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一道青影掠过高墙!林惊风感应危机,及时赶到!枣木杖化作死亡旋风,带着刺耳的尖啸,狠辣精准地敲在围攻者的太阳穴、喉结、膝弯!骨头碎裂声令人牙酸!瞬间毙杀两人,重伤一人!
“走!”林惊风一把拉起顾影怜,毫不留恋满地滚落的珍宝和正在争夺厮杀的乱兵,带着明尘,几个起落消失在弥漫的浓烟中。身后,是争夺财宝的嘶吼与刘震家仆最后的绝望哭喊。千年宝藏,就此深埋于血火之下。
奉天被围,帝国危殆。兴元元年(784)春,名将李晟临危受命,集结散卒溃兵,誓师收复长安。五月,总攻开始!
通化门、春明门杀声震天,地动山摇。北辰医寮,这抵抗暗流中的灯塔,灯火彻夜不息。
情报中枢:林惊风凭高深武功,如夜枭般潜行于残垣断壁间,结合张阿大、王老实等坊众观察到的叛军(朱泚部)调动、粮车去向、哨卡位置,尤其永崇坊周边及皇城几处年久失修的矮墙,绘制成详尽的布防草图。顾影怜则用特制药汁(遇火显形)密写于看似普通的葛布内衬,由林惊风亲自或通过绝对信任的渠道(如伪装成拾荒者的张阿大),交予渗透入城的唐军精锐斥候。一份标注着“永崇坊西墙根狗洞可通光宅坊废院”的草图,后来成为一支唐军小队奇袭叛军侧翼的关键路径。
药石支援:林惊风、顾影怜、裴清漪、绿竹、明尘甚至伤势稍好的张婶和王二丫,日夜轮班捣药、熬膏。简陋的工坊里弥漫着浓烈的药香。提神醒脑的薄荷苍术散、止血生肌的白及三七膏,被小心包裹,同样通过隐秘渠道,源源不断送至前线浴血奋战的唐军士卒手中。
临时医所:医寮大门在深夜为负伤逃入永崇坊的唐军士卒或无辜被波及的平民悄悄打开。处理箭伤、刀创、烧伤……条件简陋,但林惊风妙手回春,顾影怜等人竭力协助,硬是从死神手中抢回了不少性命。一位被流矢射穿大腿的年轻府兵,在取出箭头包扎好后,对着林惊风重重磕头:“谢炼师活命之恩!待杀光叛贼,俺再来拜谢!” 裴清漪在一旁默默递上温水,眼中既有悲悯,也有一丝坚定。
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日,惨烈的巷战在长安每一寸土地上展开!李晟大军在林惊风提供的精准情报指引下,迅猛突击,拔除据点,切断叛军联系。喊杀声、兵刃交击声、垂死哀嚎声昼夜不息,永崇坊的墙壁都在微微震颤。坊民们蜷缩在家中或医寮地窖,听着外面的修罗场,面色惨白,却无人哭泣吵闹,只有紧握的双手传递着无声的支撑。张阿大握着铁钎守在后门,王老实把最后一点黍米熬成稀粥分给孩子们。
五月二十八日,震天的欢呼声终于压过了喊杀!一面残破却依旧猎猎飞扬的唐军旗帜,插上了朱雀大街的残存望楼!长安光复了!
七月初,德宗还京。李晟封西平郡王,位极人臣,画像入凌烟阁。荣耀加身的他,未着王服,仅一身半旧常袍,仅带两名亲随,亲临永崇坊那不起眼的北辰医寮。
卸去甲胄的李晟,眉宇间带着疲惫,却依旧英武逼人。看到开门的林惊风身边站着一位清丽襦裙女子,他明显一怔。
“法师,别来无恙!”李晟抱拳,目光炯炯看向顾影怜,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探寻,“这位是……?”
