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专属拯救系统0207”

他这个二哥只比大哥小了一岁,大哥在一岁多的时候就因为一场高烧烧坏了脑袋,发育迟缓,头脑也不太灵光,被欺负了只会哭,甚至更多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被欺负了。

他这个二哥一向是最护着大哥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原则的护,半点见不得大哥被欺负,更见不得大哥哭。

所以他二哥从小到大都在和人打架的路上,骂他大哥傻子的,和二哥年龄差不多或者比二哥大的人,二哥就会自己上,比二哥年龄小的孩子,二哥就会让他“这具身体”代劳自己则在一旁盯着,至于那些没教养的大人,二哥就会把账算在他们的孩子或者弟弟妹妹身上。

就这样,不知道什么时候二哥就成了十里八乡的“老大”,再也没有一个人敢当面喊他大哥“傻子”“白痴”,二哥也因此受到了堂哥战友的赏识,从而进入了部队。

记忆里,二哥秦家宁是“这具身体”从小最佩服的人,这种敬重和亲近更甚于父母。

他们三兄弟年纪都差不多大,在一个孩子身体有问题的时候,父母会自然而然地把更多的目光和心力放在生病的孩子身上,这可能说不上是偏心,更多的是作为父母的本能。

更不要说“这具身体”的爹娘本身就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地里,田里的庄稼是他们一家赖以生存的根本,他们也无暇顾及几个孩子。

再者农村的孩子本来就是散养的,大的带着小的,小的带着更小的,家家户户都是如此。

他的二哥,就成天领着他们在村子里和山里各种乱窜,说“这具身体”和大哥是二哥秦家宁带大的也不过分。

“快了,二哥当兵都四年了,原本去年就能请假回来的,但,爹娘...给二哥发了电报没让他回来,怎么着,今年过年也该回来了。”

秦家承对着有些低落的秦家安安慰道:“二哥可舍不得大哥你,要是他知道大哥这么想他,肯定现在就往家走了。”

“嗯!安安想他了,二弟,过年回来。”秦家安一脸骄傲地点头肯定。

秦家承看着笑的骄傲的秦家安,无奈地想着:凭借已知的记忆,他也知道,他那个二哥恐怕把仅有的温柔都给了他大哥,所以面对二哥,他这大哥这底气足着呢。

“二哥?”秦家粮带着一丝疑问、不确定且好奇,蹦出来一句。

秦家承低头看向怀里的秦家粮,还在一抽一抽的,瞅着可怜巴巴的,但身体却坐得板板正正,一脸认真的样子,也不知道听了多久了,能不能听得懂。

也是有效参与了,这不,现在已经跃跃欲试地加入他们的对话了。

“嗯呢,是咱家老幺的二哥,三哥都忘了,老幺还没见过二哥呢。

“等你二哥过年回来了,让他给老幺包个大红包。二哥力气可大了,到时候让他带着你玩飞飞,再让他去山里猎只兔子和野鸡,三哥给你们做红烧兔肉和扒鸡。”

秦家承说着说着自己都咽了咽口水,看来确实很久没有摄入油水了,他“这具身体”都在叫嚣着“吃肉,吃肉”了。

“嗯,二哥回家!”秦家粮一脸向往,他有点遗憾,长了三年的脑子里怎么没有关于这个二哥的印象呀,这个没见过的二哥可真厉害呀。

“嗯嗯,二哥去当兵这么些年,还没见过你和康康呢。

“诶?不对,大哥,康康呢,康康哪儿去了?”秦家承焦急地问秦家安,他记得自己应该还有个五个多月大的侄子,别晕过去几天,把大侄子给丢了。

“康康?哦,对了,大娘把康康抱走了!我去告诉大娘,弟弟醒啦!!”

还好还好,没丢。

“诶!大哥慢点……”,秦家承来不及阻拦,秦家安已经快速冲了出去,望着还在“咯吱咯吱”响的门,他嘴角不自觉上扬。

他低头看了眼在揉眼睛,隐隐有些困意的秦家粮:“老幺,瞅你大哥这着急忙慌的,还好没把你大侄子给丢了。”

秦家承扯了扯身上的被子,盖在秦家粮身上,再顺手掖了掖被角,然后动作轻柔地拍着秦家粮的后背开始哄睡,秦家粮闭上了双眼,但两只小黑手依然紧紧拽着他胸前的衣服。

秦家承长长地吐了口气,微闭了闭眼,这才有时间开始快速整理脑袋里关于这个时代的记忆。

让他绝望的是,今年是1961年,不过他也庆幸,还好是1961年末。

这场持续了三四年之久的大灾荒到了现在也终于到了尾声,总归还是有盼头的。

秦家承“这具身体”的父母就是在这场灾荒中没的,不仅仅是他的父母,他们大队里这三年家家户户都有人因这场灾难死去,这些死去的人最终汇聚成后世地方志里看到的“非正常死亡人数”的数字。

