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宵夜的婶子坐在窝棚槛上歇气,瞧着她的儿子不过几岁光景,她的面容却在岁月的操劳中变得苍老干枯,像一个垂垂老矣的太婆。
阿银向她略略行了个礼,用蜀池方言与她聊些家常。
秋上全程当画像,看着画师阿银执笔挥墨弄春秋。他听不懂蜀池方言,但有一双锐利的眼睛,从两人唇齿交谈与颜容形貌,猜测出几分意思。
阿银应该是以家常之事入境,慢慢顺导出她想听到的消息。
也就是,阿银从故乡人的嘴中,打听蜀池往事与同乡近情。
摊主的表情极为凄苦,似诉历年艰辛。
两人闲聊有一会儿,阿银叮嘱:“如今蜀池已没,中原故土尽是大宋江山,入乡须随俗,婶子惦记些个,以后讲上汉话,免得别个里头瞧出我们是遭没落的,爱欺负人。”
说起遭人欺负,这位四十来岁的婶子满腹辛酸,个中滋味,真是尝够了。她拉着阿银的手,倒了一番苦水,阿银耐心听着。她也曾问过阿银为何长了一双异瞳,有没有招人欺辱,阿银只淡淡说了,祖上有胡人血统,欺辱不曾有,瞧不起她的多得是,光是将她当作“奇货”倒卖的,就有两次,不过她逢凶化吉,都逃了出来。
婶子以为伴在一旁的富贵公子就是阿银的吉人,又对公子行了个礼。
秋上端坐如故。
阿银从婶子嘴里打听到故国异乡的遗民百姓们,近六年的光景,及他们现在落脚的地方,再次嘱咐了几句,就离开了夜摊。
出了西市,就来到镇郊浅山原野处。
一条弯曲的行马道隐没进山原深处,路面有斑驳痕迹,无破损失修之处,可见远处有大户人家出入和修葺此路。
阿银遽然想到,这条路有点熟悉,像是每隔五日给她送牢饭的炎颜,嘴里抱怨的远行之途。
炎颜最为反对阿银投到死牢里歇脚的做法,哪怕阿银向她释疑过一次,自己有不得已的理由。
炎颜考虑的是,要照顾阿银小主的衣食住行——既在牢里,衣食住三项就省了,只剩下小主最为看重的饭食,所以炎颜拼命经营赚取银子,托镇上信得过的农家给阿银每日送上两餐饭,第五日就由她亲自做了送去。
海津镇司制混乱,兵司监大牢按照旧历,不设牢饭,容得案犯家眷送食。只要银子打点到位,可探监,可请托,只有那些无人看顾的案犯,才迫不得已拿钱从狱卒手里买吃的,总之各自想办法生存,点数下来,饿死的人较少,被夷离堇强行拉去猎死的为多。
炎颜每来一次,钱袋就要空上一分。她唠叨唠叨、抱怨抱怨,隔着铁门戴着锁镣的阿银就静静听着。炎颜是真心疼阿银的,见不得她受难,每每说求二公子施恩,将她救出来。阿银却命炎颜先顾着铁匠,她这边不碍事的。
“怎会不碍事呢?”炎颜瞪大了一双圆圆的眼,“不是每几日就要我跑一趟么?老命都要折损在这上面了。”
阿银连忙岔开话题,赶紧问其他的。
炎颜照例凑过去,小声细细说与她听。炎颜这个监外跑腿兼包打听简直太敬职了,但凡有阿银想知道的,她就想方设法去打听,就算因地位低微,触不到一些消息的内在关键处,她也要花上钱银铺垫人脉,想着日后总有只字片语渗到她这儿来。
所以,炎颜的钱袋子很瘪,阿银欠炎颜的旧账很多。
此时眼前行走的马道,就是前往耶律家寨堡的路,也是亲友铁匠与炎颜投靠的栖身处。
秋上见阿银坦荡走着,问道:“你与蜀池故人闲聊了什么?”
阿银悄然叹气:“那婶娘的日子不好过,丈夫战死,家里就指望着她做些小买卖撑着,儿子小,亲爹的身子骨一天天的颓败,最为难的是,她飘荡在两境关外,许多年来没一处落户。”
“还是黑户么?”
“是的。”
“那与你又有何关系?”
“物伤其类,感怀故土。”
“若按常制,”秋上略一思索,“即使前朝遗民也可到当地官衙申报,不至于浮浪无着。”
阿银回:“蜀池战乱时,婶娘一家就逃了出来,与邻里搭伴背井离乡,兜兜转转走了几载,现在被挡在关外,也回不去了。”
“关外战事频发,不是长久之计。”
“确系如此。”
“你想如何?”
“夜市遭地下城裹挟,我想助她们挣些营生。”
“你就甘于蜗居棚户,天天过些朝不保夕的生活?”
“有口吃的就行。”
至此话题终结。秋上觉得阿银满脑惰惫,特地挣脱了他的提携,浪费了一眼高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聊消息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