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阳刚说完,肩膀上就挨了一巴掌,蒋霜道:“用不着你去打工,你给我好好学。”
“那你怎么办?”
“陈阳同学,我是你不学习的借口是不是?其实你考不上是不是,现在就想到退路,怕以后丢人?”
“什么啊,我成绩不差的好吗,我要认真了,你还不一定比得过我。”
“真的假的,你也就会嘴上说说。”蒋霜往前走。
陈阳从后面跟上,证明自己:“我们班老师都这么说,说我聪明,就是不用在正道上。”
“安慰你的话,你也信?”
“是事实为什么不信?”
蒋霜停步,抬头看他:“那就证明给我看,陈阳,我不需要你为了我辍学去打工,我宁愿自己不读了。我们都要好好学,等高考结束,总会有办法的,会好起来的。”
陈阳愣了下:“那你还嫁人吗?”
“不嫁,我们生在这里,本来路就比别人少,不试试怎么知道它走不通呢?”
父母去世后,蒋霜没主动要过一个东西,她乖顺听话,知道自己是个拖累,所以尽可能地避免带来麻烦。
现在,她是真的很想走出去。
她也想任性一次。
就这一次。
陈阳沉默了下,有那么点懂了,抬了抬下巴:“那你得做好被我超越的准备了。”
“早做了十几年了!”蒋霜一巴掌拍他肩膀,被陈阳反手搂住肩膀,恨不得挂她身上,她反抗不过,被推着走向车站。
“重死了!”她抱怨。
“重也忍着,谁让你是我姐。”
—
傅也好得差不多,明纬在歌厅让人办了场聚会,跟着混的基本都来了,还有些在学校里混的学生,面生,但自来熟,挤在他面前,恭顺地叫人。
场子热闹,玩到后半宿。
傅也大半时候窝在沙发里看他们折腾,也喝酒,喝得不多,他伤毕竟没完全好,其他人也不劝,剩下时候安静无声,只有一双漆黑眼睛,没情绪地扫过一张张面孔,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缭绕烟雾里,脸快笑烂了。
酒喝到嘴里,没滋没味的,寡淡如水。
突然觉得挺没劲的。
傅也本想出去抽根烟,走到外面改了主意,直接打车回了住处,厨房里蒋霜买的锅碗瓢盆还在,盆放在洗手间墙边立着,他盯着看了会,踢了脚,明明没待几天,哪哪都是她的痕迹。
那天之后,傅也有意无意淡出,能推的都推了,明纬当他是上次怕了,找他说过几次话,他反应很淡,久而久之,也就随他去了。
走的时候,明纬让他想清楚,外面哪里这么好混。
傅也没迟疑,当天晚上就走了,回到村里,照料地里的活,起早贪黑地做,比一些长辈还能吃苦。
他一直待在村里,也引起其他人的好奇,扯闲话时,说他可能是外面闯祸跑回来躲着的,不然,无法理解,他是怎么待得住的?
可能就在某天,警车开进来,问他们傅也住在哪。
想象中的场景没变成现实,傅也在村里待到冬天。
入冬后,气温持续走低。
大早上的雾蒙蒙的,山里水汽重,像是厚重的积雨云坠落其中。
路边,一辆货车抛锚在半道。
司机下了车,绕到车后放了警示牌,想着可能是主保险丝坏了,排查了一遍,什么问题也没看出来,打电话叫人又太早,几个都没人应,到最后合着衣服蹲在路边,抽烟打发时间,等晚一点,或者有车经过再说。
车是经过几辆,没人能帮上忙。
烟抽了好几支,新的一支抽到一半,看见个人影走过来,这里附近有村子,有人也不奇怪,看身量瘦高个,拨开雾气走近,才看到张生冷面孔。
还是个孩子。
司机低头继续抽烟。
傅也走过车边,停住脚步。
司机见他停下来,慢慢站起来,从嘴里拿下烟,看他指了下车,他道:“坏了,抛锚了。”
傅也在耳朵边比划了下,司机反应过来,原来听不到,同情心还没开始泛滥,人已经走到他车头的位置,动作熟稔地排查起车的问题,司机愣了,走过去一看,拿扳手的姿势比他这多年老司机还熟稔,对车的内部构造也是。
看这架势,应该是在汽修店学过。
