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了懂了!”林晴用力点头,心情显然很好。
她看着余溪收拾书本准备离开,忽然想起什么,眼睛亮亮地提议道:“对了余溪,你看……以后放学后,或者周末,我们能不能约个时间一起学习?就像物理老师说的,互相讨论一下?”
她顿了顿,补充道,“你理科这么好,帮帮我,我语文和英语还行,也能帮你看作文什么的!行吗?”
她的语气带着期待,眼神热切地看着余溪。余溪收拾书包的动作停了下来。她抬眼看向林晴。
那双眼睛像夏夜最亮的星子,带着毫无保留的期待和一点点的紧张,让人难以拒绝。一起学习……意味着更长时间的共处。
余溪习惯了一个人。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做题,一个人回家。安静是她的舒适区。
但此刻,看着林晴明亮的眼睛,拒绝的话在喉咙里打了个转,最终被咽了回去。
她想起昨天午餐时那碗寡淡却温热的热汤,想起她解题时恍然大悟的欣喜笑容。
“可以。”余溪的声音依旧平静,听不出什么波澜,但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哪里?”
林晴脸上的笑容瞬间扩大,像阳光冲破云层:“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很安静,位置也多!就放学后吧?今天开始?大概一个小时左右?”
她语速飞快,显然是早就想好了。
“嗯。”余溪点头,“放学后图书馆见。”
“好!一言为定!”林晴开心地应下,像得了糖果的小孩,迅速转过身去收拾自己的东西,马尾辫轻快地甩动着。
放学铃声响起,学生们潮水般涌出教室。
余溪不紧不慢地收拾好书包,目光扫过前排,林晴已经背好书包,正和同桌赵晓雯说着什么,看到余溪看过来,她立刻朝门口努了努嘴,示意自己先过去。余溪微微颔首。
学校的图书馆在主教学楼的西侧,是一栋独立的、爬满常青藤的旧式建筑。午后的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在磨得发亮的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光影。
空气里弥漫着旧纸张和油墨特有的、令人安宁的气息。这里比教室安静得多,只有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和极偶尔的低语。
余溪走进去,目光在阅览区扫视。靠窗的角落位置,林晴正朝她挥手,脸上带着笑容。
她选了一个被高大书架半包围的僻静角落,两张桌子拼在一起,阳光透过窗外的梧桐树叶,洒下斑驳的光点。
余溪走过去,在林晴对面坐下。她拿出物理和数学作业,林晴则摊开了语文练习册和英语单词本。
“这里真安静,比教室好多了。”林晴压低声音,带着点小小的兴奋,一边说一边翻开自己的书,“我们先做自己的,遇到难题再讨论?”
“嗯。”余溪应了一声,也翻开自己的习题册。她很快沉浸到复杂的公式和逻辑推理中。
笔尖划过纸张,发出规律而轻微的沙沙声。感冒带来的昏沉感似乎被这专注的环境驱散了一些。
时间在静谧中悄然流逝。阳光缓缓移动,光斑在林晴摊开的书页上跳跃。
余溪解决完一道数学难题,抬起头,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颈。目光自然地落在对面的林晴身上。
林晴正咬着笔杆,眉头紧锁,盯着语文阅读理解的题目,一脸苦大仇深的样子。她的嘴唇无意识地微微嘟起,显出几分孩子气的苦恼。
阳光勾勒着她专注的侧脸轮廓,鼻尖上渗出一点细小的汗珠,睫毛在眼睑下投下一小片扇形的阴影。她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余溪的注视毫无察觉。
余溪的目光在她微蹙的眉头和咬着的笔杆上停留了几秒。林晴解题时的样子,和平时那种风风火火的活泼感很不一样,有种奇特的……专注的吸引力。
余溪收回目光,重新看向自己的书本,但刚才的画面却在脑海里短暂地停留了一下。
就在这时,林晴像是终于被一道题彻底难住了,泄气般地放下笔,长长地、无声地叹了口气,肩膀也垮了下来。她抬起头,正好撞上余溪看过来的目光。
“余溪……”林晴的声音带着点挫败感,把练习册往余溪这边推了推,指着那道阅读理解,“这个……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中心思想啊?我觉得好几个选项都像对的……”
她苦恼地抓了抓头发。
余溪接过练习册。那是一篇关于老街变迁的散文。她快速地浏览了一遍文章,又看了看题目和选项。她的阅读速度很快,理解力也很强。
“不是直接找主旨句。”
余溪的声音在安静的图书馆里显得格外清晰,虽然依旧有些沙哑,但很稳,“看作者描写老物件、老人的情感,重点在‘变’与‘不变’的对比,以及最后那段……”
她指着文章的结尾段落,简洁地分析着作者的情感倾向和行文脉络,点出选项中的陷阱所在。
林晴听着,眼睛渐渐亮起来,随着余溪的讲解频频点头。“原来是这样!角度问题!我光盯着那些具体描写了!”
她恍然大悟,拿起笔在选项上打了个勾,脸上重新露出笑容,“谢啦!你语文理解力也好强!”
余溪没说什么,把练习册推回去。林晴像是被注入了新的能量,低头继续奋笔疾书。
余溪也重新拿起笔。图书馆里只剩下笔尖的沙沙声和偶尔的书页翻动声。窗外,风吹过梧桐树叶,发出哗啦啦的轻响。
阳光温暖地笼罩着这个小小的角落。空气中,除了旧书的味道,似乎还多了一丝属于少女的、干净的皂角清香,以及一点……名为陪伴的、微不可察的暖意。
余溪的目光落在摊开的习题册上,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小片安静的阴影。她拿起笔,继续演算下一道题。
对面,林晴笔下的沙沙声也重新响起,节奏轻快。在这个安静的图书馆角落,两个原本平行的世界,因为几张试卷和几道难题,悄然地、试探性地靠近了一点点。
像两颗遥远的星辰,在无垠的宇宙中,第一次感知到了彼此引力的微弱牵引。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