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进入僵持状态,先受不了的绝对是后勤压力更大的赵国,而不是背后就是洛州,随时可以从官仓里面调取粮食的他们。
刘毓的声音听起来稍稍放松了些:“除了庄阳道之外,剩下的这两条路中,一条是半水半陆,一条几乎是完全的水路——赵军除非分兵,多路齐出,否则绝对不可能从庄阳道而来。”
卫云庭:“多路齐出是当年兵仙出蜀的做法,但能够如此用兵,也是因为萧相国调度有方,且蜀地士卒大多自中原而来,思归心切。如今的赵国并不具备这样的人和。”
刘毓:“剩下的两条路,我无法确定,云庭你可有什么想法?”
他的表情略带叹惋。
他的资质,比起卫云庭来差了太多。
卫云庭都能够管中窥豹,自一斑而见全身,能够将那些刘毓往日并不在意、以后大概也很难想到要去关注的事情搜罗起来,集合起来之后进行信息判断,从而得出他无法分析出的结论。
刘毓是有些羡慕的。
他没说什么,还摇摇头将那些羡慕中略微负面的情绪晃出脑袋,继续指着沙盘。
沙盘上剩下的两条能供十万大军行进的路。
一条是沿着河水支流茂水逆流而上,从汝阴出发,到成皋关前停下,沿途几乎完全走水路,运输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出兵速度也能加快,缺陷在于成皋关自古以来便是兵家重地,地势易守难攻,是块绝对的硬骨头。
而另一条,则是沿着河水干流,从赵国豫城沿途而上,到猛虎矶上岸,沿着老秦留下的驰道走上大约三天,就能抵达洛州的另一座雄关重镇:涧农关。
这一条路的优势在于后勤也比较容易,并且还有从猛虎矶到涧农关这一带的陆地做为战略缓冲。
刘毓觉得斛律羡采取这两条路的概率差不多大,或许,如果他觉得庄阳道不适合行军,那么他会不会将十万大军平均分成两边,他一路,斛律明珠一路?
毕竟就算平均分,赵国的军队那也是一边五万呢,仍然比洛州全部守军数量更多。
他皱着眉头,忧愁得很:“我们的人毕竟还是太少了,要是再多些的话,此时就算分兵屯驻成皋关和涧农关又如何!”
这也得怪柳家搭上的那条漆器路线背后的人给出的消息实在是云里雾里。
要是对方能好大喜功一些,直接劝柳家插手城防,那此时他们就已经拿到斛律羡的进军路线了,何必又在此处纠结着?
但这事柳家其实也冤得很,他们在搭上线之后发觉不对劲:
他们原本以为赵国那边要给他们开一个很高的、需要他们畅享跟着郑含章飞黄腾达的未来才能抵制住诱惑的未来;然而却不曾想赵国那边现在表现出来的态度约等于白嫖。
想要从他们这边套信息,给出的信息却模棱两可,而给到柳氏本身的好处还基本就是没有——哪怕是再怎么蹩脚的钓鱼佬都不至于这么钓鱼啊!
这哪是在钓鱼,这分明是在钓傻子吧!
柳家家主在背后都不知道骂了多少天的娘了。
卫云庭思索片刻后说:“成皋关距离茂水边不远,地利之势,其实不太便于大军在靠近成皋关的这一岸铺开。若是他们选择走这条路,赵国士兵沿水而上,我或许可以在他们尚未完全下船、阵型还没摆好的时候用骑兵冲溃他们对阵型。”
“这样一来,我带三千骑兵就足够了。守关士兵则不必多……”
刘毓有些犹豫,他不是很想支持:
他知道这个计划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三千骑兵冲进几万人中去,就算阵型尚未摆好,但若是斛律羡的调兵遣将足够优秀,也能够拖慢卫云庭的速度,从而吃掉这支骑兵。
但若是不让卫云庭这个能够以少打多的上,只怕又……
刘毓犹豫着,一时间默不作声。
在旁边听了很久的郑含章等了一小会儿,见两人仍然没有开口的意思,终于插嘴:
“说起来,今年春天没怎么降雨,听挖水渠的人说,如果不是因为洛阳来的工匠造出了水车让打水变得方便了,他们或许还要把水渠修得更深一点才行。”
她眨眨眼睛:“河水干流上游还有去年的积雪融冰补充,但茂水可没有那么长的一段上游补给,况且,茂水流过的赵国区县,两岸百姓也是要取水耕种生活的。”
“赵国十万大军,所配备的运粮船绝对不会是小筏子。那么,如此大的运粮船,当真能够行进在枯水期的茂水中而不触礁搁浅吗?”
就算水运再怎么能够节省运力,那十万大军的吃喝嚼用总不会少。
小艇的效率哪里比得上大船啊,而且小艇也更容易翻。
郑含章吩咐人将汇总以工代赈水渠工程中相关数据的人喊来,让他拿出数据。
这些数据都是兴修水渠的时候需要记录、考虑的。
水渠可是关乎一州粮食产出的大问题,更何况负责施工的百姓也知道这条水渠浇灌的是自家田地,自然在每一个环节都做得相当认真。
郑含章:“这么算来,其实成皋关这边和朝邑城那边的情况是差不多的,斛律羡可能分兵,但应当不会分出太多,仍然可以用朝邑城那边的方式应对——刘长史,成皋关的城防比之朝邑城如何?”
刘毓猛地一拍手:“果然还得是殿下。”
一如既往地一针见血。
他虽然不是那种能够灵机一动想出什么绝妙点子来的战场天才,但是在职务上还是很尽忠职守的,具体表现为郑含章问的这些没有超过长史职务范围的问题,他都能一一准确地回答上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