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外传 红楼梦

最近看到一则文章,说是红楼梦的作者虽然写完了这本书,却在古代借阅时被人弄丢了后四十回,那人是否故意还不得知。

实际上,作者的后四十回都有备份,但奈何故事的结局并不受众人喜欢,便被人删去改写。如今流传下来的红楼梦只有前八十回是作者所写。至于红楼原著的结尾,其实第一章就告诉我们了。

让我们穿梭到那个悠久年代,仔细想一想,为什么红楼原著的结局不受人喜欢?后八十回被删改,难道说它原来结局不好,难道故事里人物的结局很悲惨,竟比贾宝玉出家沦落成和尚还惨,究竟是什么样子?估计是死了吧。

网上一查:“曹雪芹的原著结尾已经散佚,现在也有一些红学家在考证。目前比较流行的是刘心武的考证,说的是黛玉沉湖而逝,二宝成亲。但成亲后宝玉因为怀念黛玉两度出家,宝钗守了几年活寡后凄惨离世,贾家因为受到政治斗争的牵连家亡人散。后来宝玉与史湘云在妙玉的帮助下聚合并成亲,曾经的豪门绣户如今已经成了一对乞丐夫妇。”

我看的红楼梦书名叫《红楼梦脂砚斋批本》。心里不禁感到好奇,便在网上查询“脂砚斋”,发现此人很了不得。

脂砚斋是清代作家、文学评论家

是《红楼梦》的最早评论者之一,曹雪芹的亲属好友。

脂砚斋前后数次阅评《红楼梦》。在乾隆甲戌年(1754年),他第二次阅评;在乾隆己卯至庚辰年( 1759年-1760年),他第四次阅评,都在曹雪芹生前。

脂砚斋的评语对红学研究和古代小说理论批评研究,有着极高的资料价值、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

明清小说发展到鼎盛时期,书评已经不仅仅作为一种评书人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文字的欣赏,而逐渐演变成对小说整体结构的补充和再创作,这一点从一代奇人金圣叹评点《水浒》和《西厢》假托古本之名腰斩小说并融入自己创作开始,后又有毛宗岗父子假托金圣叹外书之名修篡《三国演义》,张竹坡笔削《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也同样具有小说再创作的特点,在脂评中也曾有感叹金圣叹不复生的语句。

脂砚斋在批语中自称和作者关系密切,深知作者著书底里,与作者有共通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并且熟知作者著书过程中采用的多种奇法妙法,经常不厌其烦地引导读者步步深入地发现线索,甚至还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了解红楼后事。可这个神秘人物却几乎不被世人知晓,不可不谓是红学界一大怪现象。

在《红楼梦》面世后,清朝人中唯一提到“脂砚斋”的是曹雪芹朋友的姻亲裕瑞,在其《枣窗闲笔》一书中,称“曾见抄本卷额,本本有其(雪芹)叔脂.砚之批语,引其(脂砚)当年事甚确”。这是唯一见诸文献史料的记载和说法,其他说法,都是现代人的猜测和主观判断。与毛宗岗、金圣叹、张竹坡等批者的最大不同之处是,脂砚斋是《红楼梦)》故事的经历者,在宝钗过生日,宝玉拉黛玉去看戏那一节,脂砚斋竟有“凤姐点戏,脂砚执笔”的批语,这是金圣叹等批书人所望尘莫及的。

脂砚斋自1754年甲戌重评开始至1774年甲午为止,二十年如一日地对《红楼梦)》进行多次抄评,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尤其对小说主人公贾宝玉表现出了非常不一般的感情。脂批表明小说中的故事是作者本人所经历,例如小说写道丫鬟用小茶盘捧茶,蒙府本侧批:“作者非身履其境过,不能如此细密完足。”第十八回写元妃省亲,庚辰本眉批:“非经历过,如何写得出?”脂砚斋明确透露他自己也是大观园中的当事人之一,吴世昌等红学家据此认为,“脂砚斋是贾宝玉的模特儿”,即现实中的人物原型。

王国维说:“《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这种悲剧感,从脂砚斋的部分批语中能够明显地感觉出来。

一、为书而哭。“字字看来皆是血”,“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伤心笔,堕泪笔”,“今阅至此,放声一哭”,“我读至此,不觉放声大哭”,“一句一滴血,一句一滴血之文”,“忽接此焦大一段,真可惊心骇目,一字化一泪,一泪化一血珠”,“此句令批书人哭死”,“此时写出此等言语,令人堕泪”,“心血淋漓,酿成此数字”,“读此等文章能不堕泪,所谓此书真是哭成的”,“使人读之声哽哽而泪雨下”,“不必看完,见此二句即欲堕泪”,“见此一句,可叹,可惊,不忍往后再看矣”,“语语见道,字字伤心,读此一段,几不知此身为何物矣”。

某位网友的读后感:

红楼梦的意境美则美矣,可看多了,总难免在五脏内缠绵着一股郁郁之气难以释怀;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都是极其致郁的。沉浸进去了就总是想着出世,甚至一-死了之。想来真正走心的经典,都是致郁的。唯有悲剧才是永恒之美,可这美不是人人都消受的起的。

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清末甚至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句子。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他的暗卫

小船三年又三年

窃玉

秋燥

浮华(臣言)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在死亡的前一天
连载中七月三十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