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埋伏在沈家做什么?”背后低哑的声音令李琅琊禁不住地打了个哆嗦,张御危将手指一根根松开,注视她的腕子,上面粉白的皮肤出了层红痕,像是雪地红梅,红得让人觉得艳。
街上此刻人流已经少了,只有灯烛依旧明亮,底下是牵着火绮兽在夜巡的禁军,听说皇帝将护卫京城安全的任务与实权从太子手中移交给了禁军,这对朝野内外无异于一个信号。
李琅琊目光落在张御危身上道:“临近年底,锦衣卫不应该很忙吗?怎么还总有空与我这小奴纠缠来纠缠去的,大人若是真的寂寞,前街就是抚花楼,那里的女子千娇百媚,必将大人这等英才视为枭雄,尽心伺候。”
张御危将她拉近半寸,鼻尖轻嗅她身上的香味,笑道:“你今天去过的地方不少啊,你现在是在高唐王府?你是高唐王的妾?”
李琅琊推开他,冷笑道:“锦衣卫这也要追查?”
他正要上前一步,夜空中惊现一个黑影,长剑直冲张御危而去,张御危侧身躲了避,不慎踢翻了路边矮灯柱上的花盆,花盆摔在石板上,一声脆响在静夜中传出甚远,袭击的人只对着张御危一个人攻击,两人居然打得有来有回,看这人披着玄色斗蓬、戴着风帽,看不清容貌,但看他的身形与背影李琅琊却莫名觉得熟悉,眼见斗蓬人稍稍落了下风。
李琅琊立刻挡在夜蛮身前,张御危迎面的绣春刀急刹,却还是削断了她的一缕头发,李琅琊推了一下那斗蓬人:“你走吧,这人我认识,没有危险。”
夜蛮道:“恩公,此人危险,你还是不要和他走太近。”李琅琊对夜蛮点头,示意夜蛮离开。
宫里的确派来一拨下人,李琅琊挑挑拣拣留下了一些人,也留了夜蛮,反正这些下人互相间都不认识,夜蛮正好也有合适的身份做掩护。
乌市玹从主屋出来时淡淡看了眼李琅琊,李琅琊领着人服侍乌市玹起身穿衣,李琅琊已经重新作了打扮,衣服都是乌市玹派人置办给她的,想来她这个王府管事也是要撑起王府的几分体面,她细心地为乌市玹穿衣,一件绣金束身长袍,穿戴起来却颇为繁琐,刚服待完毕,有人入府进来递了张花笺。
李琅琊拿起将它交给乌市玹。
乌市玹道:“你陪本王赴宴。”
声音清冷,不带一丝情绪。
乌市玹沐后的长发半湿,犹未绾起,直直地倾散开后,纯黑青丝曲出柔和优美的弧度,窗外跃上的半点泛金穿过纱帘倾泻在他的身上,光华摄人。
李琅琊仔细看了花笺上的宴,是泉州郑家派来的请帖,而且是很著名的鲛珠宴,泉州郑家是海上商户,富甲一方。
对于人界来说,一纸和约,几乎所有的条款都是刻骨铭心的屈辱,只有这一条算得上是平等的——双方在边境线上开通榷场。
榷场之后,隋国庆国方面又有光州、枣阳、安丰军、花厌镇等诸处榷场陆续开通;庆国也由东向西开设了泗州、寿州、颍州、蔡州等十处交易口岸,外加一个山东密州的海上贸易窗口。不打仗了,大家来做生意,这就叫化干戈为玉帛,既繁荣了经济,双方的政府又可以从中收取不菲的交易费。
但是这中间有一个问题,由于双方在人口、资源、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这种“很好”其实是不对等的。贸易战争的规则也和战场上一样:弱肉强食。庆国方面基本上是一边倒的贸易出超,理所当然地处于食物链的高端。
庆国向隋国购买的是皮货、人参、珍珠等物,这些都属于可有可无的奢侈品。而隋国向庆国购买的则以茶叶为大宗。隋国多肉食,喝茶有助于消化脂肪和补充维生素,如果没有茶叶,那些强悍的骑手就会因高血脂之类的富贵病而爬不上马背。
因此,茶叶有如盐米,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每年通过榷场——还有走私——流入隋国的南茶至少上千万斤,金额在六百万贯以上。
也就是说,隋国从庆国得到的岁贡全部用于购买茶叶还远远不够,因而必须以现银支付贸易入超。
本来轻如鸿毛的茶叶,却几乎成了庆国对隋国贸易中的一种战略物资,就如同庆国把马匹作为对隋国贸易中的战略物资一样。但同样是战略物资,两国却各有手段,隋国严禁对庆国出口马匹,用以制约对方军队的战斗力;而庆国则鼓励对隋国出口茶叶,用以掏空对方国库的银两,到了后来,隋国实在吃不消了,不得不严厉限制茶叶输入。
北方的榷场开始热闹的时候,东南沿海的外贸其实早就风生水起了。这个王朝是面向东南的,他们已不愿回望自己背后的衣胞之地和祖宗陵寝了,这不仅因为那里有着屈辱而不堪回首的过去,也不仅因为他们是一路从北方逃过来的,在每个生死攸关的危难时刻,东南总是他们的生机所在;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来,南方浩瀚而丰饶的海洋为他们提供了滋养生息的滚滚财源,贸易的丰厚利润让富商大贾们趋之若鹜,中小商人和做着发财梦的无业游民也纷纷以投资入股的方式参与其中。尽管当时的市舶法严格禁止政府官员染指海外贸易,但权贵们觊觎的目光总要越过禁令的高墙,由心动变为行动。
郑家在海上做贸易来往百年,是老牌的海上望族,鲛珠宴有各种邻国以及西方来的玩意儿进行展览与拍卖,恰逢期太后的千秋宴要到了,而在这天都是要大庆的,廷臣和地方官还要具备表称贺并备办礼品,每当献礼,便成了臣下竞相表演博取欢心的绝好机会,献礼就成了一场用华丽的颂词和别出心裁的礼品精心包装的盛大马屁,因此,参加鲛珠宴的贵人也是为搜揽资珍异宝而去,而能得宴帖的少之又少,这也是郑家的生存之道,物以稀为贵,用这种名号为郑家的鲛珠宴造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