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浔阳渡(一)

元和二年,雨落钱塘。

阿苓随江屿离开钱塘那一日,听说赵府死了个四娘子,正值发丧。

更听闻,她的尸身是从钱塘江里打捞上来的,浑身都泡烂了,被鱼虾啃食得不成模样。

她在钱塘江上等兄长登船,听雨声如铃,又听江畔的行人议论。

“不是前几日才走丢寻了回去,这会怎又淹死了?”

“听说是去江边替她小娘放灯祈福,一个大浪打过来,人就没了。”

不少人叹惋,已经十三岁,再过两年就到出嫁的年纪了,当真是可惜。

有人说:“听说她和她娘一样,都得了疯病,兴许也没有几户人家敢娶她。”

也有人道:“她也是命不好,怎么就摊上这么个亲娘,带累她十几年。”

江屿从城里买了蜜饯回来,在江头等船夫发船。

正逢沿岸有人泊船,有个蓝袍小郎君先一步下船登岸,没等身后仆从跟上,就随手扯了江屿的衣衫追问:

“什么四娘子?哪一个四娘子?”

江屿拨开小郎君的手,回答道:“咳——还能是哪一个?自然是杭州赵府,赵大人家的幺女。”

小郎君又问:“那小娘子她怎么了?”

江屿道:“死了……就在前几日,失足落水淹死的。”

小郎君心中一悸,拨开人群,直向城北奔去。

一个仆从追在他身后喊:“郎君、郎君,您走慢些!”

江浪轻轻拍打着船舷,船索系着小舟,在江岸苇荡中摇摇晃晃。

船夫站在船头催发,那对主仆的身影也在人群中远去了,江屿遥遥往岸上瞥了一眼,寻进了船舱。

阿苓一身麻布衣衫缩在船舱里,帷帽之下面色苍白。

她自小怕水,每一登船便会心悸,奈何江屿要赶去浔阳上任,已经在钱塘耽搁数日了,还是走水路更为快捷。

江屿解了包裹,将蜜饯塞到阿苓手中,像是同她赔罪似的,还催促她快些吃:“浔阳地僻,去了那里,可就吃不上了。”

阿苓摇了摇头,才到钱塘江里凫了一圈水,连泥沙都没吐干净,她现下无甚胃口。

江屿道:“抱歉啊,我也未尝料到天底下会有如此狠心的爷娘,连畜生都比之不及。”

阿苓反问他:“你爷娘待你很好吗?”

江屿却笑道:“非也,我亦无父无母。天地之大,我也是独身一人。”

“哦。”阿苓淡淡应了一声,放下帽帷薄纱,不去看那船舷与江浪。

江屿背倚船舱坐下,如释重负,“此事已了,你还欠我三百两,莫忘了。”

阿苓道:“没钱。”

江屿道:“没钱就打工抵债,到了浔阳替我誊抄文书,一页给你算十文钱,这不很快就能还上了?”

阿苓掰着手指头算,怎么算也算不清。十文十文地攒,怕是手抄断了也攒不够。

她连连摇头:“不行不行!我不识字。”

江屿道:“那又何妨,我教你啊。”

阿苓道:“三百两,你把我卖了也不值这么多钱,五十两罢。”

江屿望着前路两岸青山,怅然感慨:“怎么这么没良心啊,把你从赵府捡回来可不容易。说好的三百就是三百,不准赖账。”

江屿似想起些什么,遂问她:“我是否忘了问你的名姓?”

阿苓支支吾吾,只含糊地吐出一个“岺”字来。

问她是哪个岺,她说不出来。

江屿便当作心下了然,从包裹中取出刀笔与竹简,三两下刻划在青竹上留下一个小字,转而递到阿苓面前。

他说:“那我送你一个字,你以后就叫江岺可好?”

阿苓低头凝着简上那一方端正小字,刻痕锋利,如山峨峨。

从此名上的草,改换作了山。

她缓缓道一声好。

长久的沉默后,江屿走到船头伸手往江水中一揽,又回过头来唤她:“江岺,江上风景很好,要不要出来看看?”

是想叫她到舱外去看看,何为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她坐在原处一动也不动,碧幽的江水寒凉,令她每一寸发丝都禁不住寒颤。

江屿又坐回她身边去,问道:“还是惧水?”

“嗯。”阿苓点点头。

她小娘死后,尸体被投入了钱塘江,连牌位都没有,叫她如何去看?

奔赴浔阳的一路漫长,在一叶摇摆不定的小舟上,阿苓偶尔同他谈起些过往。

她说,她的阿娘生前被关在柴房里,受嫡母搓磨至死,她怨恨嫡母的心狠手辣,阿耶的冷眼旁观,十二岁那年从家中逃了出来。

这是阿苓对江屿说起的。

实际上,她阿娘是赵府后院的疯女人,放火烧了后院,又失足跌入莲花池里,溺死了自己。四娘子却一口咬死是嫡母害死了她生母。

不多久,她在嫡母的茶里下了毒,被打了个半死。钟夫人说她认个错就饶过她,可偏偏她性子倔,都只剩下一口气了,就是不肯松口。赵大人气上心头,命人将她丢出府门外等死。

可大人当晚就后悔了,急急派人出门去寻,可钱塘上下,哪里还有四娘子的踪迹?

