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郎中留下后,宽俭做主,把宅院改成医馆,颇兴旺。
「后来师兄把那院子当医馆行医,同村和附近乡里的人常去看病,好像并不忌讳,我觉得我想多了。凑巧以前住在这里的人全不太走运。很多事容易攒堆,可巧都赶上了。」
「你真这么觉得?」
「当真啊,不然大人以为罪民还能如何觉得?听说师兄过得还不错我也放心了。之后宽氏给师兄生了孩子,我更放心了。惭愧我也成亲生子,有牵绊,即也更多私心。不敢多与外县那样的人家牵扯。直到宽氏父女相继过世,我与师兄方偶尔互相问候。」
「宽氏生的孩子,即是罪妇黄稚娘?」
「正是。我师兄只有稚娘一个闺女,不是她还能是谁。」
「罪妇之疯症是先天便有,还是后天作成?」
「天生的,跟宽氏一样。这个病代代传。师兄没医好他闺女,万幸苋苋未被传上。也可能这家人连着几代同寻常人婚配,血里的病消没了。」
.
村民皆道,黄稚娘没她娘亲好看,也没梨花没发病前那样聪明。
“小时候挺清秀的一个姑娘,文文静静的。唉,草民不敢为罪妇开脱。只是万没想到她会走到这一步。”
张屏三人从村民零星的言辞中拼凑出,黄郎中与梨花成亲后,梨花的疯病渐好,同她娘亲当年一样,平时仍有些恍惚,仿佛三魂七魄不全在躯壳里,但脸上常带笑意。
“不晓得为什么,一有孕,梨花就容易发病。”
童氏道:“她之前……”话突地收住。
张屏肃然问:“黄夫人之前如何?”
童氏含糊道:“没什么,民妇想说,梨花有阵子身体太虚……”
桂淳拱手:“请夫人休因我们三人是男子,觉得某些话不便或尴尬。查案时,吾等仅是衙门之小卒尔,无关男女。夫人们暂把在下看成糙点的大妹子亦可。”
童氏和郑妪笑起来。童氏掩口:“大人这话可真不得了。”
郑妪收起笑意,轻叹一口气:“罢了,讲人是非的过错,我老婆子来背。梨花在怀稚娘之前,也怀过,不过孩子都没保住。”
桂淳问:“听说有女子天生体虚,怀胎后孩子不易活到生产,莫非梨花夫人正是如此?她相公医不了么?”
童氏又佩服看一眼桂淳:“大人懂得真不少。不过梨花不是这样。”
郑妪道:“梨花一怀孩子,就容易犯病。可能是因有孕致心血不足。气血一亏,心智便容易乱。”
张屏问:“黄夫人心智乱后,有什么举动?”
郑妪道:“一阵阵的,认不清人,又哭又叫,捶肚子。他爹与黄郎中又请了人看着她。她发病的时候不一定,这一时还好好的,或突地就不对了。偶尔一个没看住……”
其他村民透露,有一回,梨花怀孕数月,肚子挺大了,她那阵子一直笑嘻嘻的,人也很明白,某日两个仆妇陪她在大宅外走动,一人回宅内帮她端茶水,另一位搀着她,梨花突眼神一变,猛一挣,把仆妇甩到一边,挺着肚子朝树撞去,接连在树干上猛撞腹部,非常邪性。
“若非她相公是黄郎中,那次便一尸两命了。更刚好她出来走动时发病,附近数位乡亲看着,不然那位两个照看她的大姐也说不清。她们是挨着京兆府的某县乡里人家的媳妇,想挣钱,贪他家给钱多才留下,那次吓得脸青白,直哭。第二天全辞工了,说他家给再多钱也不干了。”
讲这事的村民一脸惶恐。
梨花怀黄稚娘时,宽俭和黄郎中想了各种办法,请了三四个仆妇,总算捱到平安生产。
“生下来后,梨花没怎么带过。她看见孩子,要么死搂着不撒手,不让孩子吃喝。要么喊这不是她的孩子,发狂要扔孩子。”
“万幸他家宅子大,单隔出一处小院子,离梨花住的厢房老远,让奶娘在那里带孩子。”
“梨花听见孩子哭都闹。”
……
.
张屏与柳桐倚听到这些事迹皆沉默,桂淳委婉道:“这……不能算日子特别和美吧。”
一个村民道:“不发病的时候挺好啊。笑嘻嘻地,温温柔柔地,像个小仙女一样。”
“哪有十全十美的事呢。黄郎中是个游方的大夫,失心疯什么的,他见得多。成亲后,梨花唯有大肚子的时候发病。孩子不哭闹,两三岁能在地上跑了,她也不闹了。”
大约因在母腹中存活不易,出生后又总受惊吓,黄稚娘自小就显得与其他孩子不太一样。
瘦小,文静。
她眉眼像黄郎中,不过黄郎中身量不低,稚娘从小即比别的孩子矮,又瘦。
“没她娘亲好看。梨花好端端时很疼孩子,一发病就嫌她丑。稚娘刚生下那会儿,梨花犯病,看见她便嚷,我不要这个丑娃娃,把我的孩子还我……”
柳桐倚问:“她觉得自己还有一个更好看的孩子?”
郑妪童氏与其他村民道,发病时的糊涂话罢了。
“疯话不能多计较。”
“她发病的时候连黄郎中也不认识,问这是哪来的人,抡东西要把黄郎中撵出去。黄郎中就在医馆的厅里睡。”
“她还说自己成仙了呢。”童氏道,“村里一有喜事,轿子或花车过来,她总问「是不是来接我的呀?」”
仆妇有时逗她:“是,是来接你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