修车是个力气活,工程不小,司机在旁边打起下手,干些递扳手之类的活,一直到天大亮,太阳出来,雾气散开,车修好了,他上车试着发动,能挂挡了。
司机下车,又递过烟,两个人靠着车歇着,他手忙脚乱地比划,又是手指蘸上的汽油在车上写字,告诉傅也,他姓李,以后可以叫他李叔。
认识李叔是很碰巧的事,他是市里车队的货车司机,过来送货,货不多,就来了他一辆,在知道傅也没做事,问他愿不愿意跟自己回去,车队里就需要个修车的伙计,工资可能不高,因为本来也没那么紧缺,他跟老板有点交情,如果愿意可以回去说动说动。
去市里,总比县城里机会多,奶奶身体好得差不多,他没什么犹豫就点头。
傅也回去,跟奶奶将情况说了下,傅奶奶自然是同意的,她本来就不愿意他跟人混,有个正经的工作比什么都好。
去之前,奶奶不放心叮嘱,去新的地方,人生地不熟,不要逞一时之快。
放心。
走的那天,傅奶奶不舍地送到村口。
她一辈子没怎么出过这小山坳,哪里知道外面什么情况,她是真怕他在外面被人欺负。
傅也摆手让她回去。
傅奶奶一直等他上村里大巴车。
大巴车发动,她还在原地,佝偻的身影逐渐缩成一点阴影。
总有一天,他会接她的。
傅也去市里,按李叔给的地址找过去,被李叔带着见老板,老板答应得很痛快,事情就这么定下来。
在车队里做了个把月,渐渐熟悉情况,李叔拿他当半个儿子,平时挺照顾的,他没事的时候,也跟着李叔送货,路上多个人,多一份照应。
傅也对车亲近,什么毛病落他手里,基本都能解决个七七八八,李叔看他这样子,建议他去考个驾照。
李叔道:“你这个情况我打听过,有没有想过去配个助听器?戴上助听器,能听见声,就能考了。”
傅也回答也很简单:没钱。
也没这个想法,能不能听见,他不在意。
—
高三生即将迎来高中生涯最后一个寒假,比高一高二放的晚,开学早,认真算起来,也就是两周,即便这样,也是高压生活里的喘息。
寒假前一周半天假,蒋霜被苏芮拖去选手套。
已经是深冬,很冷了,厚棉衣也抵御不住的寒气,两个人脖颈上都系着条围巾,是苏芮妈妈织的,一样的样式,两个颜色,苏芮是淡粉色,蒋霜是鸭绒黄,过冷的时候,蒋霜会低头将大半张脸埋进去,露出双黑亮的眼睛。
苏芮臭美,总不愿意好好系,热衷于露出纤细脖颈,说这样显脸小。
县城来来往往逛了大半个,称心如意的手套依然没能挑到,回学校的路上,蒋霜却看到了一个多月没见的傅也,她知道他没跟明纬混了,去了市里,一个车队里专门给人修车。
“苏芮,我看见傅也了,先去打个招呼。”
苏芮还没反应过来,身边人就没了。
蒋霜是小跑过去的,她不知道他有没有看到自己,又是要去哪里,只是想着一定要打声招呼,怕他三两步就走远就没这个机会。
好在,傅也没多久发现她,立在原地,站姿有那么点懒洋洋的,深眼窝里,眸光漆黑,看着她,从远处跑来,气喘吁吁,脸上染上红/晕,终于跑到跟前,她又低头,连着深呼吸好几次,他等着她调整过来,难得的耐心,终于喘过气来,蒋霜脑子里空白,甚至忘记他听不到,手指压过围巾,露出整张脸,问:“你回来了?”
说完,才反应过来,又笑着打手语重复一遍。
蒋霜呼出的热气变成白雾,头发被风吹乱,连头发丝都生机勃勃,巴掌大小的脸,眼睛就占了一半,傅也想不明白怎么会有人眼睛这么亮,像小时候玩的玻璃珠,里面是乌黑一点,清澈透亮,仍保有小孩的天真。
她先开口说话,脸红扑扑的,模样鲜活。
十来年里第一次,他想听到声音,想听她的声音。
来了!下章助听器安排
参加了成长逆袭的征文活动,1瓶营养液=1个地雷=1票,希望大家给投投票,再次感谢大家
——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第16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