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家房屋住在靠近山脚,三间土屋,后院开垦出一个院子做菜园,四周篱笆围上,可惜长满杂草,夹杂着可怜的菜苗无处生长,再往后便是一条小路通后山。
往下可以看见整个村落,隔壁最近的邻居张二婶家离解家也有着几亩田地的面积。
“温哥儿,我去看看家里的田,你在家里看看缺些什么,赶集时我们去买。”
温如意看着远去的背影,小小挥了一下拳头,夫君带着他一起啊,他也想去。
回过头打量着小小的院落,杂乱不堪,没有哥儿的夫君日子过得真糙,他像个一个田螺小哥儿一样,忙前忙后地帮忙收拾院落,整理屋舍。
解扬戴着草帽顺着记忆中的小径,两边都是水稻,大部分齐穗饱满,颜色开始逐渐变黄。
原主家稻田不远,小路尽头那片格外金黄的便是。解扬蹲在田埂上观察稻田,没有什么杂草,但前期稻田缺水,导致稻穗不饱满提前成熟。
估摸着这几天要开始排水晒天,掀开水稻稻田表面干燥开裂。
解扬十分疑惑,村里人浇水是统一引河水来灌溉,怎么原主的稻田干得这么快?
“大杨叔家的稻田看着扎实,看来肯定能够有个好收成。”
隔壁的稻田便是村民大杨叔家的,大杨叔坐在田埂上抽着旱烟,烟雾缭绕。
大杨叔砸吧了一下烟杆,看着自家的稻田黝黑的脸上还算满意,“今年干旱,全靠河水灌溉是不够的,好些村民都自行引水来稻田。”
“解小子你这亩稻田能有个六斛稻谷就不错了,清水村今年的粮食产量不会太高。”
解扬换算每斛约50千克,六斛大约是300千克,也就是0.3吨。
大晋朝每年征收粮食税,按照田地的等级也有不同,上等田每亩十五而税一,中等田二十而税一,下等田则二十五而税一。
清水村基本以中等田为主,上等田很少,每亩中等田上交二十分之一的粮食。解扬一亩田收获300千克粮食的话,需要上交15千克的粮食,税收适中。
但是300千克的粮食不足以支撑解扬一家两口人下一年的开销。
清水村水热充足,一年两季稻早稻十二月,晚稻六七月,过几天村里开始大规模地抢收水稻,争取把晚稻早日种下,
解扬也打算提前抢收水稻,下一季便不种水稻,具体种什么还有待考察。
日头还高,解扬道别大杨叔往后山的方向走去。
清水村背靠小别山和大别山,小别上是村民采摘野菜野果的地方,猎户打猎则往更深出的大别山里去。
今年六七月份雨季格外短,河水只剩下浅浅的河滩,光滑的石头暴露在阳光下。
解扬拿着一根光滑挺直的树枝,边走边敲打草丛,偶尔还会用另一头翻开树根,草根。
21世纪云省这个季节正是食用野生菌的时节,每年解扬都会跟着老人去满山遍野地捡菌。不知道这里有没有,想想喷香的腊肉炒菌,他脚步更加有劲。
小别山坡度较缓的地方被村民开荒出来,零零散散种植着玉米,解扬沿着玉米地边缘寻找。
果不其然,一簇白生生的鸡枞破土而出,青黑色的顶盖上顶黄色的土壤。
解扬跪坐到地上,拿着树枝尖锐的一端往土里撬,越靠近越能闻到鸡枞独有的气味。
意外之喜,连平日沉稳的解扬忍不住嘴角上扬,遮掩不住脸上的开心,捡菌子的快乐不是一般的快乐能比的。
汗水顺着鬓角流淌,他一点不觉得累,挖鸡枞不能太深,以免破坏下面的白蚁巢穴,第二年这里就生长不出来。
数数地上丰富的收获,他取下草帽将鸡枞装进,还有一部分装不下的只能用树叶包裹着回去。
记忆中清水村的人食用过鸡枞等其他野生菌,当做季节性食物,捡到便吃,也不会特意去捡,没有那么多的捡菌大军。
身上沾满枝叶毛刺他也不介意,两只手抱满鸡枞往家里去。
未到院门,远远望去一个小小的身影在树下晃悠,解扬一猜便知道是谁。
“夫君。”
果不其然,温哥儿小跑着朝他过来,他的脚步不自觉加快。
看着临近的温哥儿活泼的步伐,解扬顺口道:“我马上到家了,不用跑过来接我。”
温如意眼神上下打量解扬,人看着狼狈好在没有收拾,随后好奇地看着对方抱着的东西。
解扬那能不知道温哥儿的想法,露出草帽中的鸡枞递给他,“今日运气好在小别山玉米地边捡了一丛鸡枞,难得的好菜。”
“夫君真厉害,捡了这么多鸡枞,我只有小的时候吃过。”
温如意小心地接过抱在怀里,一根根肥嫩的鸡枞看着喜人,爹么在的时候,他最喜欢和爹么上山捡菌了。
熟悉的气味令他想起了和爹么一起生活的记忆,不禁红了眼眶,他低着头,掩饰着异常的脸色,“这么多,我们一会儿给李婶和董叔送点吧。”
“还是温哥儿想得周到,回去收拾一下再送过去。”解扬大步流星地回家,假装没有看到温如意的低落。
既然温如意不想让他知道,他也不好意思出声询问。
温如意小跑着紧跟在解扬身后,气鼓鼓地望着对方的背影,扁扁嘴,真是一个木头夫君。
温如意:我宣布从此解扬又被称为“木头夫君”。
作者:鼓掌,好,非常贴切。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洞房花烛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