“贫道弟子,顾临川。”林惊风淡然道。
李晟先是一愣,旋即抚掌大笑,声震屋瓦:“哈哈!原来昔日汧阳军营那位机敏果敢的顾炼师,竟是红妆!本王……不,李某眼拙!法师有此芝兰玉树般的高徒,真乃福缘深厚!”他收敛笑容,退后一步,整理衣袍,对着林惊风和顾影怜,郑重地、深深地长揖到地:“长安光复,二位暗中传递军机、接济药石、救治将士之功,于国于民,恩同再造!晟与三军将士,感念于心!请受李晟一拜!”他深知,那些精准到叛军灶台位置的情报图,那些救命的药散药膏,在绝境中意味着什么。
“王爷言重。”林惊风还礼,依旧平静,“为国为民,本分而已。此乃长安百姓同心,永崇坊邻舍协力之功。”顾影怜亦盈盈下拜,看着这位传奇郡王风霜染鬓的容颜,想起汧阳军营共抗铅毒、长安血火中并肩守城、如今共庆光复的种种,恍如隔世轮回,心潮澎湃,只化作一句:“王爷辛苦。”千言万语,尽在其中。
硝烟渐散,长安在焦土与废墟中艰难喘息,空气中弥漫着烟尘与隐约的血腥气。北辰医寮的灯火,经历血与火的淬炼,愈发显得坚韧而温暖。熟悉的药香再次弥漫开来,无声地抚慰着这座伤痕累累的城市和城中惊魂未定的人们。
灯下,顾影怜整理着兵乱中记录下的验方——那些用草木灰与灶膛炭条匆匆写下的止血土法、应对惊厥的穴位、处理烧伤的步骤。墨迹歪斜,却字字沾着血泪。她回望这惊心动魄的四年:初入长安时对盛唐余晖的憧憬、亲历刘晏之死感受到的朝堂倾轧、回纥商队惊魂显露的异族威胁、泾原兵变时目睹的帝国崩塌、刘震埋宝映照的末日疯狂、复京巷战中经历的惨烈与坚韧……盛唐的绮丽幻梦早已碎尽,中唐的粗粝、挣扎与不屈,如同烧红的烙铁,深深印入了她的骨髓。她懂了,任何时代的芸芸众生,都不过是在与生存本身进行着永恒的搏斗。真正的力量,或许不在于改变时代的洪流,而在于洪流冲击之下,能否守住心中的方寸之地,能否对身边之人,尽其所能。
林惊风静坐一旁,指尖缓缓拂过那根饱饮鲜血的枣木杖,又轻轻摩挲着李晟所赐的“神策行营采药使之印”。灯火在他沉静如古潭的眸子里跳动,映不出丝毫波澜,唯有历经沧桑后的通透与坚定。
“法师,”顾影怜放下炭笔,望向窗外尚未散尽的沉沉暮霭,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了这份劫后的宁静,“历经这许多劫波,人……究竟为何而活?”
林惊风并未即刻应答。他的目光亦投向窗外,仿佛穿透了长安城鳞次栉比的屋脊,投向辽远深邃的时空彼岸。许久,那平和如古井深潭的声音,才在药香氤氲的斗室中缓缓漾开,似北辰之光洞穿沉夜:“心游于淡,气合于漠。顺天之时,安吾之分。疗世间之沉疴,守灵台之明灯。纵长夜晦暝,北辰自照幽明。”
灯火微微摇曳,将二人渊默的身影长长投映在斑驳的土壁上。北辰医寮这豆大的一点微光,宛如一叶扁舟,浮沉于历史洪流的滔天浊浪之中。斗室的窗户上,映出两个渺小身影——他们正竭尽所能,抱持着内心的“道”,守护着所能守护的微光与人迹。这,便是他们在天地倾覆间的立足之地;这,亦是乱世之中,不昧的星辰幽光。
顾影怜凝视着那跳动的灯火,感受着斗室中的药香与身旁无声的坚守,一种澄澈的了悟在心底升起:无论乾坤如何翻覆,是海晏河清抑或狂澜怒卷,人所能为者,不过是俯仰无愧于此刻——持守良知,笃行当下,使眼前光阴不负本心,不负生命赋予的须臾。这便是生之真义,如灯照暗,虽微而恒。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