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怎的只有一个张屏,桐倚没同来?
兰珏心中稍疑,见仆从引着一道熟悉瘦高的人影跨过门坎。
那人走近座前,仍是板板正正行礼。
“学生拜见大人。”
兰珏微笑,丰乐县中一别,至今不过数日,方才初闻张屏求见时,竟仿佛已数年未见。此时见其人,闻其声,又似乎从没离开过,一直在身旁眼前。
“不必客气拘谨,坐下说话。”
张屏再端正一礼:“多谢大人。”在右侧客座坐下。
仆从捧上茶水,是驿馆的茶器茶叶,素青盏中银雪小芽沁出清亮茶汤,幽香怡人。
兰珏问:“桐倚与你一同来此驿馆?”
张屏应是:“柳断丞本欲与学生一同拜见,忽另有他事,学生便先来了。”
.
刚才他们甫进驿馆前堂,即有一位差役打扮的人迎来。
“敢问哪位是柳公子?”
柳桐倚回应,那人取一函与柳桐倚,柳桐倚看罢,神色有些复杂,那人又道:“公子的友人正在茶间等候。”
张屏与桂淳皆明白,必是大理寺的人。大理寺为何知道王砚要他们来此相会?
柳桐倚歉然向他二人道:“着实意外,本应与芹墉兄一同拜见姑父大人,此刻只能请兄先代我向姑父赔罪了。小侄稍后立刻前去请安。”匆匆随那人穿过厅堂,往另一灯火灿烂处去。
.
兰珏更明白,来的即便不是邓绪,也是邓绪的心腹。
大理寺、刑部,还有坚定扒拉案件的张屏。
要聊什么不一般的事?
本部院一个礼部人士又在这里做什么?
兰珏有种身在某座老山坳某个寨子里的感觉。
如果,现在声称太思念玳王,吃不下坐不住,立刻备马奔出驿馆,是否还来得及?
张屏肃然望着兰珏:“大人也是被王侍郎请来的?”
兰珏早知张屏聊天的能耐,提前稳住了气,端茶盏的手并未打颤。
没见的这短短几天中,丢官的小芹菜果真坚守性情,毫无变更。
“本部院陪祀归来,暂宿于此,不想你与桐倚亦在。见你形容略有轻减,春日人易倦怠,需饮食得当,养息适度。”
张屏垂下视线:“多谢大人关心,学生最近吃得不错,尤其这两日住在顺安县北坝乡,乡中鸭肉甚是鲜美。”
北坝乡,疯妇黄氏……
王砚和大理寺或与殷侯一样,仍想多问些玳王和徽儿遇险时的细节?
如此王砚大可直接询问,何必整这般动静?
必有他事。
兰珏暂将疑惑搁置,顺着张屏的话与他聊聊乡间风俗。
“顺安多河道,盛产鲜物,着实宝地。”
张屏道:“北坝乡特产花鸭,系京麻鸭与南方白鸭之混种,风味独特。鸭肉温补,甚宜春食。”
兰珏心中一顿:“莫非,他在劝我多补养么?”
张屏凝望兰珏,神情仍板正端肃,眼眸清亮。兰珏不禁微笑:“素闻此乡花鸭美名,实应一尝。”
张屏颔首,兰大人说他轻减,他觉得自己未有什么变化,倒是大人消瘦了些许,眉间微有倦意,想是连日忙碌所致,应多休息调养。
兰珏笑意更深。
.
正闲聊间,仆从又来通报,柳桐倚至。
张屏站起身,柳桐倚随仆从进屋,仆从手捧漆盘,上有一个长方锦匣。
柳桐倚见礼毕,自托盘上捧起匣子。
“小侄前日在丰乐县,见一家铺子里有各色巧样风筝,想起徽弟喜欢,便买了一只。不晓得是否徽弟所好样式,恳请姑父勿嫌简薄。”躬身再将匣子放到盘上,由仆从呈给兰珏。
兰珏接过锦匣,令仆从退下,待屋中仅有他与张屏柳桐倚三人,方打开匣盖。
“这小小一方匣,内里竟收着一只风筝?”
柳桐倚笑道:“不止一只,是几个菱角风筝,可连成一个大八角风筝。店家将风筝骨架分置,内有图样,需按图自行拼连。伙计先演示给侄儿看过,小侄觉得有趣,便买了。”
兰珏赞道:“着实精巧。”从匣中取出一幅风筝面端看,“不想在丰乐县能见到如此精妙江南技艺。”
柳桐倚与张屏皆一定。
张屏先开口,却是问柳桐倚:“断丞这只风筝可是购于百巧纸鸢铺?”
柳桐倚点头,又向兰珏一礼:“请教姑父为何说这是江南样式?”
