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羽怜惊呼:“年级前200!?她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厉害了呀!文心上次都没进前200呢。”
陈缘知却知道为什么:“她上次考物理没填答题卡。”
期中考试考物理的时候,陈缘知恰好和谢槿桦在一个考场。她坐最后一排,考试结束后,默认坐在每组最后一位的同学负责收答题卡。
陈缘知收答题卡的时候就发现了,谢槿桦的选择题没有涂。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
陈缘知垂眸看了一眼手机上显示刚刚打开的文件,物理单科第一那一行,赫然写着“谢槿桦”的名字。
——如果那场考试谢槿桦涂了卡,可能总分第一就不是温文心了。
黎羽怜:“原来她才是我们班的大佬!级排前200耶....缘知,你说她会不会下学期就跳去重点班了呀?”
东江中学的校训是“修心明志,重徳求智”。在鼓励自由,开拓,创新,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有着春申市众多高中里独树一帜的“竞争激励型”学规。
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其中灵活逐末的升班制。
每学期重点班和普通班都会彻底洗牌,所有学生的分班依据是本学期内各大考试的平均总成绩。大考成绩乘每学期末给出的相应的考试权重系数,最终相加得出分班成绩。
其中月考和期中考占比较低,往往只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三十;而各大高校间的联考和本校的期末考则会占到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
因为目前还未分科,高一阶段的重点班不划分物理类和历史类,共五个班级,250人,其中年级前50名编为下一学期的元培班,即众人口中的清北班;年级第51名到第250名编为四个创新班,算是次重点班。
所有班级学生随升随走,与普通学校不同,东江中学升班不参考学期德育评分和学期奖惩评定结果,完全按成绩定来去。
高一上学期还没有月考,期末考试的比例据说达到了百分之八十。
如果最后公布的权重系数确实是百分之八十,那么期末考进了级前200名的谢槿桦很有可能会在下学期升上创新班。
高手如云的东江中学里能够进入创新班的人,可以说在整个春申市都能算得上名列前茅。
这换在随便一个人身上都要欢呼雀跃的事情,谢槿桦却只是面色如常地接过了吴名旭给的零食,道了句谢,转身就要走。
吴名旭连忙喊住她,“哎,等等,这还有单科第一的奖励。”
班里隐隐约约传来低笑声。
“第二名,戴胥。”
陈缘知有些意外,她还以为第二名会是温文心。和上一次一样,她再次将目光投向那个正走上台的男生。
陈缘知在这个班里注意到的男生不多,对戴胥的了解仅限于长得很高成绩很好的同班男同学——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特别,那就是他几乎不和女生接触。
和魏风原,蜀锦泽等人不同,陈缘知的印象里几乎没有见到戴胥和女生有过交谈,无论是体育课,上下学的路上还是下课时的班里,他身边都只有男生。他也不是王劳健那样的班级喜剧人,印象中极少见到他很大声地说话聊天。
和上一次一样,戴胥很礼貌地微微欠身,才接过了班主任的递给他的零食。
“第三名,温文心。”
陈缘知看了一眼温文心的表情,她显然很在意自己的成绩退步了这一点,脸上的笑容都显得有些勉强。
“第四名,魏风原。”
“第五名,梁商英。”
“.....”
前十名陆续公布,和上次大考相比几乎都是差不多的人,在前十里上上下下地轮换着。
陈缘知忽然注意到了什么,顿了一下,几乎是同时,黎羽怜耶不约而同地发现了:“哎?蒋欣雨居然不在前十.....而且单科第一也没有她。”
上次蒋欣雨拿了一个历史的单科第一,班排第七。
陈缘知下意识地抬眸朝蒋欣雨的座位上看去,她的角度只能看见蒋欣雨的侧脸,短发的女孩低着头看着书本,低垂的眼睫在下眼睑盖上一层深黑,她无动于衷,似乎台上的荣光和台下的声潮都不与她相关。
陈缘知敛眸,“......嗯,成绩有起落也正常。”
黎羽怜,“会不会是考试前发生的那些事影响了她呀......”
陈缘知没再出声,她敏锐地感觉到蒋欣雨变得和以往不同了,但也仅限于此。她无意探究蒋欣雨的心境,她并不关心。
对于现在的她来说,还有更值得花费精力思考的事情,在等着她决定。
“那么,希望大家都能向上台的这十一位优秀同学学习,要勇于和成绩好的同学竞争,高考就是一场竞争!寒假千万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玩手机上,一定要做作业,不要抄啊!”
临近放学,整栋教学楼都变得沸腾了,空气传递着躁动,一场地震在擦拭音弦,直到下课铃声骤然响起方奏响第一个音符,桌椅的拖拽声和瞬间爆发的人声串成一场地动山摇的狂欢。
高中的第一个长假在一场日落里走来,陈缘知穿过人流,在教室门口的走廊上和姜织絮碰头。
姜织絮满脸高兴,“寒假!!!终于放假了!!小知,我们待会儿去喝奶茶吧!”
陈缘知笑了笑,“好啊。”
姜织絮兴奋得拽着陈缘知的袖子,细细碎碎地说着一堆话,不时引得陈缘知笑出声来。
姜织絮看着被她说的一件趣事逗得哈哈大笑的陈缘知,忽然说道:“小知今天和昨天似乎不太一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