这些是江屿登门拜会赵大人时,听家仆的谈资知晓的。

赵府的人在钱塘寻了足足有两日。

后来啊,四娘子尸身是在钱塘江里寻到的。

二月末的赵府发生了何事,只有舟里的二人清楚。

那时春寒未褪,江南下了一场雨,很冷。

雨丝润如酥,浇透了赵府后院大火的余烬,洗去了所有**的痕迹。

赵府侧门踏跺下有个十二三岁的小娘子,她满身的血迹,躺在雨泊中等死。

等了好久,四肢都已冻得麻木,然痛意依旧清晰,寒意似针刺进骨子里。

没等到她咽气,倒先等来了雨停。

其实雨并未停歇,是有个青衫儒生撑伞覆在她头顶上。

那人俯身看她,目光沉沉:“小妹妹,你家在哪里?”

阿苓微睁开眼,看到个白面儒士,雨水让她眼前模糊,看不真切。视线越过他肩头,恰瞥见赵府大门的一角,隐在雨雾之中。

家?

熟悉的屋宇近在咫尺,可那儿早就不是她的家了。

阿苓咽下喉间的血腥气,乌睫之下满是戾气:“滚远些,不用你管我。”

求生不可得,求死也不得个清静。其他人早就对她避而远之,也不知这人什么来头,上赶着来寻晦气。

雨伞向她倾斜了一分又一分,他又问:“你可还有家人?我送你回去罢。”

阿苓沉重地阂上眼,偏偏他问的每一个问题,都教人无力去回答。

她分明才刚逃出来,怎么能回去呢?

“怎么弄了这么多的伤?又在雨里染了风寒,这可怎么得了啊?还是先寻个医馆看一看罢。”

雨里只剩下一个人的喃喃自语,他背着个小娘子,脚步越来越匆忙。

阿苓道:“我活不成了,你放我下来吧。”

他寻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可不行,我到南边上任,也算得一方父母官,哪能任由百姓青天白日死在眼前?”

阿苓又睁开眼,目之所及是一身石青色麻布长衫,幞头也是洗得发硬的粗麻布,他半点儿也不像个官员。

她伏在肩头半晌没说话,这人又同她道:“我带你回客舍养伤,寻个医生。等你好了,再送你归家。”

长街的雨势渐大,耳边嘈杂。

伞下也落了小雨,是少女伏在一个陌生人的肩头哭得稀里哗啦。

她一身的血污与泥水那样脏,都把这人的衣衫弄脏了,真烦。

他听到嚎啕哭声,一面自报家门,一面安抚她道:“敝姓江,名屿,本是要到浔阳去上任的。途经此处,见你一人被丢在外面,什么前事我就不过问了,你也莫怕,我不是什么坏人。”

一柄伞撑得摇摇晃晃,他在雨里行走艰难。

阿苓紧咬着牙,忍下鼻中酸涩,还有背上比刀割还难捱的杖伤。

这人到底没忍心让她死在大街上,一路把她背回客舍,还请了个游医来看诊。

苎麻帐外的脚步来来往往,窗外仍传来钱塘的雨声,药的腥苦味驱走了血腥气息,只有困于大火的梦魇挥之不去。

濒死之际有人救了她,可救她的这人很穷,她轻生的念头还未断去,这人就忙着问她要钱。

他说,替她延请医生、买药治病很贵,他去浔阳赴任的日程也耽搁了,要是她就这么死了,先前花了这么多银两岂不白费?

起初只是欠了五十两诊金和药钱,阿苓让他同赵大人讨要,他不肯。

直到赵府的人寻上门来,说他拐带赵家的四娘子,堂堂江州录参军事,途径杭州时被倒打一耙。不仅连药钱也没讨回来,还赔了赵府二百两罚金,他们才肯息事宁人。

仅因一次路见不平,丢光了盘缠,整整二百五十两。

江屿怀着满心不忿,本打算乘船离开钱塘,孰知恰恰撞见了赵家那杀人灭口的勾当。

江屿从钱塘江中捞起那杖伤未愈、又染风寒的小娘子,痛骂不止:“冤有头债有主,这下你欠我的更多了,还清之前不许死了。”

阿苓哪知,她从鬼门关里走了两遭,醒来时欠下三百两的巨债,还平白得了个便宜兄长。

快到浔阳时,江屿又唤她到船头去瞧瞧。阿苓扶着舱门往外一探,浔阳江上,雨霁虹现。

她收起了没吃完的蜜饯,在一堆破烂的行囊里翻翻找找,找来找去,只找到一根芙蓉玉簪,阿娘买的时候花了不少钱,可若是拿去长生库典当,也换不了几个铜板。

随行的所有物件中,寻不见一只金蝉,忽然想起,早在上个夏末秋初的时节,它被埋在赵府后院的青梅树下。

当初去钱塘寻她的小郎君,也在行人的喧闹声中不见了踪迹。阿苓没料到他会来,连个道别的机会都没有。

想来他再见不到童年玩伴,却赶得及去赴她的葬礼。

开新文啦,这一回是市井故事[猫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浔阳渡(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毒酒一杯家万里

独抒性灵

逐澳游戏

小船三年又三年

重生在拒绝疯批男主后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招惹了一个纨绔
连载中长衿酹江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