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阿娘

阿柔听闻此言,下意识地张了张嘴,想要反驳些什么。可是在理智回笼之后,却又硬生生地把那句差点脱口而出的话咽了回去。

那句话是——“我也可以是家人。”

阿柔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一瞬间的冲动说出这种肉麻且尴尬的话来,耳根发烫,面上也泛着不正常的红,心中慌乱异常,只能一遍又一遍地默念着剑诀,来摒除杂念。

“什么?”司言见她好像有什么话想说,疑惑地道。

“没什么。”阿柔转移话题,“你说你的处境没有我想的那么糟,就是因为身边还有叶兄这样的可信之人吧。

“是啊。”司言说道,“他跟我一样,初入京城,人生地不熟的,我总不能抛下他不管,自己出去过年吧。”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儿上,若阿柔仍然强行邀请,反倒会弄得双方一齐尴尬。

关于身世的话题终于在瑟瑟寒风中结束了。司言望着不远处,正独自练着武学基本功的张闻亦,突然想起了什么,“对了,我想着,他既要学武,总该有一件趁手的武器才是。”

阿柔点了点头,“确是如此。不过他根基未稳,武器一事也不必操之过急。”

“武学一门,对于武器的选择,讲究极深。不仅要考虑到武器本身的品质,更要考虑到武器与使用者本身的契合程度。否则,便是再优质的武器,若是落在了不适配的人手上,就算是暴殄天物了。”他将目光落在阿柔腰间佩戴的银色短刀上,“阿柔的武器,虽然小巧,却与你十分相称。”

阿柔知道他广闻多识,却不知道他对什么最感兴趣。回想起刚才司言自述的经历,往日能留给他与人闲聊叙话的日子应当并不多。念及此处,阿柔将腰间佩刀放置于石桌之上,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由着他顺着一个话题侃侃而道,“怎么说?”

司言对于她的搭腔十分满意,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语气也更轻快了几分,“阿柔身为女子,体型和力气自是不如那些浑身肌肉的壮汉,与人对拼,难免会因此而吃亏。但阿柔胜就胜在身法灵活、干净利落。再者,你生性不受拘束,使的招式也非正宗的云影派刀法,而是综合了许多别家精妙,这应当是你常年来云游四方、见识广远所致。因而,你比旁人更加懂得如何灵活地运用所学招式,也更加懂得如何出奇制胜。这把短刀,对于旁人来讲,也许太过小巧,很难发挥威力。但对于阿柔来说,确实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没错,你所说的这些,都是当年师父赠刀与我的时候所说的。那时,派内好多长老都很嫌弃我的招式。”阿柔模仿起来昔日长老刻板的腔调,“哼,年轻人,胃口比天还大,连自家的武学精华都未曾参透,便想着融合他家,真是轻狂。”

司言被她的语气逗笑了,说道:“阿柔模仿起别人来,倒真是别有一番趣味。”

“其实时至今日,我一直都知道,长老说的话确有道理,也承认当年习武时,总是爱耍小聪明。”阿柔说道,“但我习武并非是为了极致的强,对我而言,有时候只要能赢,胜之不武也未尝不可。”

“这倒有点行兵打仗的意思了,有道是‘兵者,诡道也①’。很多时候,在战场上,并非是武力最强的那一方获胜。但无论怎样,只有赢得胜利,才能获得主动权,护佑国民安康、家人无恙。”司言看向她,“或许,这就是阿柔习武之所求吧。”

“小时候,我是个没有定力的人,做什么事总是凭着心里的那股子冲动来,就连习武,最开始也仅仅只是为了威风而已。为此,大哥可没少教训我。”

司言回想了一下,记得这些话,阿柔好像曾经对他说过。

“你刚才给我讲了那么长的故事,那么礼尚往来,我也给你讲一个吧。”阿柔说道,“我是在西北宛阳城长大的,十岁以前,很少离家。天曜十五年,西北边境生变,边境赫月七部进犯大昭。当时事态危机、内忧外患,就连城内都混入了一些细作。这段过往,想必你也是知道的吧?”