他们大队叫朝头湾大队,隶属于G省高阳市安平县虎踞口人民公社,大队下面有八个生产大队,秦家承家是第四生产大队的。

嗯确定了,是他不认识的省市县。

沙河流经安平县,在虎踞山脚下恰好拐了个弯,从山顶往下看就好像是一个,人歪了歪脑袋的形状,故名朝头湾。

他们大队就在虎踞山脚下,虎踞山不是一座山,或许称之为延绵起伏的山脉更为合适,相传每座山头上都盘踞着一头老虎,虎踞山也因此而得名。

秦家是七八十年前逃难过来的,据说他们家祖上也是坐拥千亩良田的大地主,只不过因为太爷爷吸大烟的缘故把家产败光了,各种机缘巧合下,他的大爷爷秦关木无奈带着两个弟弟秦关林和秦关森落户在了朝头湾。

排行老二的秦关林就是“这具身体”的爷爷,奶奶姓徐,徐和苏是朝头湾的两个大姓。爷爷奶奶总共生了五个孩子,三个大的幼时夭折了,只剩下他的大伯秦江回和父亲秦江来活了下来娶妻生子。

“这具身体”的大娘叫徐槐花,和他奶奶是本家,大伯和大娘生了两个儿子和四个女儿。

大儿子秦家国今年二十七岁,十七岁从军,现在是副营长,四年前和他们团长的女儿-江静姝成婚,婚后一年生了一个儿子秦跃进。

三个大的女儿都相继嫁人了,只余下十七岁的四女儿秦春梅还未出嫁,以及十三岁的小儿子秦家民尚在读书。

“这具身体”的父亲叫秦江来,母亲叫张小碗,是隔壁大队的,也是自他大爷爷开始,秦家第一个娶非本村媳妇的人,不过也大差不离,张姓也是隔壁大队的大姓。

“这具身体”的爹娘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他大哥秦家安、二哥秦家宁、他和幺弟秦家粮。

这一年,“这具身体”相继失去了娘、爹和大嫂,十六岁的他连着办了三场葬礼。

给大嫂办完葬礼后的他内心无比悲愤,他不明白他们家落得今天这步境地,究竟是哪一步做错了。

是他娘不幸在灾荒前夕生了个幺儿吗?

还是他爹娘禁不住亲戚的“恳求”,然后顺坡下驴给“傻了的”儿子娶了个媳妇儿吗?

亦或是他大嫂不忍娘家爹娘、兄弟姐妹被饿死,把自己的口粮偷偷分了一半给娘家,又出于愧疚,把另一半又分了些丈夫和小叔,最后反而把自己饿死了吗?

他好像没法去怨,也没法去恨任何一个人,他不能,他只能怀着悲愤去怨恨这个世道……

“一曰大,二曰公,人民公社好。”他们满心欢喜地迎接新的明天,热火朝天地办着食堂,他幺弟出生的时候正赶上了好时候啊。

怎么就碰上了天灾了呢?

幸好他们大队的村支书、大队长会计和保管员最先发现了粮食的消耗速度快得有些惊人,内心隐隐的有些不安,合计着把剩下的粮食分了一部分出来。

这一举动也成为了他们大队能撑到现在的底气,人有的时候确实要相信直觉。

隔壁大队就是,粮食很快近乎消耗殆尽,食堂也办不下去了,家家户户怨声载道,大队拿不出粮食了,还不到收成的时间,饿肚子了怎么办,只能向其他大队的亲戚家借,等秋收了再还新粮。

就这样又撑了一段时间。但谁能想到秋收还没来他们就先遇到了洪灾呢!

粮食近乎颗粒未收。隔壁大队没法向亲戚借粮了,因为亲戚自己也收不上来粮了。

“这具身体”的爹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用一袋棒棒儿(玉米)作为聘礼娶了他大嫂张杏花。

张家是他的外家,他大嫂是他娘的本家侄女。

无论是出于帮扶亲戚的念头,还是鉴于他大哥年龄不小了,该娶个媳妇儿了的考虑,他的爹娘对此显而是乐意之至。

因为这时候洪灾已经过去了,人们想当然地认为灾害结束了,日子还是要继续过。人们又开始忙着耕种新粮食。

秦家安和张杏花也生了他们家的长孙,他爹取名为张跃康。长孙的意义又格外不同,秦跃康的出生无疑让全家都觉得有了奔头。

直到…后来,他们这又爆发了旱灾,旱灾之后又是蝗灾……开始的“**”,再加上连着两年的天灾,人们都不禁麻木了。

回忆到这里,融合了全部记忆的秦家承只觉得,这四年的一切都充斥了阴差阳错和无法言说的无奈,只是,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叮咚,亲爱的宿主,您的专属拯救系统0207已上线。”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僵尸缪斯

含情夜

同居

月的情书[先孕后爱]

想和桃桃老师恋爱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在六十年代吃软饭
连载中秦骁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