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二十三章

“沈小娘子自回了客栈便回房间了,也未见她出门。”苍平回答。

“通知冯将军,未初出发。”

***

房门轻轻被叩响,雁随拉开房门,和李绪正对视。

“殿下是要准备出发了吗?”她轻声问道。

“未初再走。”李绪指了指屋内,“有些话想问问沈小娘子。”

雁随侧身让开:“殿下请。”

李绪迈了进去,在桌边坐下,雁随关了房门,在他对面寻了个椅子。

“我记得沈小娘子今年应是双十?”

雁随抬眸,眼下有些青黑,但双目清明,她缓缓开口说道:“说来其实是二十一了。我师父说捡到我时,我瞅着应是六岁。”

李绪有些惊愕:“叶姨从未说过。”

雁随却笑得轻松:“师父不愿说这些,她捡到我时我撞了脑袋,好多事记不太清了,只有随身的帕子上绣了大雁和“沈”字。”

李绪正欲行礼道歉,却被雁随制止。

“无妨,我本就不在意这些,说来师父让我护送殿下归京也是替我着想,”雁随顿了顿,声音有些低沉,“毕竟她捡到我时正是在许州附近,想着我万一能记起一些,还能寻回家人。”

“若有需要,还请沈小娘子尽管开口。”李绪许下承诺。

雁随点了点头,语气松快:“毕竟殿下还欠我人情。”她接着又问道:“殿下可还有什么要问的?”

“是想问问平日里,叶姨可有提起过燕家?”

雁随摇了摇头,脸上略带歉意:“这乃师父的私事,还望殿下见谅。”

李绪沉吟片刻,说道:“是我失礼了,还请沈小娘子不要怪罪。”

“不过也并非不能说,师父曾说过,殿下如有疑问,必定知无不言。”雁随话锋一转,“殿下可知师父同郑家有旧?”

“听我母亲隐约提起过,叶姨似是郑老将军膝下长大的。”

雁随轻轻摇了摇头,说道:“其实算不上,师父的父亲是郑老将军的副将,十三四岁的时候父亲战死,母亲也丢下她和弟弟殉情。”

“后来,郑老将军收留了他俩,但师父倔强,不愿认郑老将军做父亲,于是便拜了师。”

“师父自小便练剑,在郑老将军的指点下剑术更是突飞猛进。”

“叶崧则不同……”雁随伸手倒了杯茶饮了一口,挑了挑眉说道,“您可别见怪,师父说虽然叶崧是长辈,但叫他叔父他也听不见。”

“叶崧自小体弱,但爱书如痴,师父又经常出门游历,同他不太亲近。”

“后来叶崧入了上京,因年轻郑老将军便让他沉淀几年,并未科举。叶崧由郑老将军亲自举荐,入了老将军外孙——先太孙府内做了幕僚。”

李绪提起茶壶,往雁随手边茶杯续了半杯茶水,说道:“直到修远三十四年,听闻幽王谋反,郑老将军过世,幽王一脉全部伏诛。”

雁随并未看向李绪,而是盯着手中茶杯,说道:“是,师父六月接到消息,说太子被废,同太子妃、太孙和太孙妃囚于东宫,便从燕州赶到上京。”

“师父想救出叶崧,毕竟她的身手便是大内也去的,区区死牢算什么。”

“但叶崧不愿,他说他愿以死证明清白。”

“师父骂他蠢,人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他只说了句——”雁随顿了顿,轻声笑道,“‘悲申徒之抗迹[1]’,不若死谏。”

“一日之后,她便听闻叶崧撞墙而死,被丢到乱葬岗了。”

“奈何命硬,师父准备将他刨出来带回平关之时,发现他竟有微弱的脉搏,但是无论怎么扎针都不愿醒。”

“师父只能将他带回临山,师父曾立过誓言,若有生之年终老时,定是归根平关。”雁随放下茶杯,倒扣过来,“更何况,郑老将军过世,师父更想替他守着平关。”

“这便是我所知道的师父和郑家之事,至于师父与云城之事,她从未和我提及,只是让我路过燕家时祭奠一番。”雁随柔声说道。

李绪思考良久,缓缓开口道:“欠下沈小娘子许多人情,他日若需助力,某在所不辞。”

雁随扬起脸,脸上尽是揶揄:“那劳烦殿下,下次再烤几次鱼吧。”

***

李绪从雁随房内出来,青河已在门外候着。

“主子。”

“不必再查了。”

“是。”

如他所料,城南之事定是雁随手笔。至于她因何行事,结果也已明朗,只是……另外一人,究竟是谁?

***

昨夜,雁随用完馄饨并未睡着,而是找出了一件白麻衣服换上,提着残星剑翻窗出去了。

燕家老屋,近十五年未被修葺,院内杂草丛生,雁随勉强才找到下脚的地方。

她正想着进屋,却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

“小丫头,你若是推门,这屋子指不定要倒了。”

雁随转过身,残星顺势出鞘,剑尖指向眼前人。

“原来是阿翁啊。”雁随剑意未收。

同着麻衣的吕攸轻轻偏头,又指了指离他脖颈不过两指处的残星,说道:“小丫头,见面就拔剑可不礼貌。”

雁随微微眯眼,问道:“你究竟是谁?”

