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秦地石鼓鸣

如果这背后牵扯的利益更加复杂,也许牵扯其中还是他接触贵人,由此脱身寒门的大好时机。

如此劝说着自己,徐茂带着自家仆从问着路走向了上任县令安置流民才建起来的新村落——新安村。

等他看得见村落时,自己都分不清自己到底时凭着最初的一点不忿到此,还是后来那些真假难辨的功利心坚持到了这里。

在走进新安村那几栋看着就不大牢固,让人不免担忧是否能扛住秦地冬日的寒风的房屋前,徐茂先因为路边传来的几乎嘶哑的婴儿哭声而转过了头。

他情不自禁因为婴儿的哭声上前了几步,接着就看到一个枯瘦妇人在将自己同样干瘪的乳|房向着怀里哭喊声音都嘶哑艰涩的孩子嘴里塞着,但是因为是在吸不出奶来,不管她怎么安抚,回应她的都是不知事的小幼儿的不满。

于是妇人也坐在田埂间,呆滞的双眼中渗出了泪来。

徐茂有些尴尬地侧了侧头,他知道一些乡野妇人又要哺育幼儿又要下地劳作,总是有些不谐之举,但读了这么多年圣贤书,这样的事他确实是第一次遇到,要出口招呼对方时甚至一时想不出该如何称呼。

最后他礼貌地说,“夫人,孩子幼弱,不好受饿,不若夫人先用些吃食?”

说话间他将刚才出门路上仆从买来的炊饼递了出去。

徐茂把手伸得笔直,尽量不要再接近这个妇人,眼睛也克制地看着妇人头顶偏上的位置,如此他也看到了那妇人只是呆愣愣摇了摇头,好像还没从之前的悲伤中回过神来。

徐茂无法,想关心这妇人与孩子的具体情形,哪怕他们不是新安村的居民,但在此处也定然是他如今治理的当亭县治下百姓,但这种情形他与仆从都是男子,如此又实在不算有礼。

于是他把饼同打包的布巾放在了妇人面前的地上,往后退走而去。

这时一个去过县衙里的壮妇从村里走了出来,一看见徐茂这一身士人衣冠,再加上前不久才见过,她远远地就冲着村里喊着,“新来的小县尊来了!”

那壮妇夹杂着方言的喊声,徐茂都还没听太明白,干瘦妇人的眼睛却终于渐渐聚焦到了徐茂身上,循着壮妇喊声转头的徐茂并没有看见,但是等那个比他干瘪太多的妇人扑上来扼住他的脖子的时候,他在干瘦妇人之前一直呆滞的眼中,看到了几乎要将他焚尽的怒火与疯狂。

徐茂一时之间就这样被那干瘦的双手死死扼住脖颈,发不出声音,惊愕的大脑也指挥不了他做出什么反抗。

不过一直跟在身边的仆从还是及时出了手。

干瘦妇人虽然一瞬间爆发出来恐怖的力道,但是她毕竟饿得干瘪,现在一丁点奶水都挤不出,现在今天还没有吃上饭,最终还是被徐茂的仆从拉了开来。

徐茂刚呼吸上一口新鲜空气,就被救下自己的忠仆拉着狂奔起来。

原来村里的人远远看到干瘦女人衣衫不整地与徐茂这个外来男子扭打一处,也想不起来之前在县衙前徐茂的态度还算得体,只觉得这又是一个虚伪狗官,本来看到徐茂时声音还带了些喜意的壮妇离得最近,已经竖着眉毛以最快的速度追了上来。

徐茂的仆从眼见此处必然无理可说,只能拉着自家主人狂奔而逃。

----------------

注:

1.《大清一统志》(此书是清代官修的一部地理总志)(找到了一本很有用的书,感谢“识典古籍”,搜古籍好方便,但我真的没准备认真考据来着。。。现在都有点不知道故事怎么写了,像在写综述。)

冀县故城,在伏羌县南。

注:史记秦本纪:“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后汉书五行志:“王莽末,天水童谣曰:出吴门,望缇群。”吴门,冀郭门名也;缇群,山名也。后汉建武八年,隗嚣将玉元等自西域迎嚣归冀。九年,嚣死,嚣子纯降,自是遂为天水郡治,后为凉州治。建安十七年,马超杀凉州刺史韦康,据冀城。康故吏民杨阜、姜叙、梁宽、赵衢等合谋杀超,超奔汉中。晋书地理志:“太始五年,置秦州,镇冀城。泰康三年罢。”隋书地理志:“天水郡,统冀城县,后周废入黄瓜县。大业初,改曰冀城。”元和志:“县东南至秦州一百二十里。后魏以冀为当亭,周为黄瓜。”隋大业二年,改为冀城。唐武德三年,置伏羌县,县城本秦冀县也。寰宇记曰:“唐初于伏羌城置伏羌县,天宝后,陷吐著。宋建隆三年,秦州上言,吐蕃尚波于等进纳伏羌县地,因旧城置砦。”九域志:“熙宁三年,以伏羌砦为城,在秦州西九十里。”元史地理志:“伏羌县本属砦,至元十三年,升县。”通志:“故冀城,在县南五十步。又旧土城,在县南,与县城相连,宋曹玮所筑。”

当亭故城,在伏羌县南。

注:后魏太平真君八年,以故冀县地置当亭县。水经注:“藉水东历当亭川,即当亭县治也。后周省入黄瓜县。”旧志:“当亭城,在秦州西南一百三十里。通志:有黄瓜城,在县西南四十里,盖即当亭城也。”

2.《水经注 卷四十》

朱圉山在天水北冀城南,即冀县。山有石鼓,开山图谓之天鼓山。九州害起则鸣,有常应。又云:石鼓山有石鼓,于星为河鼓,星动则石鼓鸣,石鼓鸣则秦土有殃。鸣浅殃万物,鸣深则殃君王矣。

朱圉山在天水北边、冀城南边。

冀城就是冀县。山上有石鼓,所以《开山图》称这座山为天鼓山。天下九州发生灾祸时,石鼓就会鸣响,大多是应验的。

又说:“石鼓山上有石鼓,与天上的河鼓星对应,星动时石鼓就鸣响,石鼓鸣响就意味着秦地有灾祸。

声音小,灾祸殃及万物;声音大,灾祸殃及君王。”

《水经注 卷十七》

汉成帝鸿嘉三年,天水冀南山有大石自鸣,声隐隐如雷,有顷止,闻于平襄,二百四十里,野鸡皆鸣。石长丈三尺,广厚略等,著崖胁,去地百余丈,民俗名曰石鼓。石鼓鸣则有兵。是岁,广汉钳子攻死囚,盗库兵,略吏民,衣绣衣,自号为仙君,党与漫广,明年冬伏诛,自归者三千余人,信而有征矣。

3.《汉书》

成帝鸿嘉三年五月乙亥,天水冀南山大石鸣,声隆隆如雷,有顷止,闻平襄二百四十里,野鸡皆鸣。石长丈三尺,广厚略等,旁著岸胁,去地二百余丈,民俗名曰石鼓。石鼓鸣,有兵。

是岁,广汉钳子谋攻牢,篡死罪囚郑躬等,盗库兵,劫略吏民,衣绣衣,自号曰山君,党与寖,广。明年冬,乃伏诛,自归者三千余人。

后四年,尉氏樊并等谋反,杀陈留太守严普,自称将军,山阳亡徒苏令等党与数百人盗取库兵,经历郡国四十余,皆逾年乃伏诛。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秦地石鼓鸣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六十二年冬

狩心游戏

貂珰

臣妻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载酒江湖行
连载中当垆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