八年前西北边境事变,细作混入城中,大肆屠戮百姓,宛阳城一片血流漂杵。他虽未身临其境,却也能想象这该是何等惨状。景西王妃亦不能幸免于难,身死于动乱之中。戚家二公子中了奇毒,险些殒命,幸而有江北的孙圣手妙手回春,才堪堪捡回一条命。而后三年,景西王戚叶临与世子戚思辰一同清剿细作、征战边境、安抚民心,打得赫月族节节败退,直接灭掉了最先谋划此事的部落。没有了主心骨,其余六部自然只剩下被大昭任意拿捏的份儿,西北终于重归于平静。

这些事情,大昭境内,无有不知。也是从那以后,戚家父子平定西北的事迹被街头巷尾的平民百姓所称颂,一时传为佳话,景西王的声名越发显赫起来。

“人人都知道,景西王在八年前的动乱中失去了发妻,之后再未另娶他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我阿娘究竟是怎么死的。”阿柔眼眸微颤,长呼了一口气,说道,“八年前,细作入城,掳走了正在田间指导农户耕作的阿娘,用她的性命威胁阿爹,逼他打开城门。”

司言拧紧了眉头,没有答话,隐约觉得这段往事的真相会比他所知的更为壮烈。

“作为边境将领,坚守城池乃是底线,绝对不能退让。只是阿娘还在细作手里,阿爹进退两难,根本没有办法直接对他们发难。”阿柔继续讲着,“就在双方在城门口僵持之际,阿娘她……趁人不备时,夺走身旁赫月兵的佩刀,自刎而死。”

司言微微睁大了双眼,神情中有些许错愕。关于景西王妃之死,民间说法不定。他未曾去考究过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因而在听到阿柔亲口陈述出当年细节的时候,才会感到格外的震撼。

一介女子,性烈至此。血洒边疆,换将军再无软肋。倾尽生命,护边境百姓无恙。

“也许在百年之后,史书上会将这件事如实记载下来。但亦或许,后世在谈及她自刎于两军对峙之事时,不再记得她叫做花轻雪,只知道她是景西王妃花氏。”阿柔平静地说道。

时至今日,司言终于彻底明白,为什么阿柔与别家的名门闺秀如此不同,从来不肯甘于人下,也不愿被囚禁于深闺之中。她像一只自由的鸟儿,永远只会去做她想做的事,绝不成为旁人的附庸。

她不仅仅是景西王的幼女,也不仅仅是景西世子的幼妹,将来更不能仅仅被称为谁人的妻子,她是戚雪柔——这些都是景西王妃用生命教会她的道理。

正如司言,从来不愿被人以前朝太子遗孤来称呼。

“小时候,我练功偷懒,大哥揪着我的耳朵,对我说了一句话。”阿柔沉下声音,望向寥廓天际,仿佛能穿透湛蓝的晴空,看到大哥那张不苟言笑的脸,“阿柔,我不希望有一天,当你拿起刀时,却发现自己没有办法保护任何人。”

司言的语气放得很轻柔,“阿柔现在已经能做到了。”

“可惜……有点晚了。”

“不晚。”司言小心翼翼地伸出手,蹭了蹭她的手——正如刚才阿柔安慰他时所做的动作,“岁月仍旧漫长。”

阿柔定定地看了他一会儿。只见他的眼中满含柔光,仿佛盛着星辉,也许根本不需要出声安慰,只一个眼神,就抵过千言万语。阿柔不由得笑了一下,“我是不是把话题扯远了?你一开始只是想与我谈起有关武器的事吧。”

“没什么,我只是有些好奇。”司言说道,“阿柔这把刀,可有名字?”

阿柔摩挲着师父送给她的银色短刀,回答:“红炉雪。”

“红炉雪……”司言沉吟片刻,眉眼一弯,“那我希望,阿柔可以愿望成真。”

愿你能将这点红炉飞雪散落人间,化作明灯,照夜而行。②

①出自《孙子兵法·计篇》

②“好将红炉一点雪,散作人间照夜灯。”出自释宗杲《送超僧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6章 阿娘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第八年新婚

小船三年又三年

逐澳游戏

难渡

太子每天想上位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照夜行
连载中未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