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水源的源流

中间有一段路还是从树上穿越过去的——这片区域也遇上点麻烦,由于不想再花时间绕路,外加树林密度足够大,谢风霁直接跳跃向下方树干;稍远的,就利用绳索荡过去。就这样,飞檐走壁了一阵。

待快到山下,首先听到的是水流从高处落下的轰鸣声。谢风霁出来才发现,附近有个瀑布;大概千米远的一处山壁上一条白练横冲直撞的落下来,在下方团练成一潭,而后迫不及待的奔涌向前方宽阔的河流。

河流沉静的躺在群山的怀抱中,从上往下看,腰身蜿蜒,波光粼粼。

而这山谷中,为这条河蓄力的不止那一条瀑布。周围高山上的积雪,以或明或暗的方式,汇入这条大河,而这条河,也成了周围大山的宠儿。

谢风霁花了一段时间走到大河边,发现河水很深,边缘还好,越往里越深不可测。河边有鱼游戈。谢风霁那颗捕鱼存食的心,霎时蠢蠢欲动——。

最终捕了三条鱼,就没再下手——鱼很大,目测三条是背篓的极限。还从河边的草丛里发现一窝不知名的蛋,蛋壳青白、干净,很像曾吃过的鸭蛋。谢风霁收拢了几枚,没有全取走,给这窝留下几颗。

他打算待会儿烤鱼时一块儿煮熟。把几枚蛋放进盛水的木筒里,木筒是之前为盛放肉食而做的,现在正好用到。谢风霁把六枚蛋放进去后,水很快漫出来,微倾斜木筒倒掉杯口的水,原地还剩一枚蛋,但木筒已经放不下了,又不方便携带。想起什么,谢风霁先把木筒挂在搭好的架子上又倒了点水,在手心里和泥。很快把泥和好后裹在最后那枚蛋壳外——裹了身泥壳放到火堆里烤。

随后谢风霁一边等待水开,一边在一旁另升火堆。开始烤鱼。

待第一条鱼烤好后,谢风霁吃时不时把目光放在木筒里的蛋上,观察煮熟了没有。确认熟了之后,就把木柴移开(插到土壤里熄灭)。不过谢风霁没急着品尝,先把啃了一半的鱼吃光。倒水洗手。本来想动手剥蛋壳,可刚把手伸出去,目光看到背篓想起什么,双手转向篓外的那捆兽皮,打算先把盛幼崽的兽皮袋做了,好腾出背篓放鱼。

在兽皮上钻出略粗的孔洞,用绳索串联缝合几块兽皮,快成形时,谢风霁趁机在兽皮上钻了几个通风孔,然后又在顶部的边缘钻孔用一根绳串起,这样可以系紧、松开。最后把幼崽从背篓转移到兽皮袋,被拿出来的幼崽,稚嫩的叫了几声,随后被谢风霁放进兽皮袋,叫声也被掩盖。幼崽呜呜一阵后逐渐接受了这种境况,这其中也有谢风霁不时把手伸进兽皮袋里安抚的功效。

处理好这些杂务后,谢风霁才开始收拾煮好的食物。

他先把熄灭的火堆里的那颗蛋拿出来。随后把木筒里煮好的蛋都倒出来,七颗蛋你挨我我挨你的堆积在一块。谢风霁先动手的是煮好的蛋。

蛋触手仍是温热的,谢风霁吃了一条大鱼,已经快饱了。有点不想再开这颗蛋,不过第一次在这里找到蛋类食物,还是值得期待的。

于是用手把蛋壳剥开——

⊙o⊙——

⊙▽⊙

谢风霁剥开的地方显露出鸟类幼崽的模样。——这是一颗毛蛋。

这种情况下,剩余的几枚蛋一下子没了打开的**。谢风霁像扔烫手山芋一样,把蛋放到地上。目光没敢再放到那上面。缓了几秒,用手在地上挖了一个浅坑,把毛蛋埋里面。

剩下的蛋怎么办?——

谢风霁想一起埋了,又觉得很浪费食物。因为已经如此,无论是埋了还是留给其它动物——让生物达成一个循环。或许远比为一己之私而埋了要好。

谢风霁磕了磕蛋壳,挨个检查是否有毛蛋。

有的放在地上不动,能入口的则留下,几颗蛋看过后,只有一颗大小与其它蛋稍有差异的没有出现毛蛋的情况,被留了下来(即火堆里的那颗)。

这颗破壳的蛋,谢风霁放进背篓里。打算等有需要时再吃。

弄完这个,谢风霁把进食时熄灭的篝火重新点燃。

由于想节省燃料,避免频繁的弄柴火;谢风霁在吃鱼时,没有给火添柴,所以此时又从石盒里引燃火种,把剩下的两条鱼烤了,烤好后拿叶子包好,放在背篓里。谢风霁把剩下的可燃物整理好,收拢起来。——木柴绑到背篓外面。

打算回去了。

随着谢风霁渐行渐远的身影,原地只剩一块微鼓的土壤——那里埋着一颗毛蛋。

其余几颗,早在谢风霁离开不久,便被过路的动物吞进肚里。

“扑朔着大眼睛”的动物:杂食性动物,主食草也吃肉。[没被真咬一口的谢风霁,懵懵的看着你。]

①注:设定是谢风霁以为哺乳动物幼崽也不能摸(怕跟鸟类幼崽一样,摸了父母就认不出来它了)。但实际是可以摸的(比如小羊羔、小牛犊)

关于挖坑埋葬的一点解释:

人类埋葬同伴是出于对同伴的感情,不忍任何动物亵渎同伴。

谢风霁没有把埋葬的第一枚蛋挖出来,是由这枚蛋达成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内心情感的抒发,是人类对生命长久以来的看法。

关于考据的部分,由于资料比较杂乱,所以简短的考据可能随手放作话,复杂的......贴B站上,有感兴趣的可以搜:不妨遨游去。(PS:没有微博,所以就用小破站交流吧~)

资料:

1.“叫声浑厚响亮的野雉”:来源于出土化石——和政盘绕雉(距今700-1100万年),离我的1300万年前也不是很远,感觉应该有。[注:出土于临夏盆地的和政地区]

2.“头顶两只分叉角的鹿”:鹿科,大概是麂(ji 三声)属或副麂属?

3.“鼠兔”:出土有“安徽模鼠兔”化石,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兔形动物,生存时代大约为距今6200万年前。目前鼠兔这种动物仍然存在,纪录片里有。完美契合我的1300万年前。[两者图片我回头贴B站]

4.“大小与其它蛋稍有差异”:这是其它鸟类的蛋,类似“鸠占鹊巢”。某种鸟不想孵化蛋,把蛋下在别的鸟类窝里,由其它鸟孵化。[注:同一只鸟的蛋孵化时间不会差太多,有一颗毛蛋其它基本也毛。尤其是第一颗模样栩栩如生,基本是完全体。]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水源的源流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我寄长风

狩心游戏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原始人观察日记I
连载中不妨遨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