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海龙降临

这种感觉让他着迷。

在这里,他不需要与任何人进行那些令人疲惫的社交互动,不需要忍受他人的体温、气味和过度的情绪表达。他只需要与数据对话,与系统共舞。这才是真正纯粹的、理性的、美的体验。

"报告!台风'海龙'眼壁结构开始出现不对称变形!"

一名年轻的分析师突然高声汇报,声音里压抑不住兴奋。他叫张宇航,二十四岁,刚从北京气象学院毕业两年,是团队里资历最浅的成员之一。此刻他的脸上写满了激动,甚至离开座位站了起来。

"中尺度涡旋解体率达到预期值的127%!能量耗散速度比模型预测快了18%!"

控制大厅内响起一片低呼。几名技术员相互交换眼神,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

陈子文扫了张宇航一眼。

那是一种很短暂的目光,但包含的信息量却很丰富。他看到了这个年轻人脸上的兴奋,看到了他因为过度激动而微微发红的脸颊,看到了他身体前倾、双手握拳的姿态。

多么幼稚的情绪外露。

陈子文想。这个年轻人还不明白,在这个行业里,情绪是弱点,激动是业余的表现。真正的专业人士应该像精密仪器一样,不受情感波动的影响,永远保持最优的运行状态。

但他没有说出来。相反,他对着张宇航点了点头,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温和的、鼓励性的微笑。

"干得好,张博士。继续监控数据。"

张宇航的脸更红了,显然对这个难得的赞许感到受宠若惊。他用力点头,快速坐回自己的工作站。

陈子文收回目光,继续操作着界面。

他刚才的微笑花费了零点三秒,调动了颧大肌、笑肌和眼轮匝肌的协调收缩,展现出了恰到好处的"领导关怀"形象。这会提升团队的士气,强化他们对自己的忠诚度,同时也会在镜头前塑造出一个"温和而有人情味"的公众形象。

一举多得。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全息屏幕上的紫色气旋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瓦解。风速从18级跌至15级,又从15级跌至12级。眼壁崩塌,螺旋雨带断裂,整个台风系统像一个被慢慢放气的气球,逐渐失去了那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陈子文的手指在界面上划出最后一道指令。

"引导路径修正,目标海域:马里亚纳海沟以东,北纬15度,东经145度。确保残余云系远离所有人口密集区。"

卫星云图上,一条虚拟的红色轨迹延伸出去,指向那片深达万米的海沟上空。那里是地球上最荒凉的海域之一,方圆数百公里内没有任何岛屿或航线。

"海龙"的残骸将在那里安静地消散,不会再威胁任何人。

当最后的指令确认完成,控制大厅内终于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技术员们脱力地瘫倒在椅子上,有人相拥庆祝,有人激动得眼眶湿润。连一向严肃的高级工程师老刘都露出了笑容,用力拍着身旁年轻人的肩膀。

陈子文站在这一切的中心,静静地看着。

他感觉到一阵轻微的生理性不适。这些人的情绪太过外放,太过混乱,太过……动物性。那种毫无节制的喜悦,那种肢体接触,那种集体性的情感宣泄,对他来说都像是某种低级的、原始的行为模式。

但他让这一切继续。因为他知道,这种时刻是必要的。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他们需要这种集体仪式来释放压力、强化归属感。而作为领导者,他需要展现出对这种情绪的"理解"和"包容"。

陈子文后退半步,抬起右手,缓慢而精确地调整了一下领带结。

它在刚才的操作中松开了大约零点三厘米——这是生物监测环记录下的数据。这种微小的失序让他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不适,就像有一根细小的刺扎在意识深处。他必须立刻纠正它。

当领带重新恢复到完美的45度角,领带夹的位置精确对准第四颗纽扣时,那种不适感才终于消失。

量子镜头正在捕捉这一刻。陈子文知道,此刻有数十亿人正在看着他。于是他允许自己的嘴角再次上扬,展现出一个经过计算的、谦逊的微笑。不是那种夸张的、得意忘形的笑容,而是一种含蓄的、"完成了应尽之责"的满足感。

恰到好处的人性化,但不过分。

这是他花了三年时间,在镜子前练习了数千次才掌握的表情。

"女士们,先生们,"他对着镜头说,声音温和而坚定,"'海龙'已经被成功引导至安全海域。危机解除。感谢各位的信任和支持,也感谢我的团队的辛勤工作。这是科学的胜利,也是人类团结的胜利。"

完美的结束语。既谦逊又自信,既归功于团队又强调了个人作用,既感性又不失理性。

全息屏幕的弹幕瞬间被刷爆:

"陈博士太棒了!" "人类之光!" "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爱你陈子文!!!"

