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十三章

按照若水一贯的传统,高二文理分科的班级调整要按高一的期末考试成绩来排。班级平均分最低的四个班级要被拆分开,班里的学生也要根据文理的选择穿插进其他班级里。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周韵诗暑假跟着爸妈去拜佛时跟佛祖求得过于真诚,高二开学后,八班和九班两个常年位于年级中段班的班级竟然就在拆分的名单里。

这就意味着原先的十班要变成八班,紧紧挨着江清和在的七班。搬教室那天,周韵诗从早上起来就哼起来了小调。

在此之前,周韵诗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无神论者。她不相信耶稣也不信佛祖,坚信“事在人为”四个字。后来她才意识到,原来当人对上天有所求的时候,自然会相信神的存在。

就像当初她愿意相信圣诞节从江清和手里接过来的苹果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保佑她一切顺利,所以她把苹果放在冰箱长达三个月之久。直到周妈妈一脸嫌弃地把它连着盒子从冰箱里挪出来,她都还是视若珍宝般地不舍得吃掉。

耶稣也好,菩萨也罢,能实现她心愿的就是好神仙。

林渝对此嗤之以鼻,不过她也知道周韵诗现在就这么一点追求,所以在打击她的措辞上稍微婉转了一点:“就只是搬到同一层了而已,又不是在同一班。韵诗你说你当初求佛祖保佑的时候怎么不求它直接拆掉七班,再把清和分到我们班里来呢?那样多直接。”

“可七班每次期末考平均分都是年级第一,这样的要求是不是太难为菩萨了?毕竟我还有很多愿望希望他们能帮我实现呢。”周韵诗竟然认真回答了这个问题,这让林渝着实不知道要如何回应。

得,她还为神仙考虑上了。

搬到同一层之后近了自然有近的好处。现在七班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周韵诗第一时间就能知晓。这其中包括但不仅限于江清和的任何动向。

谁又来给他送情书了,谁又来约他出去看电影吃饭了,谁又来找他借书借试卷了……周韵诗趴在窗口一探头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她的三个朋友第一次这么直观地领悟了什么叫“监守自盗”。贪官掌管金库钥匙,大抵就是如此吧。

时间从这里开始就像是按了快进键一样飞快流逝。

规律且枯燥的高中生活在那段时间里并没有出现什么小插曲。周韵诗的生活归结到一起就是每天上完八节课后放学回家和江清和聊天,每天在教室看着林渝和林若安暗戳戳地眉来眼去以及应付越来越频繁的考试。

那些事情记录到日记本上,就是千篇一律的流水账,总之没有什么惊天动地。

不对,倒是有一件事确实惊天动地。

在距离高考不到一百天的时候,高三有个学姐因为顶不住升学的压力,爬上了五楼教学楼的楼顶。她飘飘欲坠地笔直地站在那里,从高一高二这边的教学楼可以清晰地看到她的一举一动。

几乎在她站在楼顶上的那一刻,就有同学大喊有人要跳楼。老师根本拦不住冲出教室围观的同学。他们班的班主任拿着大喇叭在楼下冲她大喊,让她冷静一点。

老师把嗓子都喊哑了,那个学姐依然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学校里来了好几辆警车,警车的警报声整个学校都能听见。校长和教导处主任齐齐出动和警察在交涉,那个从来没有露出过慌乱神色的校长,紧张得连站着都要有人扶着。

那可能是若水一中有史以来最混乱的时候。关于那个学姐的八卦迅速从高三那边传到了高一,所有人都在讨论她究竟为什么站上了楼顶。最后还是一个学长,传说中她的前男友把她从上面劝了下来。

学校里流传了各种关于这个学姐的故事。有说她是因为模拟考成绩不理想,有说她是因为和男朋友分手。尤其是后面的故事,给了人更多以讹传讹的联想空间,甚至连为什么分手都有六七种说法。

那个学姐后来再也没在学校里出现过。周韵诗偶尔会透过窗户看看她之前站过的那个楼顶,很难想象她当时站在上面,会是一种多么生无可恋的心情。

这场风波过后,周韵诗怀揣着极其认真的态度跑去七班找过一次江清和。她看着他,用认真严肃的语气告诉他,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要好好活着。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就扯到了“人生苦短”。在这个四个字后面,她几乎要脱口而出“所以我们要及时行乐”。