吕攸见她剑意略收,往后退一步后说道:“同你一般,燕家旧人罢了。”

“我不过受人所托。”残星归鞘,雁随转身看向屋子,“并非燕家旧人。”

吕攸往前,站在雁随身边,开口道:“殊途同归。”

雁随不欲与他多争辩,道了句“您随意”,便翻了窗户进屋。屋内倒不杂乱,只是积了一层厚厚的灰,她扫视了一番,最后目光定在了头顶上写着“赤胆忠心”的匾额上。

她嗤笑一声,轻轻跃起将匾额摘下丢在桌上,积年的灰尘扬起,而后又跳了出去。

“您怎么还不走?”雁随出来见到吕攸仍在,面无表情道。

“门口匾额都没了,”吕攸正擦着不知从哪冒出来的一块匾额,开口回道,“这匾额怎么被收起来了,害得老朽好找。”

雁随垂眸看了一眼,说道:“这如今已不是燕家的宅子,自然不能挂燕家的匾额。”

吕攸勉强捯饬干净了匾额,不赞同地看了一眼雁随:“你这小丫头说话怎么比前几日不中听了,前几日还会乖巧地叫阿翁,如今怎的这般冷漠。”

雁随抬起下巴示意吕攸腰侧的九节鞭,冷淡说道:“阿翁不也捏着九节鞭吗?若是鞭子抽过来,怕是我少不得躺上几天。”

“小丫头倒是谨慎,”吕攸气沉丹田,边扶起匾额边说道,“现下我没有多余的手抽鞭子了,那问问你到底是受谁所托。”

雁随不冷不热道:“谁知道你是想念旧还是趁机斩草除根,真把我当两三岁孩童了。”

吕攸抬起匾额,说道:“来搭把手呗,老朽一把年纪了,哪里能斩草除根。”他微微颤颤,勉力保持着。

雁随深深吐出一口气,大步跃过帮忙举起匾额。

“要放哪?”

吕攸指了指门上,雁随有些想丢了这块匾额,但还是忍了下来。

两人一同将匾额挂了上去,雁随跳下来,转身正欲离开。一阵鞭风向她背后扫来,她侧身躲过,抽出残星。

“阿翁,偷袭可不是君子所为。”雁随懒洋洋道。

“不过试试身手罢了。”吕攸攻势不减,九节鞭如蛇般缠了上来。

雁随后退半步,手腕微动挽了个剑花,将九节鞭缠在残星上。她趁势用力一拉,吕攸有些脱力,被拽得踉跄了一步。

“阿翁身手确实不怎么样。”

吕攸倒是头回被个二十来岁的小丫头点评身手不行,一张老脸暗自红了,心想真是丢人。

“不过试试罢了。”边说他边手上发力收回九节鞭,迅速转身后甩出九节鞭扫向雁随下盘。

雁随反应极快,她以剑撑地跃起,躲过的九节鞭缠在残星上。

吕攸握住九节鞭另一头,扯过残星。

雁随并未松开残星,而是借力冲了过去,眨眼之间,她左手上的剑鞘已至吕攸命门。

吕攸开口问道:“你到底是什么招数?既像燕家又像郑家?”

“怎么,会使剑的偏是这两家的吗?”雁随见吕攸松开鞭子,面上也服了软,便收回了剑鞘,“不能是自学的吗?”

吕攸哼了两声:“夸你天赋异禀罢了。”

“多谢阿翁慧眼识珠。”雁随将残星收回鞘中。

“可你若非燕家和郑家人,为什么要来着。”吕攸目光如炬,手指向了头顶上的“燕家”。

“旧人所托。”雁随左手握住残星,右手点了点屋门,“朱砂的手段过于老套了。”

夜色下,门上的“燕”字隐隐,吕攸又听见雁随说话。

“取些曾青和铁粉,待到天刚亮露水浓时才显得诡异。”说完她丢了两个纸袋,吕攸伸手接住,“送阿翁您了,我先走了。”

“不过提醒您一下,”她指了指石狮子旁边,“有个打更的阿翁方才就被吓晕了。”

吕攸望着雁随的背影,捏着手中的曾青和铁粉,深深叹了一口气。

他扶起打更人,嘟囔道:“这叫什么事儿。”

***

未初,李绪一行人从云城出发。雁随并未同李绪乘车,而是骑马同行。

出城时,她驾着马,回头地望了一眼天空。空中群鸟飞过,是一片安静祥和。

群燕辞归,大雁南翔[2]。

雁随宝宝昨晚熬夜,今天白天补觉!

雁随宝宝小剧场上线:我是甜妹→我装哒!

***

[1]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屈原《九章》)

[2]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鹄南翔一作:雁南翔)(魏晋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第二十三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池南春水

经年烈酒

陷落春日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别那么野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云山过
连载中景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