兰珏看看他:“那铺子以纸鸢为名,可这风筝却是南方鹞。此八角连组风筝,又称八星鹞,系江南风筝特有样式,你幼时住在江南,应多见此物才是。”
柳桐倚微蹙眉:“小侄惭愧,小时候不怎么喜欢放风筝,宅中工匠多制京城样式。那时去街上逛,见到的都是美人风筝,神仙风筝,也有此类样式,但十分庞大,与小侄买的这一只略有些区别。”
兰珏再从匣中取出风筝骨架端详。
“这般的八星鹞,我曾在多年前的旧贡礼中见过,听一位老公公说,系江南某工坊的秘技,骨架经浸泡蒸制,极轻又柔韧,不易折断,竟可卷起,还有的能自行拼组,名曰联珠八星。当时宫中曾请示先皇,是否将此工匠召为御用。先皇曰,如此奇巧技匠,可添民间之乐,朕岂忍夺之?唯令其按岁进献。《同光皇帝圣行录》中载有此事。”
作录史官对皇帝此举赞美不已,感叹圣皇恩德如斯,方有当下盛世。
“不过这工匠发达后,子孙改为良籍读书科举,未能承其技,联珠八星多年未见于贡礼,想不到竟于丰乐县铺子中再现。”
柳桐倚道:“那家纸鸢铺内有各样风筝,小侄见到燕子风筝金鱼风筝都是京城风筝时兴样式。会不会铺子里的工匠见过八星鹞,自行揣摩?”
兰珏遂又在匣中翻了翻,取出带着风哨的骨架,细看。
“若是揣摩仿制,那位工匠当真天分非凡。联珠八星鹞,其风哨亦有八音,飞起声若仙乐,宫中匠师仿其技艺,但制不出一样的骨架,也雕不出同样风哨。说是制哨的工具系专用,哨口开式便不同。此风筝上的风哨据我看来与旧贡物中的八星鹞风哨一致。”
张屏拱手:“大人可知昔年那位制作联珠八星的工匠姓名?”
这是直把本部院当成了礼部的卷宗柜哪。
兰珏在心中一笑。
但,本部院还真的……
“那位工匠的姓较少见,故而本部院在档册上读到后,便记住了。其应是姓郦。与郦食其,郦道元同姓。”
张屏神色凝重。
郦,栗郎……
这位工匠或也与曲泉石姨母阳二小姐的情郎同姓。
.
兰珏再一看张屏和柳桐倚:“百巧纸鸢坊的掌柜姓什么?”
张屏道:“纸鸢坊总铺在京城,学生不知东家姓氏,丰乐县分铺的掌柜姓辛。”
兰珏问:“掌柜此刻人还在丰乐?”
张屏道:“学生在丰乐县时,这位掌柜已离去,不知是否返回。”他觉得,短期之内应该不会回去了。
兰珏了然,难怪你二人当下在厅里待得这么稳。
“学生另听嫌犯卓老板说,这家铺子的招牌燕子风筝,与寻常京式燕子风筝不太一样,是一串燕子,哨音悦耳。”
“听来像是江南联珠鹞子的另一样式。是了……”
兰珏看着匣中风筝的花纹,又想起些曾从档册与老公公处获得的细节。
“那位郦姓工匠的一位先祖曾因制美人风筝引出一些奇异事,从此他家铺子不做人形风筝,风筝上所绘花纹也无人物图案。”
「这家从未卖过人形的风筝。只有燕子、蝴蝶、蜻蜓、蜈蚣、金鱼之类的鸟兽鱼虫,与那方的、六角、八角上画兽头或花朵样的……」
卓西德当日的话浮现于心中。张屏神色更肃。
兰珏将风筝骨架放回匣中,又看向柳桐倚:“我仅昔日粗略知晓些许,所记未必准确。据我所知,工部剧侍郎喜欢新奇机巧之物,研究过联珠八星鹞。可惜与我多有教诲的老公公已仙去,宫中或还有老公知晓。询问可得更详细结果。你有无另一只风筝?”
柳桐倚深深一揖:“多谢姑父大人教诲,小侄自也留了一只。”
兰珏微扬起嘴角:“那我便代徽儿收下此物,多谢你有心。”
更多谢邓大人抬爱,这只风筝,兰某权当酬劳。
柳桐倚再揖:“是小侄深谢姑父大人,大人若此言,小侄无地自容。”
兰珏和颜悦色唤仆从进厅,命上新茶,暗忖,王砚和大理寺,皆想把本部院拉进案子,到底为什么?
.
张屏沉默。他与柳桐倚桂淳一离开铁匠铺,便随王砚的小厮乘车前来驿馆,几人皆没带什么东西。柳桐倚却端出一只匣子,称是送给兰徽的礼物,匣子里又是风筝。
兰大人在丰乐时,有人用风筝制造事端,此案当下仍未了结,柳桐倚更说送的风筝购自百巧纸鸢坊。张屏即明了深意。
而兰大人早在看到风筝匣时便令左右退下,张屏遂未多言。
仆从奉上新茶,亦给张屏换了一套白瓷茶盏。
茶汤较前一饮更柔和,入口淡淡花香,张屏默默啜饮,门外再有通传,王砚的小厮恭敬到厅中行礼。
“禀侍郎大人,我家大公子刚到驿馆,想请大人与两位公子一会。”
窗外泛起喧闹声,渐近,应是王砚正向此方来。
着实半刻都不肯耽误。
兰珏再次有了极思玳王,立刻赶回念勤乡的念头。
他在心里叹了口气,搁下茶盏。
“多谢王大人美意,兰某即刻过去。”
更新~
感恩各位大人关爱,不弃阅读。
敬请多多指教~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4章 第九十一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