去师叔那里,跟师叔叨叨叨个不停。没有办法,天墉城中确实太拘着了。自由这种东西太奢侈了。那晚,师叔被他叨叨叨的没办法,直接把人给扔回碧云阁不说,还警告我,看好玉泱,要再扰他,他就跟师父说坏话,让我们来不了。
轻笑一声:师叔他应该真是被玉泱折腾得够呛,否则,怎么会说出这么不靠谱的话来?分明好些东西都是他帮着准备的~就连玉泱常常念叨的羊肉要用米糟腌制一下才好吃,他都记得~
他沉默了良久,才有些不自然道:......要称呼玄霄真人或是前辈。
玉凌不以为然:他不喜欢,为什么要去触这个霉头?再说,师祖也不在意啊~
他忽然发现,他有点词穷。
合着每次玄霄都不待见他,就是因为这个称呼?
这也...
他抿了抿唇,还是问了出来:...之前看你跑马就没有踩着马镫,之后更是直接拆了,连笼头也不要,就对自己的骑术那么自信?
玉凌一脸的苦大仇深:没用的东西,为什么要留着?
他被玉凌这话惊得狠狠挑了一下眉毛,十分不解。
玉凌轻轻耸了一下肩,语气中竟然还含着点惆怅:这些东西真的没有什么作用,留着确实是一种浪费。在最开始的时候,马儿身上什么东西都没有,想要骑它的人,不是照样骑吗?哪有那么矫情啊?只是马蹄铁对马儿的脚掌确实有好处,这需要留下。马鞍子可以让人坐得舒服一些,可以保护马儿的脊骨,这需要留下以外,别的东西真的没有留下的必要。这马鞍子在最开始的时候,还只是布做的,仅仅也只是满足坐得舒服一点,可以携带点随身物品这个作用。后来,有了高桥鞍,才有了保护马儿脊骨的作用。缰绳,是用来控制马儿的转向和行止的。但在草原上生活的人,我观察了许久,发觉他们几乎都不用缰绳。因为他们对马儿的操控,只需要用不同的口哨声和指令就行。所以,这东西也不是必要的。笼头,那也只是用来装饰和区别的,实际并没有什么用处。且有些时候还会遮挡住马儿的视线,实则非常容易引发危险。马镫这个东西,在最开始也是没有的。在使用布鞍子的前期,这些骑马的人都是双腿就这么吊着的。但长时间的骑马,两条腿就会很酸,这样才有了用皮带做的吊环,但这仅仅只是用来在上了马之后,放脚的。它并不具有后来那种金属马镫的作用。因为布料做的马鞍子实际上是滑动的,若是踩着吊环上马,最终的结果就是马鞍子滑动下来,吊环也滑动下来。那段时期,人们是抱着马脖子抓着马儿的鬃毛上马的,还是挺粗放的。后来有了高桥鞍,高桥鞍上有把手,且高桥鞍的框架是用木料做的,可以很好地卡住马的脊骨,这样人就比较好上马了。但这个时候,没有马镫,人们都是抓着把手,利用手臂的力量来上马。草原上的人长期都需要骑马,每一个部落和部落之间相隔的距离远,他们的主要行动方式就是骑马。所以,发展到这个地步的马具,对他们来说,完全足够了。且他们天生也会骑马,遂不需要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马镫这个东西,是中原人发明的。发明这个东西,跟战争有关。在汉朝时期,有个大将军叫卫青。汉武帝为了远征匈奴,厉兵秣马。其中一项,就是派遣卫青去购买来自西域的良驹。再对军人加以训练,最后成就大汉铁骑,横扫匈奴。那个时候,就没有马镫,所以对这些军人的骑术要求就很高。加之没有马镫的时候,脚没有一个受力的地方,他们又要挥舞着手中的武器,或是射箭,这个时候就要用脚背去死死地扣住马肚子,如此才能保证不会在马奔跑的过程中,或是马没有奔跑,他们却需要杀敌的过程中,摔下马去。匈奴人本就会骑马,不仅仅马彪悍,人也彪悍,这也是在汉高祖至汉景帝时期,情况比较糟糕的原因。出现这种糟糕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原的马少,又没有耐力,还抗病能力不强,力量弱,跑不了远路,也跑不快。如此,就无法组建强大的骑兵军团。这是卫青要去买马的缘由,一者增加马的数量,二者引进优秀的西域良种马,来改善中原马种的缺陷。随着一批又一批的良种马进入,的确也产生了很多适合骑兵的军马。出现这种糟糕情况的原因之二,就是中原人不太会骑马。一者源于最开始的时候,御,这一项课程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学习。且这些贵族子弟学习的还不是骑马,而是驾驭马车。这跟单体操纵马匹,有着很大的差别。二者源于当时的马具很简陋,中原人力量不强,没有办法通过手臂的力量直接上马。三者源于那时是步兵的天下,骑兵虽然有,但不够强大,统治者对其的重视也不够强。四者源于那时的人没有办法适应长时间把腿吊着,以及用脚的力量去稳固住身形。还有别的很多原因。卫青是骑奴出身,最是熟悉马儿的秉性。又得汉武帝的亲自教导,谙熟兵法谋略。如此,由他带领,练兵千日,最终才成就了大汉铁骑之威。只是,这仅仅针对那些骑兵而言。一般的人或者普通的兵士要掌握这些技能,还有一个很长期的训练过程。后来,有了马镫,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