如果那时候她再冲动一点,她肯定就要告白了。可惜,她的理智在“所以”两个字出口的时候就回来了。她最后说的是“所以,你千万不能跳楼”。

江清和以一种奇怪的眼神打量着周韵诗,在迟疑了几分钟后冲她点了点头:“放心吧,不会的。”

也是,像江清和的人生,所有的荆棘和挫折都该为他让道,能让他崩溃的事情少之又少,她明显是杞人忧天。

可是在回去的教室的路上,周韵诗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即便如此,她还是怕啊。她怕她喜欢的人会过得不好,怕他不快乐,怕他悲伤,怕他无法得偿所愿。

她真想为江清和筑造一座保护墙,最好什么妖魔鬼怪都近不了他的身,然后他能永远自在快乐。

她真是一个伟大的人。

……

童话故事总是喜欢以美好结局收尾,无一例外的都是公主和王子在历经千辛万苦后从此在城堡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没人会去写婚后生活里的鸡毛蒜皮、两人的争执和分歧。那些不利于幸福的因素只要不写出来好像就通通不会存在。

回头看这段感情时,周韵诗也曾以为自己会是故事里的女主角。那时全篇故事都以她为主角视角展开,她的世界里播放的是她如何一步步接近江清和,又慢慢和他走到一起的画面。

即便是有些丢脸的开始,可她是主角,写到她身上的就是一个津津乐道的故事。那时她的喜欢表现得明目张胆,害怕他知道的同时又生怕他不知道。在反复拉扯之间多巴胺的分泌达到顶峰,生活只剩下有点快乐和非常快乐。

只可惜,林若安和何桐早跟她说过,像她这样的女孩在喜欢江清和的人里数不胜数。她到底不过是一个路过的无足轻重的甲乙丙丁,顶多算个有点姓名的配角。

真要说起来,他们后来也算是和平分手。没有烂俗的第三者插足剧情,没有家人的百般阻挠,甚至都没有大吵大闹。

其实倘若那时候两人真的能够大吵大闹一回,心可能死得也没那么透。毕竟还有争吵的余地,就说明在当时的情况下还有问题解决的可能。

可当时就只是时间到了,一个人要往左走,一个人还停留在原地,然后必须要在人生岔路口分道扬镳,即便不死心也无可奈何。

再往回看,周韵诗愈发觉得当年自己和林渝躲在被窝里说的那些悄悄话更像是一语成谶。

那是高二下学期的寒假,林渝跑来她家和她一起住,两人窝在床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学校里的八卦。

那个夜晚月色皎洁,整个房间没有开灯却也笼罩在银色的光下。林渝躺在她身边轻声问她:“韵诗,我其实一直都很好奇你到底喜欢清和什么?”

这个问题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她也曾无数遍地问过自己,但她只记得自己那一次的回答:“喜欢清和还需要理由么,为他这样的男生心动难道不是很理所当然的一件事么?”

也许在后来,她在生活的细枝末节里抠出过很多他也爱她的证据,足以证明她的喜欢有理可依,但这些都抵不过最初的那阵心动。毫无理由的,不图任何回报的,只因他是江清和而产生的最单纯的心动。

林渝那时劝她,说谈恋爱是世界上最需要势均力敌的一件事,两个人在一起的原因只能是因为彼此相爱,而不是他愿意接受并且理所当然地接纳你的妥协。

林渝苦口婆心说的话一定是有道理的,她相信。但她没有听。

在那一刻,周韵诗想的是如果命运愿意成全她和江清和,她愿意当那个永远妥协的人。

只要它能成全。

后来在一起的几年时光里,她做到了不去计较在这段感情里的得失,也不介意自始至终都是她爱江清和比江清和爱她要多。她尝到了和他在一起的甜头,所以到最后哭得死去活来的人是她,她也愿意认命。

她花了很长时间才慢慢从这段感情里走出来,开始学会接受恋爱的失败,接受自己的平庸和普通,也明白即便一开始便明知是黄粱一梦,梦醒时也还是会痛。

现在她的生活已经重回了原定的轨道,每日按时上班打卡,有空便和三五好友去各地旅行,也见识过了不同风景和人,终于不再每日以泪洗面,不再像祥林嫂一般对曾经的美好念叨一遍又一遍。

这样的日子里就算没有江清和,又有什么不好呢。

重新认识?不,她才不要和他重新认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第十三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小船三年又三年

北岛长夜

狩心游戏

第八年新婚

如何饲养恶毒炮灰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月色如初
连载中三点四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