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佳被一束光照醒。
她努力地睁开眼,一瞬间仿佛回到了初三那年。她妈把她带到一家不大的牙科诊所,四周昏暗,记忆最深刻的惟有躺在治疗台上头顶正对着的她的那束光。
人在极度饥饿的时刻感官似乎也会变得很迟钝。
沈佳保持着原有的姿势,片刻后脑中的意识和身体对外界的触感逐步恢复。
她撇头避开直射在她眼皮上暖光,只见眼前一面凹凸不平的黄泥墙壁,同时她的脑中开始闪现出一些不属于她的记忆。
沈佳腾地一下坐了起来,与此同时身上传来一阵不适。
她的两只胳膊像是被衣服架了起来,腿上的裤子死死箍着肉,裤长只盖到小腿肚下面一点。
好在现在天气暖和,不然沈佳会怀疑原身是被冻死的。
可这套不合身的衣服穿在身上依旧令她不适,沈佳觉得露在外面的手臂和脚踝处仿佛有无数只蚂蚁在爬行。
她尽量地抖了抖臂膀,又跺了跺脚,做的不过是无用功。
沈佳暗暗梳理目前所知的信息,是的,她已然接受了自己穿越的事实。
她的原身和她名字同音不同字,叫沈嘉,今年不过十四岁。
另一张木板床上躺着沈嘉的母亲,和她妈同名,和她妈长得也有五分相像。
不过沈佳计算着年纪,原身母亲杨氏不过三十出头,可比她妈年轻多了。
沈佳俯身她探了探杨氏的鼻息,很微弱,但是好在没断气。
沈佳,如今是沈嘉。
她知道家里已经没有东西可以吃了,得尽快想点办法,哪怕是先找人借些吃食。
沈嘉出了门,看天色应当在中午时分。
她和杨氏住的小土屋在上河村村尾的河溪对岸,原是村里一户村民的老房子。
当年杨氏带着沈嘉在此落脚,便从村民手上买下了这间房。
因这几年社会安定,百姓生活也越来越好。
如今村子里大都住着牢固且美观的木屋,沈家的这间小土房倒成了村里最下等的房子。
要说起来,沈家如此落魄与杨氏也不无关系。
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杨氏深以为然,为了不教人说闲话,沈家这些年与村子里的人几乎断绝了往来。
正因此沈嘉自小被杨氏拘在家中,养得十分本分内向。
此番家里弹尽粮绝,加之母女俩身子这几年早被掏空了,沈嘉未能挺过去,活生生被饿死了。
眼下沈嘉站起来走路两腿都打着飘儿,可没办法,她还是强撑着去了隔壁。
沈家隔壁住的一户姓林,他们家有三间木屋,去年年底又搭了间小厨房,现在等于是有四间屋子。
屋外院子还用木栏围住,院角两头圈养了些鸡鸭鹅。
沈嘉站在林家院门前,打量着林家院子里的布局,心道:这才是能把日子过得好的活法。
她拍了拍院门,用尽全身力气喊道:“林大娘,林大娘在家吗?”
沈嘉在外面连喊了好几声,屋内林秀听到动静起身往院门处瞥了一眼。
见来人好似是沈嘉,忙拉着林大娘,“娘,你看。”她指着院外的沈嘉,表情活像是见了鬼。
林大娘和林秀今日正在为蚕卵剁桑叶。
林大娘干活手脚麻利,刀起刀落桑叶便被剁成细细的长条。
林秀则负责把剁好的桑叶覆盖在一旁架子上的圆簸箕里。
忽听见女儿喊她,林大娘颇有些不耐,“怎么了。”
林秀好奇又诧异地说:“隔壁沈姐姐在咱院门外喊你呢。”
林大娘闻言停下手上动作,亦是一脸困惑。
她抬眼看了看屋外的天,今儿个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不过此时她也听到院外有人林大娘林大娘的在叫唤,只是这小娘子的声音细得跟蚊子似的,她方才只顾着剁叶子哪里听得见。
林大娘出了屋,便见一个面黄肌瘦,两眼大得吓人的小娘子目光灼灼地望着她。
待她定睛一瞧,可不就是隔壁沈家小娘子。她们二人母女深居简出,两家说是邻居一年却也见不上几面,今日见了沈嘉不禁讶然,小娘子原先顶好的一副相貌怎么瘦成这般模样?
沈嘉见林大娘来了,不由抿了抿干裂的唇,笑着开口道:“大娘在忙?”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沈嘉尽量让自己笑得无害些。她断不能同杨氏似的,见了谁都板着张脸,活似人欠她的钱。
林大娘见沈嘉伸头就是一张笑脸,果然将眼中的凌厉之色掩去几分,问道:“沈娘子可是有事?”
沈嘉记忆中这林大娘就是个直爽麻利的人,听她开口果真如此,她便也不绕圈子了,“我今日上门是想向大娘借两个鸡蛋和一碗米,我娘实在是饿得不行,现下人已昏睡在家,我怕她再不进食就要挺不过去了。”说罢也忍不住红了眼,挨饿的滋味太难受了,她尚留有原身饱受饥饿在痛苦中死去的记忆。
林大娘见她言辞恳切,且又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两个鸡蛋和一碗米于她家并不算什么,便说:“那你等等,我现在去给你拿。”
沈嘉未料到林大娘如此好说话,心下一喜,嘴里不住道谢,“多谢大娘,这些东西日后我定还您。”
林大娘从屋内米缸里盛了一碗米,又在厨房地上铺着的干草团里捡了两颗鸡蛋。
临要出门,她打开厨房木柜门,从里面的陶罐里敲了一块拇指大小的糖霜用菜叶包着一并带给沈嘉。
沈嘉没想到林大娘还能给她一块冰糖,自是十分感谢,并承诺以后一定会还。
林大娘不甚在意地摆摆手,她家里三个孩子,小女儿同沈嘉一般大,见她瘦的可怜,想她母亲也好不到哪去,便是白给她们家也不打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