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第 52 章

徐妙琳气急败坏道:【我才叫倒霉透了呢,遇上你这么个人不人鬼不鬼的东西。】

宅斗系统讥讽道:【你要不是遇上我,你以为你能嫁入皇室吗?】

就在徐妙琳和宅斗系统争锋相对的时候。马皇后总算和谢氏就齐王和徐妙琳一事达成了共识,就等朱元璋下旨封徐妙琳为齐王次妃了。

搞定完小女儿的婚事后,谢氏又旁敲侧击的打听起了宫里准备怎么安排徐妙清。

马皇后便将自己和朱元璋的打算告知了谢氏。

待沐英和沐春从北境回来后,朱元璋就会为沐春和徐妙清赐婚。

谢氏闻言有些不满意,沐英虽然和马皇后情同母子,但毕竟不是马皇后亲生的,到底低皇子一头,且徐妙清又是嫁给沐英的儿子,这又隔了一层……

马皇后见谢氏晴转多云,生气的在群里发了一句。

【春儿哪里配不上徐妙清了?】

这看的徐达一脸懵,抬头瞅了瞅身边听话的沐春,心想,这小子还可以,配他家清娘绰绰有余。

【咋的,谢氏看不上春儿?】朱元璋问道。

【嗯,】马皇后回道,【要咱说,春儿比老七好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徐达又瞅了瞅沐春,在心里默默给马皇后点了个赞,就他家那个表面看着精明实际一般的清娘,还是嫁到沐家比较好。

至于徐妙琳,她不是手握系统还喜欢搞事,且非要往皇家钻嘛。那就让她去钻营吧,他倒是想要看徐妙琳能钻营出些什么来!

七月二十日一早,朱元璋就下旨封徐妙琳为齐王次妃。

虽然这违反了一个墨守成规的规矩(长幼有序),但没有人对此有异议,谁让徐妙琳和齐王的事情闹的满城皆知了呢!

朱元璋下旨后,便让朱棣将齐王放出来了。

鉴于齐王这次的骚操作,朱元璋将他踢出了化学院计划,改而让老八潭王接手。

虽然潭王才十二岁,虽然他和齐王一母同胞,但鉴于实在没有人手了,朱元璋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齐王对于去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搞什么化学院其实不兴趣,所以对于被解职一事接受良好。

但对娶徐妙琳当次妃一事很不满,虽然徐妙琳对齐王的胃口,但这不代表他要娶徐妙琳啊!

再说了,齐王又不是傻子,当晚要不是有人刻意引他去西暖阁,他才不会去呢!

但因为这事闹的比较大,齐王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为了平息舆论,八月初,齐王就火急火燎的迎了徐妙琳过府。

再加上郭恒案子的初步了结,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朝廷临时开的恩科上去了。

为此朱元璋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哪怕是圣人也禁不住一群人盯着他挑错啊!且这些大臣们还喜欢在鸡蛋里挑骨头,再小的事情都要拿出来说……这谁受的了啊!

朝廷要开恩科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夏原吉的耳里,在良臣系统再三劝说下,夏原吉总算是下定决心入京科考。

得到八卦系统通知后,朱棣立即派出人手前去保护夏原吉。

也不知道夏原吉运气好呢,还是不好,他在入京的途中真的遭遇到了袭击。好在仪鸾司及时赶到,夏原吉才免遭一死。

事后根据八卦系统、良臣系统以及仪鸾司的查证,这事情不是别的统做的,而是夏原吉的父亲夏时敏的死对头怕夏原吉起势后对自己不利,所以暗中拦截,想要断掉夏家唯一的希望。

经此一事后,夏原吉更加坚定了想要出人头地的想法!

也不知道夏家敌人是否后悔,不过他们已经没有后悔的机会了。经过八卦系统和良臣系统的提示,仪鸾司很快就找到了他们为祸乡里的证据,最后刑部判了他们服苦役,男的都送去了盐厂,女的送去了种植园……

本次恩科主要针对算学,外加朱标想要推广小学数学,故而考卷由徐妙锦主出,朱标审核。

虽然朱标往里头参杂了如何看待财政改革、如何实施改革等内容,但量大管饱的计算题还是送走了一大片学子。

好些人刚拿到题目就嚎啕出声,并咒骂考官变态。

徐妙锦对此接受良好,那个科考人没有咒骂过出卷人不是?自己是学生时,巴不得题目越简单越好,但当自己成为出题人时,那是怎么难怎么出!

至于学霸朱标得知自己被学子骂时,一脸懵道:“这题目哪里难了?明明很简单!”

