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除恶务尽

吕自平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辛辛苦苦联合起来的寨子,会被姜沅一网打尽。

战争是残酷的,但也是必不可少的。

止戈为武,今日的战斗,是为了未来不再有战争。

姜沅骑在高头大马上,领着五千工农军,一步步朝平安寨包围。

吕自平能联合其他寨子,本就意味着平安寨是这些寨子里实力最强的,只要拿下平安寨,其他寨子与土鸡瓦狗也并无区别。

这是青龙寨两年来第一次主动发起战争,也是重整之后的第一次战斗,每个士兵脸上都带着激动,同时也更加谨慎。

整支队伍井然有序,好像转动起来的精密仪器,在姜沅的命令之下把平安寨吞入腹中。

吕自平接到姜沅攻进来的消息时还有些懵,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小弟上一秒还在报信,下一秒就被姜沅一箭穿膛,温热的血液喷洒在身上,他还恍在梦中。

怎么可能?

青龙寨不是只有一大群老弱病残吗?怎么可能杀进来?

但是他没有机会说话了。

他感觉自己高高飞起,下一秒就看到立在原地的身躯。

一刀枭首!

姜沅面无表情用衣摆擦拭干净手里的长刀,朗声道:“吕自平已死,投降不杀!”

她身边的士兵立马高声将消息递了出去:“吕自平已死,投降不杀!”

本来还在顽固抵抗的平安寨众人脸色一变,随即像是泄了气的气球,整个人都蔫了下去,任由工农军将人捆起来。

姜沅从带人冲入寨子到成功攻下平安寨,不到半天时间,消息传到其余寨子,所有寨主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死期将至。

青龙寨蛰伏两年,就是在养精蓄锐,如今骤然出击,所有人都见识到了姜沅的厉害。

平安寨被攻下,姜沅和殷茸安兵分两路,一人带着四千人往其他寨子而去,剩下两千人护卫青龙寨,仅仅一周,天奉县十六座寨子被端,只余下青龙寨一道声音。

而望山寨,早就将自己并入青龙寨中。

这场铁血洗牌让姜沅一战成名,侥幸活下来的山匪更是闻“姜”色变。

姜沅带人将所有寨子的大当家、二当家、三当家绑到一起,自己当监斩官,搜罗的罪状罗列了足足两丈纸长,说是罄竹难书也不为过!

凡是有杀人放火前科的,一个不留!

凡是欺男霸女作恶多端的,全部劳改!

姜沅不是不讲证据的人,她欢迎广大百姓举报,只要举报的事情属实,都能拿到一笔奖金。

一时间她暂立起来的“衙门”门庭若市。

她要清理毒瘤,决不允许自己的领地里有一颗老鼠屎!

那十六座寨子不说作恶多端,但没有一个手里是干净的,多少都沾上些人命。

要是寨子间的恩怨,她懒得管,可要是欺压百姓,那就别怪姜沅刀下无情。

原谅他们是那些无辜枉死的百姓们的事,姜沅只负责送他们下去!

这一场屠杀鲜血从山头流到山脚,大水冲洗了三天才将血痕冲淡。十几座寨子的匪徒高不高兴姜沅不知道,但他们势力范围内的百姓却都拍手叫好。

就如每座城市都有县城、乡镇、村子一样,这些寨子圈地为王,不少偏远地方的村子只有被他们压迫的分,少有寨子会像沈君管理的望山寨一样为百姓着想,青龙寨这种庇护百姓的更是其中异类。

毕竟封建社会的本质是人吃人,一旦有了权力,就会最大限度压迫别人。

天奉县内共有五万余人,县城里的人口不过两三万,其余人口纷纷落在周围的村落。有的村落离县城近,有的远,更有再偏远些的根本没在县城登记造册。

姜沅以雷霆手段将匪寨彻底拔除,长期遭受压迫的百姓们总算有了喘息的机会。

从此他们不必缴纳“保护费”,不必担心山上的匪徒时不时下山劫掠。

除此之外,从山寨内搜出来的金银姜沅全都分给了当地百姓,没有一分被自己带回去,连主寨都被她一把火烧毁,彻底绝了山匪们的后路。

从此没有山寨,大家都是普通人。

被山寨占领的土地也重新分给了百姓。

这一行为让她的呼声前所未有的高,那些因为罪名不重而侥幸活下来的山匪们噤若寒蝉,像是被打怕了的恶犬,见到姜沅几乎是纳头便拜,生怕对方反悔,让自己步了前辈的后尘。

姜沅懒得管他们,她还有得忙。

她在每座山寨遗址上都立了一座碑,上书被斩首之人的恶行,提醒所有人她刀下无冤魂,更是让所有人警醒,一旦犯罪,只有死路一条!

