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既通,长江之水如同挣脱最后一道枷锁的巨龙,奔涌东去,声震寰宇。然而,站在这自然伟力造就的奇迹面前,禹的心中却无半分松懈。他深知,天险虽破,**未消。下游那广袤的、地势低洼的云梦大泽周边,尤其是三苗诸部世代居住的荆楚之地,才是洪魔真正肆虐的舞台。
平水土之师沿江而下,出西陵,过荆门,眼前的景象逐渐从崇山峻岭变为水泽茫茫。初春的雨水已然连绵,江面日渐开阔,水色浑浊,预示着上游雪融与雨季的叠加。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和隐约的腐烂植茎味道,那是大水过后常见的景象,只是此刻,这景象正随着他们的东进而愈发触目惊心。
“司空,前方已是沮、漳二水汇入大江之处。”伯益指着舆图,眉头微蹙,“据沿岸楚人及三苗部落所言,每逢夏秋,上游洪峰与二水并涨,此地首当其冲,江面陡宽,漫溢四野,直至云梦泽边缘方缓,然泽区亦不堪重负,往往倒灌支流,形成千里泽国。”
禹凝望着那一片看似平坦、实则危机四伏的原野。这里没有夔门的险峻,没有巫峡的幽深,却有一种无声的、弥漫性的威胁。“江流至此,失其束狭,如狂龙脱缰。云梦大泽,乃天地所赐之天然巨碗,若能善加引导,分洪蓄水,则江汉可安。”他沉声道,“然欲引水入泽,必先理顺沮、漳二水,使其南倾,不可再与长江洪峰顶撞。”
这意味着,要改变两条河流自古以来的流向,触动沿岸,尤其是三苗部落的根本利益。
营寨设在了一处名为“景山”的高地。与三峡时的险峻不同,此地视野开阔,可远眺云梦泽的浩渺烟波。然而,营地内的气氛却比在悬崖峭壁上时更为凝重。
核心僚属再次齐聚。这一次,连负责后勤的弃也列席其中,因为所有人都明白,接下来的工程,不仅仅是开山凿石,更是一场关乎人心、部落、乃至生存方式的复杂博弈。
“沮水、漳水,乃三苗渔盐生计所系,更是其部族圣河。”皋陶首先开口,语气严肃,“改道南引,无异于断其血脉。即便我等有玄圭之威,治水之名,若无其心甘情愿之配合,强行征发民夫,恐生大变,前功尽弃。”
伯益补充道:“且沮漳河道迂曲,两岸土质松软,若疏导不当,非但不能分洪,反而可能引发新的溃决,淹没更多田舍。”
砺勘察归来,抓着一把湿软的泥土:“此地非山岩,寻常开凿之法效用不大,需大量人力疏浚、筑堤、引导。工程浩大,非一蹴可就。”
羲青的墨玉星盘在此地光华柔和了许多,却隐隐指向云梦泽深处:“泽中水灵……似乎有些异常,并非全然死寂,亦非纯粹自然之象,有股……躁动隐匿其中。”
禹静听良久,方道:“诸君所虑,皆在情理。云梦之治,首在‘导’与‘利’。我等需使三苗明白,改道非断其生路,乃是易渔盐为稻粱,变水患为水利。伯益,你与我同往三苗诸部,陈说利害。砺,你带人详细测量沮漳故道与新辟引渠路线,计算土方,规划堤坝。羲青,密切关注泽中水灵异动。皋陶,律令需更彰仁德,凡助役苗民,与夏人同酬,伤损倍恤。”
这一次的盟会,地点选在了沮水畔一片开阔的河滩。与夔门前的紧张不同,此次前来的三苗首领,多是曾在汉水之役中与禹并肩作战或最终被其折服的旧识。黎火部的黎魁、丹阳部的阳华、云梦部的梦羽,甚至包括昔日最为桀骜的黑石部石厉,皆已到场。然而,他们的脸上没有了当初在汉水时的激动与期盼,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忧虑与审视。
“司空,”黎魁率先开口,声音洪亮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汉水之恩,我三苗铭记。然沮、漳二水,非汉水可比。此乃我族圣河,渔猎所得,盐泽所出,皆赖于此。若改道南引,注入云梦,水势减缓,鱼群不至,盐卤难聚,我万千族人,以何为生?”他的话,道出了所有首领的心声。
阳华亦急切道:“司空,丹阳饱受汉水、长江交汇之苦,日夜期盼安宁。然若失了沮漳渔盐之利,即便免于水患,部族生机又何在?”
梦羽老妪目光深邃,缓缓道:“老身居于云梦之畔,深知大泽脾性。沮漳之水,携山间灵气与泥沙而来,滋养泽中万物。若骤然改道,水量大增,泽中生灵能否承受?是否会引动泽底沉眠之物?”她的话,隐隐与羲青的感应相合。
石厉虽未言语,但那紧抿的嘴唇和审视的目光,表明他绝难轻易同意。
面对这些关乎生存根本的质疑,禹并未急于展示玄圭权威,也未空泛承诺。他命人抬上几只陶瓮,里面盛放着不同色泽的泥土。
“诸位首领请看,”禹抓起一把来自沮漳河畔的、略显贫瘠的沙质土,又抓起一把从云梦泽边缘取来的、因常年淤积而异常肥沃的黑色淤泥,“沮漳之水,并非一去不返。它携泥沙入泽,沉积于沿岸。诸位可知,此等淤土,最宜何种作物生长?”
伯益适时上前,展开一幅他精心绘制的、描绘着稻谷丰收景象的陶片画:“此乃‘稻’,生于水泽,其粒可食,远胜渔猎之不定。若沮漳改道,其所携肥沃淤泥,三年之内,必可在云梦泽周边淤出万顷良田!届时,春种秋收,其利之恒,远胜风浪中求渔盐之险!且泽水充盈,鱼虾繁衍更盛,并非绝了渔猎,而是使其更为可控、丰饶!”
禹接过话头,声音沉静而充满力量:“诸君,禹非夺尔等生计,乃是易尔等一条更为安稳、富足之路!水患平息,良田万顷,稻花飘香,仓廪充实——此非独为我华夏之利,更是三苗子孙万代永续之基!禹愿立誓,凡改道所经之地,所淤之田,尽归沿岸三苗各部所有,我平水土之师,只开水道,不取寸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