朱棣无语道:“你怎么能指望一群脑子里只有锦绣文章的能做的出这么难的算术题?”

朱元璋恰巧在阅卷,看着最后一道鸡兔同笼道:“这题放这是不是过分了?咱记得方程好像还没推广到国子监吧。”

“额,徐姑娘说成书于魏晋朝的《孙子算经》下册中就已经提到过解法了,所以不算超纲。”朱标耸肩道。

朱元璋:……

朱棣在心里感慨道,还好我爹是皇帝,我不需要考这些!

出乎朱元璋意料的是,答出最后一题的人并不少,这其中就包括了夏原吉。

夏原吉不仅答出了最后一题,且他对税赋改革提出的建议也十分对朱元璋的胃口。最后朱元璋任命他为户部照磨(正八品)。

所谓照磨就是照刷磨勘,是对政府文卷进行定期的检查审核,看有无稽迟、失错、遗漏、规避、埋没、违枉等情弊,有则限期改正。

以夏原吉的能力当照磨委屈了他,但夏原吉毕竟刚刚踏入官场且年纪还小(16岁),还是从低位做起比较好。

安置好夏原吉后,朱元璋便将精力放到了朱棣十月下南洋的事情上了。

对于刚建立没多久、自身势力还不算太强的大明来说,南洋诸国无疑是最适合率先下手的。

鉴于中国人从来不轻易发起战争,也不打没有准备的仗。

所以朱棣这次下南洋的目的除去探查南洋诸国生产的东西有哪些是大明需要的、生产力如何以及喜欢大明什么东西外。

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摸清南洋诸国的实力,以及大明需要拿出多少资源用来治理南洋比较合适。顺带再探查下倭寇的情况。

基于以上三个目的,朱棣急需南洋详细海图。

好在徐达在八月中顺利拿下辽东,比历史上早了七年,外加郭恒案的完结,历史偏差值迎来了一波疯涨,这让徐妙锦不仅有钱买南洋海图,还有钱买云南情报。

除了这两个情报外,徐妙锦还买了晒盐法详尽工序,一口气把系统币花了干净……

有了南洋海图后,朱元璋和朱棣便对照着海图制定起详细计划,另一边徐妙锦则帮着朱标准备下南洋的物资。

除去常见的茶叶、瓷器以及各种布料外,徐妙锦还加上了制作精良的团扇、手帕、各色琉璃制品、精巧首饰、象生花等。

得益于大明人口多,虽然生产效率和后世比起来实在是低下,但凭借人口优势,各种产品的数量相当客观,足足塞了二十船物资,看的众大臣们一个劲的念叨老朱败家。

朱元璋得知后冷笑几声,心想败家?呵,等你们发现这其中利润有多高后,保证一个比一个积极!

九月底南下物资顺利装船后,朱元璋挑了个黄道吉日,并亲自举行了祭祀后,朱棣便带着水师南下了。

朱棣南下没几天,春和宫就传出了太子良娣邓氏有孕的消息。

和邓家的高兴比起来,李善长的脸色就没那么好看了,明明从传出来的消息看,李侧妃的承宠日子比邓良娣多,怎么偏偏邓良娣怀上了,李侧妃没怀上呢?真是中看不中用!

虽然李善长嫌弃李侧妃不中用,但为了家族前途着想,他还是积极的帮着李侧妃出谋划策,比如说想法子搞掉邓良娣的肚子……

只是他没想到,他做的一切都被朱元璋和朱标看在了眼里。

以前不搞李善长是因为证据不足,现下证据足够了,李善长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随着证据链逐渐完善,十月十七日,朱元璋趁李善长外出度假,命刑部的人直接抄了韩国公府,并令刑部和大理寺共同审理李善长案,太子朱标主理。

朱元璋这突如其来的一手,搞的李善长措手不及,完全没有时间销毁证据。

好在李善长在朝中还是有人的,有些见不得人的东西,在被抄家时,自有有心人帮着李善长毁去了。

可惜仪鸾司早就掌握了李善长犯罪的确凿证据,这些人多此一举的销毁行为不仅没有帮到李善长,还暴露了自己,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朱元璋看着仪鸾司递上来的名单中夹杂着如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等人的名字时,不由冷笑,一个个没甩清和胡惟庸的关系,还敢往李善长跟前里凑,真当他老朱手里的刀钝了是吧!

朱标:爹你好像忘记了,胡惟庸和李善长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好啊。

朱元璋:……

总之朱元璋翻起了总账,不仅将胡惟庸和李善长的案子合办,还在颁布了考成法。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百度!

求收藏~求评论~求推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2章 第 52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这个世界是筛子吗?
连载中瓦洛杰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