同时她也不吝啬人才,源源不断的农官、木匠从青龙寨往各个寨子而去,教他们做水车、改进农耕。

这些人才来自她建立的学堂,学习好的人送出去“实习”,学习差的继续上课。

而原本在学堂授课的老师们也清楚意识到人才有多重要。

六月,情况总算稳定下来,这场战争带来的后遗症逐渐消弭,姜沅手下已经有四万人。

其中包括流民、天奉县城内逃命出来的、周围大部分村子的人口。

按理说这么大的动静天奉县县令何中不可能不管,但他此时已经自顾不暇,李望投诚之后神龙教就开始抢占粮食、金银,他当县令的时间不短,贪|污的金银更是数不胜数。

有道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何中虽然没贪到这种程度,但也好不了多少。

他就像被养肥的年猪,如今迎来了神龙教的屠刀。

都到了这种地步,哪怕姜沅占山为王,他也管不过来了。

-------------------------------------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随着姜沅新政策的落实,陆鸢也重新回到了学堂。

只是这一次,她是和苗招娣一起去其他村子招收学生。

每座村子之间的距离并不算近,陆鸢负责的是距离李村比较近的荣平村,这座村子经历姜沅大清洗一事之后和其他几座小村子合并成了一座大村庄,人数有四千之多,也是十六座寨子被端后合并的、人数最多的村落,所以才由陆鸢亲自出马。

苗招娣已经有了独当一面的本事,十几岁的小姑娘脸上稚嫩逐渐褪去,在古代虽然已经是可以嫁人的年纪,可在姜沅眼里仍然还是个孩子。

这次和陆鸢一起去“招生”,也算是一场锻炼。

说荣平村和李村距离近,也是相对而言,陆鸢和苗招娣坐了半天马车,这才到村子外围,因为先前已经有过农官来教他们施肥、犁地的经验,荣平村的村民对外人已经见怪不怪,只当是大名鼎鼎的姜少寨主又派人前来,只是万万没想到,拉车的是个女人,从车里下来的一老一少还是女人。

钱三娘将马车稳稳停在门口,陆鸢在苗招娣的搀扶下缓缓走下马车。

她头上多了许多白发,眼角也生出不少细纹,保养得当的脸老了许多,但通身气度仍然能看出是个出身不低的贵人。

就是这样的人,一身素色衣衫,出现在了荣平村。

坐在树下闲聊的几位妇人眼中闪过惊诧之色,扭头耳语起来。

陆鸢没有在意她们的议论,领着苗招娣率先到了学堂的选址。

荣平村的学堂选在整座村子的中间,叫孩子们上课不必走太远的路,先前来授课的农官会负责荣平村的课程,而陆鸢负责教文学,苗招娣则负责算数。

虽然苗招娣并不如姜沅那般系统地学过,但教教这些从未接触过算数的人还是不成问题。

陆鸢到了荣平村,学堂就能开下去了。

六月已经是适合种水稻的时候了,陆鸢没有选择在这个档口上招收学生,而是等农忙快结束的时候才张贴告示,而在这之前她和苗招娣一起拜访了荣平村的村长,请他将消息告知村民们,叫他们心里有个底。

只是当她们真正开始招生时,结果却并不理想。

学堂只招收到三十二名学生,其中没有一位女孩。

可苗招娣分明见到不少女孩干农活。

她心下一沉,决定亲自去看看。

苗招娣拜访的第一家是住在村东头的蒋篾匠,他是个鳏夫,家里只有一个女儿,不过倒是收了好几个徒弟。

蒋篾匠的女儿蒋竹今年才十二岁,正是上学的好年纪,小姑娘在蒋篾匠送竹编家具到学堂时见过苗招娣,二人相谈甚欢,蒋竹还答应她学堂开学之后来上课,可苗招娣却并没有在报名的学生中看到她。

苗招娣到蒋篾匠家的时候正是下午,日头正大,蒋篾匠带着几个徒弟在院子里编竹凳,见到苗招娣,他有些惊讶,随即连忙迎了上来:“苗姑娘,是学堂还需要什么吗?怎么劳烦您亲自跑一趟……”

陆鸢出手阔绰,置办家具时见蒋篾匠带着孩子可怜,一大批竹凳、竹席什么的全都没砍价,按照市场价给的,蒋篾匠见到金主,如何不激动?

苗招娣却摇摇头:“我今日来,是找蒋妹妹。”

听闻苗招娣不是来买家具,蒋篾匠脸色的笑意一僵,有些不自在地摆摆手:“小竹在里面忙呢,苗姑娘有什么事就和我说吧。”

说着,他重新坐回小板凳上,继续做没做完的簸箕。

苗招娣第一次主动招生,还有些不好意思,闻言站在原地踌躇片刻,才开口道:“今日学堂开始报名,蒋妹妹答应了我来上课,却没在报名表里看到她……蒋大伯,是有什么困难吗?”

几个学徒下意识看向她,却被蒋篾匠暗中瞪了一眼,只能低下头老老实实工作。

蒋篾匠手中动作不停,语气有些为难:“苗姑娘,不是我们不愿意上学,只是咱们家四面漏风,吃饭都是个问题,哪儿交得起束脩?”

苗招娣以为他不知道免束脩的事,耐心解释道:“蒋大伯,来咱们学堂是不用交束脩的,咱们少寨主说了,上课的课本都免费。”

蒋篾匠一噎,又道:“家中这么多人要吃饭,哪里能离了小竹?她若是去上学堂,谁帮咱们做饭?”

苗招娣从怀中翻出课表:“蒋大伯放心,咱们上课的时间很宽松,您家距离学堂也不算远,不耽误事。”

蒋篾匠看不懂课表上的字,也懒得看,他脸色几经变换,见苗招娣还是盯着自己,非要给出个理由,只能重重叹了口气:“苗姑娘,你又何必强人所难?”

他语气里带了几分埋怨:“我家小竹是个女孩儿,读书有什么用?”

掐指一算,还有两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2章 除恶务尽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大唐辟珠记

悠悠情不眠

我是王富贵

状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李嘉宁的奇妙之旅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朕绝无反心
连载中层云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