陈子文关闭了镜头连接,转身离开中央控制台。

背脊挺直,步伐精准,每一步的距离都精确到厘米级。他穿过依然沉浸在庆祝中的人群,没有停留,没有参与。几名技术员看到他走来,自动让开道路,用一种混合着敬畏和崇拜的目光目送他离开。

他走进了自己的私人办公室,门自动在身后关闭,隔音材料将外面的喧嚣彻底阻断。

房间里只剩下空调系统的轻微嗡鸣,和他自己的呼吸声。

陈子文走到落地窗前——虽然这里在地下百米,但全息投影技术能够实时显示地表的景象。此刻,"窗外"是东海的夜景,城市的灯火在海岸线上延伸,美丽而脆弱。

他解开领带,脱下西装外套,整齐地挂在衣架上。然后他走到办公桌前,打开了一个加密的通讯频道。

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中年男人的脸,五十岁左右,灰白的头发,深邃的眼窝,穿着联合国气候安全理事会的深蓝色制服。

"精彩的表演,陈博士。"那人说,声音里带着一丝玩味,"全球舆论指数上涨了22个百分点,你现在的支持率比三个月前高了整整18%。"

"只是做了该做的事,理事。"陈子文平静地说。

"该做的事?"男人笑了,"你知道,我们刚刚收到了来自东京、首尔和马尼拉的正式感谢信,三个国家的总统都提到了你的名字。还有十七家跨国集团表示愿意增加对'盖亚'项目的资金投入。"

"这对整个项目都是好消息。"

"对你也是好消息,陈博士。"男人顿了顿,"十一月的理事会换届投票,你的名字会出现在候选人名单上。如果一切顺利,你将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理事会成员。"

陈子文的表情没有变化,但他左手腕上的生物监测环显示,他的心率在那一瞬间跳升了八次。

"我会继续努力,不辜负组织的期望。"他说。

"我相信你会的。"男人说,"不过有件事需要提醒你——你的一些同行对你的崛起速度感到……不安。特别是欧洲那边的几位老资历。"

"我明白。"

"保持你的风格,陈博士。冷静、专业、不卷入任何政治纷争。让你的成果说话。"

"是的,理事。"

通讯结束,屏幕暗了下来。

陈子文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

此刻,没有镜头,没有观众,没有需要维持的形象。他允许自己的面部肌肉彻底放松,那些精心控制的表情终于卸下。

他想起刚才控制大厅里那些人的欢呼,想起张宇航脸上的激动,想起林悦眼中的担忧。他们的情绪对他来说都是那么陌生,那么……多余。

他不需要那些。他不需要归属感、不需要情感连接、不需要被人理解。他只需要权力。权力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理性的、可量化的、值得追求的东西。

而他正在一步步接近它。

陈子文睁开眼睛,目光落在办公桌上的一张照片上。那是他五年前的一张宣传照,西装革履,微笑温和,看起来像一个值得信赖的领导者。

他看着照片里的自己,突然想到了一个词:面具。

但随即,他摇了摇头。不对。那不是面具。

那是他选择呈现给世界的版本。而在这个时代,选择呈现什么,本身就是一种权力。

窗外,那些被他拯救的城市依然灯火通明,数百万人正在庆祝劫后余生。

而陈子文坐在地下百米深处,独自一人,计算着下一步棋该怎么走。

欢迎来到他的世界。一个由算法和野心编织的、冰冷的新秩序。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六十二年冬

狩心游戏

臣妻

貂珰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孕夫(BL)
连载中苋菜能不能做咸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